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迭代,铺就城乡融合发展新坦途

日期:2025-07-18 09:55 来源:三明日报
| | | |

  

  7月17日,G7013沙(沙县)南(南平)高速三明段主线K4+580路段进行摊铺作业。 

  路脉通,则城乡一体。

  七月的三明,大地铺金,硕果盈枝。建宁的黄花梨、黄桃压弯枝头,碧玉、金黄的色泽在阳光下闪耀;大田的美人茶吐露清香,一芽一叶间藏着醇厚,茶农们背着竹篓穿梭茶园,指尖轻捻,鲜嫩的茶叶便簌簌落入篓中;永安的芙蓉李缀满枝丫,紫红的果实饱满诱人,果农们小心翼翼地采摘,将丰收装满一个个竹筐……为助力这些特色农产品顺利出山,我市不断延伸路网、筑牢运输根基,更以客货邮的加速发展,为城乡融合铺就了一条幸福坦途。

  我市正以交通为笔,以创新为墨,在闽西北大地上勾勒出一幅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画卷。

  客货邮融合,畅通城乡物资流通“脉络”

  在城乡物资流通上,客货邮融合发展是一把破解难题的“金钥匙”。我市通过整合农村运输闲置资源,精准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民营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如今,232条农村客货邮融合线路稳定运营,客货邮服务实现全市建制村100%覆盖,让城乡之间的“血脉”更加畅通。

  建宁县作为三明市客货邮融合发展的“先行军”,早早开启实践征程。当地巧妙借助交通区位优势,积极整合县域内客运车辆、邮政网点和社会货运资源,初步搭建起县、乡、村三级客货邮融合运输网络。

  大田县凭借扎实的工作与创新举措,成功跻身省级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县行列。大田县立足特色产业,将客货邮融合与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紧密相连,开创出“运输+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

  泰宁县在这一领域率先探索,由交通、供销社、邮政部门携手共建“客货邮供”体系,已完成7个乡镇21个村服务点的建设。这一体系就像一张织密的网,将各个村落紧密连接起来,为当地名特优产品走向广阔市场搭建了便捷平台。

  永安市西洋镇“客货邮供”综合服务中心,呈现一派繁忙有序的景象。不同季节,农户们总会带着自家种的芙蓉李、葡萄、芦柑等水果来到这里,眼中满是丰收的喜悦。服务中心依托“前端集货+中端转运+末端配送”全链条服务体系,对进村快件统一分拣配送,标准化候车区成为农村客运枢纽,与当地物流网紧密相连,高效保障农资及农产品运输,让物资流通更高效、顺畅。

  “两通工程”,推动交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交通的跨越式发展,更体现在“两通工程”的加速推进中。

  为充分发挥高速公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实施“两通工程”,我市以34个项目(全省占比19.3%)、总投资约700亿元的规模走在前列,其中“乡镇便捷通”26个、“邻县高速通”8个,数量居全省第一。

  “两通工程”的实施,是我市交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改善了当地的交通条件,更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2020年全省“两通工程”推进以来,我市交通网络持续升级:乡镇30分钟内上高速的比例从72%跃升至85%,通三级公路的乡镇占比也从92%提升到98%。路网越织越密,群众出行的脚步愈发轻快。

  秀村服务区的A/B后通道就是一个鲜活例子。作为三明首批开通双侧简易后通道的服务区,这个仅花400万元建设的项目,带来的变化可不小:2024年,这里的断面交通量每天达14222辆,在全市服务区里拔得头筹;进入服务区的车辆日均2918辆,入区率20.5%,人气明显旺了起来。更重要的是,服务区附近尤溪管前镇文峰片区的2万多村民,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便捷上高速,实实在在享受到了交通升级的红利。

  在“邻县高速通”项目中,沙南高速作为续建项目,备受瞩目。今年省上下达投资计划1亿元,1至6月已完成投资0.65亿元,超序时15%,路基、桥梁、隧道工程完成100%、路面交安完成75%。这条高速建成后,将大大缩短邻县之间的距离——平时从沙县到南平市需要两个多小时,高速通车后,只需一个小时就能到达,既方便了群众出行,也将促进两地的贸易往来和产业合作。

  高速公路服务区出入口项目作为“两通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正按照“能开尽开、方便出行”的思路加速推进。

  省交通运输厅、省高指从全省119对高速公路服务区中,筛选47对实施后通道简易开口工程。我市24对48个高速公路服务区中,10对服务区符合出入口开口条件,9个服务区出入口项目已纳入省上实施规划,列入个数居全省前列。

  服务区后通道简易开口工程的落地,不仅让群众无须绕路即可在服务区便捷进出高速,更让周边村民实现了“家门口上高速”的便利,大幅节省了出行时间与精力。

  交通末梢的这一突破性延伸,更像一粒投入乡野的“发展种子”——随着通达性的提升,服务区周边乡村的旅游资源得以更顺畅地对接市场,餐饮、民宿等业态应声而起,原本沉寂的乡村经济因“路”而活,形成了交通惠民与产业兴村的良性循环。

  我市还不断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加大对农村公路的养护力度,确保道路的安全畅通。同时,积极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在一些农村客货邮融合线路上,安装了智能监控设备,实时监控车辆的运行情况,保障运输安全;通过手机APP,村民们可以随时查询快递信息和车辆班次,享受更加便捷的服务。

  从客货邮融合的“毛细血管”到“两通工程”的“大动脉”,我市以织密交通网络为支点,精准打破城乡要素流动壁垒,重塑城乡联动发展逻辑。这股由交通迭代催生的融合动能,正高效推动我市城乡高质量协调发展,稳步绘就闽西北共同富裕的崭新图景。(罗丽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