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高质量发展工作侧记

日期:2024-08-30 09:45 来源:三明日报
| | |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

  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全市37.7万名志愿者、7698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广泛参与宣传宣讲、扶危济困、社区服务等活动9191场次,总时长达8.1万小时。

  新风拂煦,文明潮涌。2023年9月以来,我市认真组织实施“循迹再奋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培优工程,着力打造市域文明实践发展共同体,持续推进阵地整合、资源融合、力量聚合,不断释放出文明实践活动的新活力。

  搭建舞台 奏响文明主旋律

  将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讲习班将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创建相融合,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当地充分吸纳党员干部、星级文明户等力量,组建1支讲习总队,分设13支讲习小分队。

  在建立万安镇、常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讲习点的基础上,设置讲习广场、讲习长廊、讲习庭院等百姓家门口讲习阵地。精准设计移风易俗、看病就医等一批“小而精”讲习课程,融入南词、三句半等地方特色文化文艺形式,以“擂茶+讲习”“文艺+讲习”“百姓+讲习”“直播+讲习”四种模式,开展面对面讲习140余场次,线上线下受益党员干部群众8000余人次,将党的声音送入基层,让文明理念植入人心。

  “百姓想听什么我们就讲什么。”将乐县文明办工作人员杨秋玲说。问需于民,将百姓所需制作成宣讲项目清单,通过“志愿三明”信息平台发布宣讲文明实践活动,志愿者们再根据自身实际,为百姓提供宣讲服务。

  不仅仅是在将乐,我市还积极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出去,让党的好声音传得更远。

  7月23日,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三明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红色故事宣讲活动在上海奉贤区举行。

  三明“福小宣·五讲四美”宣讲团成员用生动语言、直抵人心的讲述,回顾了百年党史中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激发了现场观众的爱国情怀与思想共鸣,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沪明两地焕发出新光芒。

  如今在三明,文明实践的触角,已由点及面地延伸到了每一个基层单元。目前,我市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1个、 141 个乡(镇、街道)实践所和1945个村(社区)实践站,延伸设立文明实践点(基地)7068个,构建了“四级联动”的实践综合体,织密了全市文明实践网络。

  注重融合 传承文化记忆

  传承多彩非遗,唤醒文化记忆。前不久,以“保护传承非遗,赓续历史文脉”为主题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在建宁县举行,让非遗文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中。

  市级非遗传承人余正标正进行黄埠木偶戏展演,展示非遗艺术的独特魅力。几根细线上下翻飞,一出活灵活现的木偶戏就呈现在市民的眼前,赢得了周围人群的阵阵掌声。

  “带着宝贝亲身体验非遗技艺的创作,希望孩子们能更好地了解非遗文化,增加知识。”市民林小娟牵着她儿子的手说道。

  让优质的文化资源从舞台走向乡间,让传承的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文明实践活动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市属11个文艺家协会分别与我市各县(市、区)实践中心结对共建,不断拓展活动载体,把文化大餐送到千家万户。

  三元区文联将文艺家协会与文明实践站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艺术家协会专长,开展文化讲座、艺术交流、传统文化传承等活动,突出“一镇(乡)一品”的特色,打造“诗歌陈大、影像洋溪、歌舞岩前、民俗莘口、画境中村”等特色亮点,推动乡镇文化发展,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各种线上线下文化传承活动的持续开展,离不开文化阵地的有力支持。连日来,我市各地不少文化场所建设热度不减。

  在尤溪县朱子文化园二期项目施工现场,机声隆隆,一派火热的施工景象。这个项目用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5亿元,主要建设三道棂星门、朱子学宫以及配套项目等内容。

  目前,一期项目已建成并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二期项目集朱子文化研究、游览、祭祀为一体,建成后将成为当地弘扬和传承朱子文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新阵地。

  整理汇编出50个红色精品故事,命名42个红色文化题材的基地,推出“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等线路21条,连续28年开展的群众广场文化活动、总行驶里程超70万公里的流动舞台车文化下乡巡演、“半台戏”等文化惠民文明实践活动深受群众喜爱……我市各地注重融合,文化传承有实招、有亮点、有成效。

  汇聚力量 基层治理惠民生

  三元区创新组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特派员队伍,通过“联帮带、督促改”实现“三级联动”,推动与基层治理有机结合,打通文明实践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我们日常做到每天下社区、每周一通报、每月全覆盖,通过深化培训交流,定期到各街道开展培训会、座谈会,详细解答文明创建的新变化、新问题,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市民对文明实践工作的知晓率和支持率。”派驻列东街道文明实践特派员黄丽华说。

  在大田,有这样的一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他们主要由来自福州、厦门的大田籍医生组成,利用周末时间,下基层开展常态化诊疗服务。

  这支“田医回田 名医入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已累计开展就诊超1.21万人次。

  “有了这支队伍,群众就可以在家门口治疗之前无法处理的疑难杂症,享受省城的优质医疗资源,累计节约医疗费用1500多万元。”大田县总医院医务部主任黄起基说,还省去了患者来回奔波省城的劳累和不便。

  这个暑期,永安市燕南街道将军山社区文明实践站很是热闹,一场“我在文明实践站过暑假”活动在这里开展。为期两周的“永安融媒小主持人特训夏令营”顺利结营,首批30名小学员学习主持、朗诵、礼仪、形体、心理等不同课程。在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假期之旅的同时,也减轻双职工家庭带娃压力,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又有意义的假期。

  一项项便民惠民的举措,一次次暖心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一场场特色节日主题活动……在提升城乡文明内涵的同时,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不断提升。

  如今,行走在三明大地,文明已成为最美的风景,文明向善之风浸润人心,吹拂城乡,一幅环境美、人文美、风尚美的画卷正铺展开来。徐尔文 见习记者 金 鹏 丁楚玉 通讯员 刘淑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