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精准施策推动工业经济稳健前行——1-5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
连日来,在大田县罗丰工业园内,科达新能源有限公司新建的石墨化生产线已正式生产,达产后年产能5万吨石墨负极材料,可实现年产值约10亿元。其首创的造粒预碳化一体式回转窑工艺等技术,破解行业能耗高、成本大难题,推动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向高端化迈进,成为三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生动范例。
今年以来,我市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深入推动“四领一促”工作,聚焦新型工业化,推动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1-5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
精准监测帮扶,夯实增长根基。我市建立运行监测、项目转化、企业培育、挂包服务“四项机制”,8个专班常态化下沉一线服务。1-5月,全市38个工业大类中29个实现增长,增长面76.3%;新增规上企业59家,同比增长75.9%。对121家重点企业实施“一企一策”帮扶,1-4月,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长34.8%,连续16个月正增长。同时,落实稳增长政策,兑现资金1869.36万元,38个项目获设备更新再贷款21.26亿元。
聚力项目攻坚,积蓄发展动能。我市围绕产业链精准招商,更新“一图两库”,梳理73项机会清单。1-6月,全市举办招商活动35场,新增签约项目145个,总投资225.87亿元,开工项目114个,开工率74.7%。深化区域协作,引进多个项目,泉三高端装备产业园集聚24家企业。1-5月,418项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14.1亿元,119个项目投产。
提升产业能级,塑造特色优势。我市入选全国绿色建材采购试点示范城市,三元区工程装备零部件集群入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实施县域重点产业链“四链”融合计划,1-5月,举办41场对接活动,促成168个要素对接,22条县域重点产业链规上增加值增长9.4%。同时,推进222个省市级战新项目,中国重汽氢能技术落地建设,东南航空600台系留照明无人机实现试生产,中机院海西分院连续三年获评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强化创新赋能,提升发展质效。上半年盘活园区低效用地超千亩,新增1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7个项目入选省首批重点节能改造项目,数量全省居首。推进数字化转型,选聘122名数字专员,完成159家企业诊断。8款产品入选省新优药械,19款产品入选省级首批次重点新材料,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家。
优化服务保障,畅通产业循环。我市深化“我为企业解难题”活动,1-5月,解决企业用工、资金等67个难题,满意率100%。开展“一产业一院士一团队”活动,建成全省首家氟化工院士工作站。举办10场产业链“手拉手”对接活动,联动539家企业,促成采购意向46.2亿元。(朱丹宇 通讯员 黄香花)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