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工作综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机关党建工作才能找准定位。”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机关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去年以来,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7·9”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实践动能,紧扣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深入推动“四领一促”工作,构建“五维”工作体系,以高质量机关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亮“思想金光”铸“信仰之魂”——红色领航把方向
思想上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保证。市直机关工委坚持树牢“铸魂如金、淬火成钢”理念,深化理论武装与政治建设。
坚持理论铸魂强根基。结合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组织开展大型主题党日和党建微视频、主题征文等活动200余场次,开展“书记说·党员说·青年说”活动150余场次,有效扩大学习覆盖面。抓实“第一议题”制度,常态化开展“机关讲坛”、中心组学习巡听等活动,创立“青阅思享”青年读书沙龙,推动理论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坚持红润初心养正气。组织“提振精气神 建功新福建”大家谈、“看红色遗迹 悟苏区精神”等主题党日活动,开展“我们都是追梦人”红色经典诗文诵读、“重走长征路,奋进新征程”体验等主题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充分用好红色资源,培育长征出发地、革命遗址等主题党日活动基地39个,接待参观5.7万人次,激励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汇聚奋斗力量。
坚持文化育廉筑防线。健全“一季一警示”常态化机制,组织88个市直机关党组织开展警示教育380场次、覆盖党员2.1万人。开展“养浩然正气·建清廉机关”书法展、“年轻干部说青廉”等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活动,带动1.8万人次参与。坚持“线上+线下”双轨宣传,开设“机关纪委专栏”推送政策解读、案例警示70余期,阅读量突破12万人次,形成“崇廉拒腐”的文化氛围。
立“标杆之木”绘“发展之景”——生态领向筑底色
三明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市直机关工委注重发挥市级党组织示范标杆作用,整合发动生态保护力量,构建党建助力生态治理新格局。
党员带头护青山。通过党员带头认领“责任林”、组建帮扶小组、设立“古树名木守护岗”,将战斗堡垒建在生态治理一线。市直机关发动党员1300人次组建护绿先锋队,开展105场次义务植树活动,带动群众2.3万人次种树4.5万株。市林业局机关党委创新“支部建在重点林区”模式,设立32个临时党支部,完成重点区域林相改善2.34万亩,形成“党员带头、爱绿护绿”的良好氛围。
党群聚力润碧水。创新“党建+河湖长制”,成立13支党员巡河小分队、依托APP平台带动流域群众巡河5.2万人次。市水利局机关党委深化“绿水先锋”党建品牌,创新“晒水、议水、评水”机制,通过亮晒水质和“四乱”整治情况,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2024年全市55个国(省)控断面Ⅲ类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质进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前30强,长效管护体系全面形成。
党建联动促治理。通过党建联席会议、党员责任区共建等机制,汇集生态环境、住建、城管等多部门合力,统筹推进餐饮油烟“点题整治”、城市扬尘管控等重点整治。市生态环境局机关党委以“生态环境卫士”为载体,组织党员技术攻关,完成240个超低排放改造工程、197家涉镉企业污染防控,督导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51个,实现党建效能与污染治理有效融合。
汇“源头活水”聚“奋进之力”——产业领跑拓新局
市直机关工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创新“党建联盟·政企共建”机制,汇集市直机关资源“活水”,为企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打造政企直通“快车道”。建立“工委统筹、党委搭台、支部解题”机制,组织88个市直机关党组织与127家重点民企结对共建,送政策“上门”500余次,协调解决企业发展瓶颈问题335个,切实助企纾困、赋能增效。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机关党委建立项目服务党员“帮办代办”制度,开展服务2032次,全流程保障项目建设。市税务局机关党委实施“无忧办税·党员护航”行动,2024年新增减税降费17.47亿元,成为“服务惠企”生动注脚。
激活产才协同“动力源”。创新“以人才强产业、以产业育人才”协同促进机制,推动市直机关各党组织选派249名优秀党员干部挂钩服务310家企业,在产业发展一线淬炼本领、增长才干。市科技局机关党委以“党建引领·科技赋能”为主题,建立“领导挂包+专班服务”、党员科技特派员等机制,精准对接企业人才及技术需求,新培育9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促成8个沪明科技合作平台落地,产才联动成效显现。
构建要素聚合“生态圈”。开展“访企业、解难题、促发展”系列活动,以民营企业为重点,通过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手拉手”供应链对接会,协调用工、用地、原料、融资等要素保障事项1076项,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做好市区园区整合后半篇文章,指导三个园区管委会创新党建联动模式,设立中关村科技园联合党支部等新型党组织,以组织引领凝心聚力。2024年市管园区主导产业产值占比超90%,税收同比增长15%。
点“创新火种”燃“攻坚之志”——改革领先创特色
市直机关工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引导市直机关体制机制创新,点燃改革“星火”,促进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克难、创出特色。
实施“双创新”示范引领。坚持将党建“品牌创新+机制创新”作为展示改革成果、提升改革实效的重要抓手,从举措制定、内涵赋予、党建与业务融合等方面重点指导,选送市公安局、市行政服务中心、市公路中心、市妇联4个单位党建品牌获评全国首届机关党建品牌。引导党组织围绕“改革提效”抓创新、出经验,连续7年共推荐25个案例列入全省机关体制机制创新优秀案例,形成“树标杆-学经验-促提升”良性循环。
评选“双服务”最佳举措。常态化开展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最佳举措”评选,先后选树人才回引、兴企服务、医疗改革等80项“最佳举措”,有效打通服务为民、改革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其中医改、林改、教改等多条举措纳入国家、省上改革政策性文件进行推广,促进改革举措固化为制度成果。
探索“双融合”协同机制。创新垂管部门党建“条块共管、双向融合”机制,找准系统抓党建和地方抓党建结合点,垂管部门以创品牌、促发展、带队伍为主,突出行业特色;市直机关工委以抓日常、夯基础、促规范为主,突出组织管理,并建立定期走访、工作会商等制度,指导创建了市气象局“气象防线耀党徽”、国网电力三明分公司“光明先锋”等党建品牌,推动系统党建与地方党建同频共振。
培“基层沃土”树“治理新风” ——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市直机关工委深耕基层“沃土”,将机关党建根系植入基层,助力治理开花结果。
深化“四联四促”活动。构建“联乡村促振兴、联社区促治理、联企业促增效、联项目促发展”服务体系,精准导入市直机关资源,助力基层治理。组织88个机关单位与178个村级党组织结对共建,发动5309名党员认种抛荒耕地461.7亩,认筹资金94.3万元;7100名在职党员常态化下沉社区开展服务,帮办基础设施建设等惠民实事232件;成立83支重点项目党员先锋队,攻坚解决285个项目建设问题,推动39个省市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助力项目建设提速提效。
构建“近邻党建”格局。聚焦城市治理现代化目标,组建36支专业化机关党员志愿服务队,推动98个机关单位成为社区党建联席会议成员,选派29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担任兼职网格员,领办共建活动123场次,盘活45个闲置场所与社区居民共享,志愿服务参与人次突破10万,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共同体。
实施“强基固本”工程。持续深化党支部“评星定级”,全面“体检”市直机关724个基层党支部,评定181个五星支部、240个四星支部,提升基层组织凝聚力。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选拔机关优秀党员干部担任党支部书记,推进行政负责人“一肩挑”,举办专职副书记等专题培训班提升履职能力。去年以来表彰优秀共产党员80名、党务工作者54名、先进党组织60个,有效激励担当作为。
潮涌千帆竞,风正好扬帆。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使命任务,推动机关党建深度融入发展大局,奋勇争先求突破、再上台阶立新功,以更高站位把准方向、更实举措服务中心、更强担当展现作为,为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强保障。(涂宣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