三明永安:成功举办“五一村过五一节”全国“四季村晚”春季示范展示点活动
5月1日晚,“五一村过五一节”全国“四季村晚”春季示范展示点文艺演出在永安市小陶镇五一村精彩上演,现场观众1500余人沐浴在和煦的春风中,见证新时代新农村最美风采。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副处长林锦盛,三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振青出席活动。
文艺演出在原创舞蹈《龙舞燕城》中拉开序幕,情景剧《同唱红军抗日歌》、舞蹈《喜庆丰收》、歌伴舞《燕歌行》等一个个由当地老百姓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轮番登场。村民们用农具作道具,用最接地气的乡音乡语,将身边人、身边事搬上舞台,反映新时代新农村的崭新风貌。质朴真诚的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和欢呼声,大家纷纷拿出手机和相机,记录并分享舞台上的精彩瞬间。
本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主办,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文化馆协会承办,三明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共永安市委宣传部、永安市文体和旅游局、永安市小陶镇人民政府、永安市小陶镇五一村委员会、三明市艺术馆、永安市文化馆、永安市音乐舞蹈家协会负责实施。
作为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小陶镇五一村已连续举办22届“村晚”,逐步形成“五一村过五一节”的文旅活动品牌。节日期间,通过举办“四季村晚”,结合非遗展演、千人民俗踩街、百人旗袍秀、农耕美食品尝、传统婚嫁习俗体验、农耕游戏互动等系列活动,充分呈现当地的红色文化、非遗文化和民俗文化,实现乡村资源集聚,促进文旅融合,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文化活力,活动当天吸引游客20000余人次,实现收入百余万元。
农民自办“村晚”是永安市开展乡村文化振兴的特色文化品牌,坚持农民唱主角,文化部门免费提供流动舞台车及灯光音响设备,让村民在自家门口的土地上,享受节日情、邻里情、文化情。通过“村晚”,越来越多的村民从田间地头走上了舞台,出现了兄弟间争着参演,祖孙三代一同亮相的新鲜事。
在永安,“村晚”已经成为“百姓演、百姓看、百姓乐”的艺术大餐,是“百姓参与、百姓满意、百姓惦记”的新农村群众文化品牌;是展示乡土文化,没有围墙的“梦想大舞台”;是永安人自己的“星光大道”。

-
三明永安:成功举办“五一村过五一节”全国“四季村晚”春季示范展示点活动
5月1日晚,“五一村过五一节”全国“四季村晚”春季示范展示点文艺演出在永安市小陶镇五一村精彩上演,现场观众1500余人沐浴在和煦的春风中,见证新时代新农村最美风采。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副处长林锦盛,三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振青出席活动。
...
-
三明原创音乐剧《幸福的烟火》在三明影剧院首演
4月3日,三明原创音乐剧《幸福的烟火》在三明影剧院首演,演出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该剧由中共三明市委宣传部、三明市文化和旅游局、沙县区委区政府主办;由上海歌剧院、三明市歌舞剧院、三明市客家文化艺术中心演出。
音乐剧《幸福的烟火》围绕沙县小吃从业者展...
-
大腔戏
相传,明朝景泰年间,青水丰田人前往江西石城祭祖,并向当地艺人学习弋阳腔。后来,青水人结合本地的山歌、民谣、小调、道士音乐等,创造唱出“一腔独特腔”的戏曲声腔——继而自然形成的大腔戏,以“前台演唱,后台帮腔的高腔演唱特征,大嗓唱高腔,大锣大鼓唱大腔”的神...
-
打黑狮
打黑狮其历史悠久,形成时间约在西汉时期,它是宫廷“傩人狮”之“木面兽舞”流传南方民间后,在永安青水保存下来。打黑狮,形为民间一种吉祥之物,它是勇猛、正义、吉祥、喜庆的象征。具有蕴藏深厚的文化内涵。久而久之,打黑狮遂成民间一种避邪镇恶、吉祥平安之意。它不...
-
青水畲族乡:春暖花开季,喜迎“蔡花灯”
3月26日晚,青水畲族乡龙吴村迎来了等待19年之久的“蔡花灯”游街展。往日幽静的村庄顿时灯火如昼,人潮如织,乡民们手工自制的“蔡花灯”一路彩灯高照,锣鼓喧天。全长600余米的“灯龙”从过坑村飞凤殿出发,在锣鼓声中沿着村道缓缓前行,鞭炮、鼓乐齐鸣,家家户户扶老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