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供销系统全力融入全省冷链物流布局推进综合改革
仓储更新了温度,田间延长了鲜度,市民感受到了新鲜度。把握冷链物流建设这一改革突破口,三明市供销合作社紧扣服务“三农”宗旨,在盘活社有资产、融入全省冷链物流布局、构建城乡冷链集配网络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让市民的“菜篮子”更新鲜,助农民的“钱袋子”更充实。
为夯实冷链物流基础,三明市供销社主动争取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将供销冷链物流骨干网建设纳入全市重点改革任务盘子,获得市级专项资金补助300余万元。同时,通过全面开展清产核资,破解历史遗留问题,市供销社积极盘活低效闲置资产,推动形成“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销地冷链枢纽”建设模式,助力社有资产改造升级及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为综合改革提供坚实保障。
以覆盖城乡的冷链物流集配网络为核心,三明市供销社在全市关键节点布局建设销地冷链中心和县级农产品集采集配中心。在三明市区,改造原白沙水产品批发市场老旧库房,建成集储存、分拣、加工、配送于一体的水产冷链物流及集采集配中心改造冷库2座,总库容200吨,改造面积720平方米,配备专用冷链车队,高效服务市区餐饮、商超及食堂,有效缩短供应链,减少损耗。
冷链建起来,更要用得好。针对生鲜农产品流通损耗大、保鲜难的问题,三明市供销社聚焦提升本地生鲜产品的仓储保鲜能力,建设服务于本地特色农产品的冷链仓储与集配体系。在永安市,围绕永安笋、黄椒等特色产品,利用新建及改造的冷库提供预冷、仓储保鲜服务,实现“错峰销售”,化解集中上市风险。闽笋交易市场冷链体系完善后,鲜笋保鲜期延长7倍以上,2024年笋类产品销售额大幅增长,带动1000余户笋农增收致富。
在将乐县,随着500立方米县级农产品集采集配中心的建成,“田头连餐桌”直通模式成为现实。中心配套检测、加工、包装等设施,构建从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田间地头直接到超市、食堂、饭店等餐桌上的模式,通过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有效降低了流通成本,初步形成覆盖全县的高效冷链供应链。
冷链网络的延伸,推动服务触角进一步下沉基层。三明市供销社将老旧仓储设施改建为集配中心,既提升了社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也将冷链物流收益反哺到基层,用于提升薄弱基层社的硬件设施和运营能力。
不仅如此,三明市供销社还积极探索“供销集配+”新模式,推动20余款本地农副产品上线“832”等平台,打通农产品“出山进城”快车道,助力农产品打开更广市场,也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
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接住百姓餐桌。以建设高效畅通的冷链物流骨干网为抓手,三明市供销合作社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做强做优社有企业,全面提升农产品现代流通水平和服务“三农”的综合能力,为保障市场供应、促进农民增收贡献供销力量。 (曾凤清 余国龙)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