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物资产票据(林票2.0)荣获2024年度全省唯一金融创新成果“一类项目”
7月23日,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获评2024年度福建省金融创新成果项目的公告》,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下称沙县农交中心)“林业生物资产票据(林票2.0)”项目入选2024年度省金融创新成果一类项目,为全省唯一。
顾名思义,“林票2.0”是林票的升级版。2019年底,我市在全国率先探索林票改革试点,林票1.0实现了林业资源整合、经营效率提升和多方合作共赢,解决了“单家独户怎么办”的问题,但存在流通性不足、市场化交易难等问题,只能在村民之间流转,无法在交易场所交易。
为破解这些瓶颈,2023年,在国家、省、市的政策指导以及省委金融办、市委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借助沪明对口合作大框架,三明市通过市投资集团引入上海交易集团专家团队,依托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平台,围绕林业资源的要素化、资本化、金融化,破题解决了折资量化后资源确权、价值评估、交易流通的问题,创新研发了林业生物资产票据即林票2.0。森林经营主体所有林木资产经专业价值评估后,在自然资源部门登记、林业部门核验备案,通过林业生物资产公开登记系统进行信息登记和公示后,同步在沙县农交中心生态产品交易平台面向全社会正式发布,打破了森林资源流通性差的壁垒,为社会资本投资林业提供了新途径,破解了“钱从哪里来的”的林改之问。
沙县农交中心交易部负责人介绍,村集体、林场、联营企业、上市公司申请林票制设时,需提交林票制设申请书、基本信息表及相关附件,根据专业评值评估报告确定票面价值,并在公开登记系统登记公示后,即可在沙县农交中心挂牌上市,通过流转交易、到期砍伐、回购和银行质押等进行灵活变现。
走进位于三元区东新二路的沙县农交中心,大厅屏幕上,滚动显示着来自省内国有林场、企业挂牌交易的“林票2.0”项目。幕后,数个竞拍方通过网络竞价的方式,对在这里挂牌的项目实时出价,电子交易系统不断刷新着最新成交数据。
像这样的竞拍,每天早上10点开始在沙县农交中心上演。一个个项目的成交,带来一笔笔四面八方而来的金融“活水”,为三明连绵不绝的青山注入新的生命力。
去年7月,三元区陈大国有林场林业生物资产票据第一期在沙县农交中心成功实现林业生物资产票据的首单市场化交易,项目涉及林地134.6亩,挂牌价42万元,以48.8万元成交,溢价率16.19%。这笔资金,陈大国有林场用于进一步提升林场经营水平。同年12月,交易的最终中标方三明市梅列明林林木采伐有限公司由于承接了多个国有林场的造林和抚育项目,急需补充流动资金,便将这张票据向兴业银行质押贷款48.8万元,让这片森林再度变现,投入到森林经营和管护中去。
今年3月,首笔地方专项债资金被用于在沙县农交中心购买4张“林票2.0”,开辟了林业政策性投融资的新路径。
除了将各类社会资本引入山林,沙县农交中心负责人表示,借助“林票2.0”还可实现自然增值资产合规入表,让升值部分“显形”变成体现在账面上的财富,合法地将每年林木自然增长资产纳入资产负债表。对于企业而言,随着林场固定资产逐年增加,对外融资能力也将显著提升。
在“林票2.0”不断拓宽金融化交易路径的同时,“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理念也在不断深入人心。去年底一笔成交的“林票2.0”的买方来自武汉,相隔700公里,三明的青山绿水却吸引着他。他说,三明生态美、林相好,青山不负人,有信心获得“流金淌银”的绿色回报。
自“林票2.0”上市交易以来,沙县农交中心已累计完成16宗交易,总成交金额达3451.52万元,其中,社会资本购买3宗,交易金额95.72万元;专债资金购买4宗,交易金额2007万元;金融质押9宗,质押融资1348.8万元。不仅有效盘活了林业资源资产,有力推进社会资本“进山入林”,更促进了林业发展、林农增收、林区繁荣。(陈 渴 通讯员 林 钐 姜光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