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第六届残运会暨第四届特奥会圆满落幕
8月6日,随着场馆内最后一盏灯光熄灭,三明市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四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市少体校落下帷幕。这是属于全市残疾人朋友的体育盛会,也是残疾人运动员追光逐梦的广阔舞台。
为期3天的赛程里,12个代表团的近170名残疾人运动员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掌声、泪水与欢呼交织,留下一串滚烫的数字:决出金牌97枚、银牌85枚、铜牌45枚,一批潜力新星在比赛中崭露头角;8个大项、49名裁判、30名志愿者,实现赛事全程零事故、零仲裁。
这场由三明市残联、市教育局、市体育局联合主办的运动会,是全市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残疾人综合性体育赛事,设有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飞镖等项目。运动员们在赛道上疾驰、泳池中破浪、球场上拼搏,用汗水诠释体育精神,用坚持展现自强力量。
当泳池的浪花归于平静,田径跑道的喧嚣逐渐远去,那些闪耀在赛场内外的星光却愈发清晰。
走下领奖台,50米男子自由泳冠军张俊的脸上还带着比赛时的兴奋劲,他小心收好那枚沉甸甸的金牌,眼神里满是自豪。“站上跳台那一刻,我和所有健全运动员一样,眼里只有终点。”天生的左手手掌缺失让张俊坦言,日常训练远比赛场艰难,日夜加练已是常态。他表示,这枚金牌是对自己夜以继日努力的最好回报,后续将继续加紧训练,争取在更多赛事中大展风采。
“起跳前,我唯一听到的就是自己的心跳声。”男子跳远比赛中,三元区代表队视障选手连茂炘以3.85米的成绩获得第一名。于他而言,黑暗中的冲刺、跳跃,正是对未知的挑战。“赛场上跨出的每一步,都踩在自己的坚持上,就算看不见光,我也要成为自己的光。”他的笑容里,映着比奖牌更明亮的光。
来自尤溪县代表队的吴志勇,是曾站上世界飞镖大赛舞台的“老将”,精准的投掷和稳定的心理素质,让他以绝对优势斩获飞镖男子肢残站姿组冠军。“飞镖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明白,即使身有残缺,依然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发光发热。”吴志勇说。
不同的赛道,不同的人生际遇,却奏响出同样的拼搏旋律。他们的经历,是关于梦想、坚持与勇气的故事,也是生命赛场上奋力搏击的印记。
站在赛场边,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李勤的目光紧紧追随着场上的孩子们。这次参赛,他所在的学校派出了12名运动员,分布在田径、游泳、羽毛球等多个项目,收获了8金4银7铜的好成绩。对他来说,奖牌固然可喜,但更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们在赛场上的拼搏与成长。
“看着他们努力奔跑、跳跃、投掷的样子,我能感受到他们内心深处那股不服输的劲儿。”李勤介绍,体育是帮助孩子们融入社会、找回自信的重要桥梁,为此,学校组建了篮球、羽毛球、跳绳等兴趣班,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同时从中挖掘、培育有潜力的体育苗子。
与速度同样滚烫的,是赛场内外的服务温度。比赛过程中,各项目裁判员秉持公平公正原则,严谨执裁每一个赛事项目;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分布在各大赛场引导、物资补给、秩序维护、赛事服务、医疗协助等岗位,用微笑和专业服务为赛事增添暖心底色;后勤保障组则建立了完善的医疗应急机制,确保运动员在出现肌肉拉伤、体力不支、意外损伤等情况时能得到及时救治。
“短短三天,与残疾人运动员的朝夕相处,让我收获了太多感动。”第一次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志愿者章友威在谈及感受时说,“这不仅是我在帮助他们,更是他们在教会我什么是真正的热爱与坚持。”
当这份由汗水、勇气与善意共同熔铸的暖流淌过赛场每个角落,闭幕式上的聚光灯,最终定格在承载责任与担当的集体荣光之上——将乐县、宁化县、永安市、大田县四个代表团接过运动会组委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奖牌。
赛事有期,逐梦不止。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赛事不仅是残疾人开展体育竞技、展示自信风采的平台,更承担着“试金石”的作用,为后续做好优秀残疾人体育人才选育工作进一步打下坚实基础。(梁梦婷 陈梦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