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举结硕果 慈心启新程——写在三明市慈善总会成立十四周年暨第三届第一次会员大会召开之际

日期:2025-09-25 08:57 来源:三明日报
| | | |

  2011年10月,三明市慈善总会成立。十四年光阴,在三明这片红旗漫卷过的革命热土上,一股温暖而坚定的力量悄然生长。它穿梭于山野阡陌,浸润在巷尾街角,将无数微小的善意汇聚成光,照亮了困境中的希望,也重塑着一座城市的文明气质。

  三明市慈善总会,用数年如一日的躬身力行,以“慈心为民,善举济世”为笔,写下了一份饱含温度的“慈善答卷”:三明市先后两次跻身全国慈善百强城市,蝉联“五星级慈善城市”荣誉,收获全国“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20周年“爱心公益奖”、福建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知识竞赛活动二等奖等殊荣……

  这份答卷,记录着重见光明的喜悦、困境逆袭的坚韧和暮年安乐的祥和,更写下了一座城市如何用爱回应时代、温暖彼此的生动实践。

  精准滴灌,织就多层次救助网络

  慈善救助不能“大水漫灌”,要以“精准滴灌”的形式落到困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这是市慈善总会在多年实践中形成的共识。如何实现精准?走进基层一线,是关键。

  2018年,市慈善总会与市民政局共同发起“八闽点睛行动”公益活动,联合三明东南眼科医院和三明华厦眼科医院组成流动医疗团队。队员们背着精密的诊疗设备翻山越岭,深入全市各县(市、区)的偏远山村,把义诊服务送到村民家门口。这支队伍用精湛的医术,为近千名困难群众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让那些曾经看不清田埂、认不出亲人的老人,重新看见山间的绿意、家中的烟火。

  山间的一双双眼睛被点亮,市慈善总会的医疗公益版图也在拓展:开展贫困唇腭裂患者救助行动,帮助7名贫困唇腭裂患者接受矫正手术;启动“心动八闽”救助先心病患儿行动,成功救治9名患者,其中年龄最小的仅8个月;与泰宁县慈善总会共同设立“泰康”大病医疗救助基金,累计为特困人员购买医疗保障60.09万元。

  翻阅市慈善总会的“帮扶账单”,点点星光汇聚成温暖星河——

  关注特殊教育事业,向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捐款115万元,用于建设智能控制系统。坚持高中助孤行动,自2018年以来,共救助111名困难学生;

  联合市妇联在宁化、大田、明溪3个县试点实施“顶梁柱”母亲帮扶项目,建立“陪跑式”帮扶跟踪机制,开展心理疏导、就业创业赋能等个性化帮扶;

  与省慈善总会、省民政厅及当地政府共同出资,在三明多个村镇建成16个慈善幸福院,配备活动室、图书室、娱乐健身室等设施,让农村老人吃饭有热菜、活动有伙伴;

  …………

  每一笔支出,都对应一条轨迹、一张笑脸。从日常民生保障到突发应急响应,从群体普惠帮扶到个体精准关怀,市慈善总会以精准识别为基础、快速响应为准则,逐步构建起横向覆盖、纵向衔接的精准帮扶网络,让每一份善意都不缺席,每一次帮扶都直抵人心。

  慈心汇聚,构建多元化慈善生态

  善意如水,汇流成河才能润泽山城。

  “以前挑水要走两里地,遇到雨天路滑还容易摔跤,现在打开水龙头就有干净水,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提起村里的自来水工程,泰宁县朱口镇石辋村村民的语气里满是感激。

  2012年,市慈善总会将该村的自来水工程列入助农饮水工程项目,借助平台资源优势,打通河仁慈善基金会资助通道,让全村1170人告别“肩挑手提”的饮水困境。相距100多公里的明溪县城关乡王桥村,也在市慈善总会的牵头支持下迎来了3公里道路硬化项目,结束了“行路难”的历史。

  两项工程,一个平台,市慈善总会把散落的爱心串成“资金链”“项目链”。而这,仅仅是其构建多元化慈善生态的缩影。

  2012年至2015年,市慈善总会以走村入户摸需求为起点,深入乡村摸清饮水、出行痛点,联动企业定向捐助、公益团体支持、爱心人士捐赠等社会力量,最终确定30个民生资助项目。其中,饮水项目13个、资助195万元,解决3.2万人饮水问题;村道硬化项目15个、资助210万元,硬化村道30多公里,方便2.5万人交通。平台的桥梁作用,让更多社会善意精准对接乡村发展刚需。

  慈善不是少数人的“独角戏”,而是全社会的“大合唱”。事实上,早在成立之初,市慈善总会就展现出前瞻性的筹款视野——放弃“坐等捐赠”的被动模式,组建工作小组带着精心准备的慈善计划书,逐一拜访本地重点企业、民营商户,奔赴周边城市联络三明籍企业家,用看得见的帮扶成效争取多方支持。

  一方面主动对接河仁慈善基金会等大型公益组织,引入千万元级战略资助,另一方面推出冠名基金模式,吸引本土龙头企业设立多个专项基金,涉及助学、助医、助困等领域。同时,携手福建永辉超市等企业,定向为永安、宁化、将乐等地的困难家庭按每户800-1000元标准发放爱心卡,累计发放金额达数百万元。

  这种多渠道、多层次、多主体的资源整合模式,让市慈善总会打破了单向发力的局限,募捐渠道持续拓宽,服务触角不断延伸,渐渐实现“1+1>2”的裂变效应。成立以来,累计募集款物8020.04万元,支出款物7646.19万元,为和谐三明、文明三明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根植沃土,营造更浓厚慈善氛围

  要让慈善“活”起来,先得让群众“懂”起来。

  “田径场上奔跑的速度,就是爱心的速度。”9月7日,市慈善总会正式聘请尤溪籍田径运动员林雨薇担任“三明慈善形象大使”。为何选择林雨薇?总会负责人在聘书颁发仪式上的话给出了答案:“她从三明尤溪走出,靠拼搏赢得荣誉,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与慈善精神高度契合,更重要的是,作为本土名人,她的加入能让慈善宣传更接地气、更有感染力。”

  强化慈善宣传,让善意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始终是市慈善总会营造“人人心怀慈善、人人参与慈善”氛围的关键一步。

  每逢“中华慈善日”等节点,市慈善总会都会同市民政局及多家社会公益组织,精心策划“汇聚慈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携手做慈善,传播真善美”等主题鲜明的系列活动,以线上线下同频互动的方式开展慈善募捐,现场为爱心企业颁发捐款证书,同时配套举办文艺汇演、有奖竞答等互动环节,既丰富活动形式,又拉近与市民的距离。

  随着越来越多人加入慈善队伍,打造更加规范透明的运作机制很快也被市慈善总会提上议程。从制度建设入手,在善款管理上,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每一笔捐款都登记造册;在项目运作上,从前期调研立项到中期执行、后期验收,规划明确流程,组织多方代表共同参与验收;在基层协作上,定期对各县(市、区)的慈善机构开展业务培训,讲解项目规范、信息公开要求,确保基层慈善工作“不跑偏”。

  岁月流转,善举不息。展望前路,市慈善总会将继续以爱为帆、以善为桨,在政治引领中把稳航向,在创新募集里广聚资源,在精准救助上传递温暖,共同托举起一座更具温度、更富活力、更加文明的幸福之城。(梁梦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