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巡察监督护航乡村振兴

日期:2025-07-18 09:49 来源:三明日报
| | |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

  三明市委巡察机构树牢全市“一盘棋”理念,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深入推动“四领一促”工作,结合村(社区)党组织特点和村情,探索完善对村(社区)巡察“156”机制,通过定准“一张监督清单”、用活“五种巡察方式”、优化“六项工作流程”,做到实事求是、因村施策巡得“准”,机动简便、科技赋能巡得“活”,借势借力、集中攻坚巡得“深”,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护航乡村振兴。

  巡改一体化,定准“一张监督清单”

  “店铺二季度的租金已经转到村委会账户了,一共是9000元,你看看……”近日,永安市燕南街道吉峰村一家个体户主动前来村部交纳租金。

  此前,在三明市委巡察办统筹指导下,永安市委巡察组对燕南街道辖区“重点类”村(社区)开展常规巡察。巡察期间,巡察组对照三明市委巡察办制定的“81个是否”对村(社区)巡察监督重点细化清单,从中筛选村集体“三资”管理、对外发包租金收缴是否到位等“13个是否”作为监督重点,发现部分村集体资产租金收缴不及时等问题,向燕南街道党工委作了通报,并督促其立行立改、采取有效措施举一反三。目前,所辖行政村此前被拖欠的租金已全部收取到位。

  与此同时,永安市委巡察办全面梳理巡察中发现的农村“三资”管理不规范等15个方面突出共性问题,坚持巡改一体化,督促各乡镇(街道)对照查改,制发涉农项目资金管理、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等规范性文件7份,推动解决村级水利设施修复、交通出行等民生实事问题67个。

  永安市巡改一体化的做法在三明市已成常态。据介绍,三明市委巡察机构深化对村(社区)巡察,实行精准发现问题“四联”:人才队伍联建、情况信息联采、培训实践联动、问题线索联审,做实巡察整改“四改”:对账销号改、举一反三改、建章立制改、追责问责改,巡察震慑力、穿透力、推动力不断增强。

  因村施策,用活“五种巡察方式”

  针对全市1946个村(社区)数量多、分布广,社情民情复杂各异的特点,三明市按照涉农资金、工程项目、问题反映相对多,“两委”班子、“三资”监管、阵地建设相对弱,政治生态、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相对好等“三多三弱三好”情况,划分为“重点类”“关注类”“一般类”等3类,通过“重点类”“提级+交叉”巡、“关注类”“常规或专项”巡、“一般类”“镇村一体巡”的方式,探索各类监督“贯通巡”、市县巡察机构“联动巡”协调机制,做到“一盘棋”谋划、“一张图”实施、“一体化”联动、“一条链”整改。

  清流县嵩溪镇乡村振兴项目多,县委巡察组开展常规巡察时,同步巡察一批“关注类”村(社区),发现辖区某行政村在饮用水提升改造工程中,结算审核把关不严,导致多支付工程款4.6万元。巡察组和纪检监察机关联动监督推动镇党委立行立改,追回多支付的工程款,并督促举一反三,开展专项治理,整改同类问题21个,追回资金12万余元。

  三明市发挥巡察综合监督平台作用,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做到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明溪县委巡察组对雪峰镇的“一般类”村(社区)开展镇村一体巡察,发现个别村小组存在集体资金长期滞留个人账户、被挪用等问题。随后,县委巡察机构启动巡纪联动机制,通过筛查账目、比对数据、入户走访等方式,迅速移交相关问题线索,经纪检监察机关核查,相关责任人员在巡察期间被追责处理,形成有力震慑。

  针对巡不深、察不透难题,2024年3月以来,三明市委派出巡察组,分批次对6个县(市、区)的12个“重点类”村(社区)开展“提级+交叉”巡察,共收到信访举报131件,发现问题308个,移交问题线索21件,并推动立案审查调查18人、留置3人。同时,带动相关县(市、区)巡察所在乡镇(街道)的“关注类”“一般类”村(社区)102个,推动巡察利剑直插基层。

  减负增效,优化“六项工作流程”

  根据对村(社区)巡察与对部门、乡镇巡察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为了防止简单套用不接地气,三明市一方面做“减法”,进一步优化了对村(社区)巡察的准备、了解、报告、反馈、移交、整改等6个环节工作流程;另一方面做“加法”,以科技赋能监督,将对村(社区)巡察与用活用好“两个平台”(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四个监督”清单管理与智慧协同平台)紧密结合起来,既为基层减负,又为巡察增效。

  大田县委巡察机构充分运用“互联网+”功能,开通“码上巡”问题反映和举报平台,形成“人人能监督、时时可反映”的群众监督网络。在巡察太华镇期间,通过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发布巡察公告、公开“码上巡”二维码,收到低保户、残疾人补助政策未落实等问题反映5个,涉及农户30户,落实补助资金16万元,推动规范社会救助资金管理、发放。

  建宁县委巡察机构健全完善立行立改机制,在对黄埠乡党委及所辖“关注类”村(社区)开展常规巡察时,推动协调解决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损毁等问题,并督促乡党委和相关部门立行立改,举一反三开展全面整改,相关整改情况第一时间在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公开,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

  “我们准确把握对村(社区)巡察的监督重点,优化巡察工作流程,更加高效地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获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市委巡察办负责人表示。

  2024年以来,深化运用对村(社区)巡察“156”模式,全市共移交问题线索851件,助力集中整治;着力解决农村道路、饮水、用电、就医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督促办成民生实事1000余件,有力护航乡村振兴。(卢素平 通讯员 范 军 陈天洲)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