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绿都三明 读懂美丽中国

日期:2024-08-15 09:36 来源:三明日报
| | | |

  绿色相约,喜迎盛会。今天,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我市举行,这既是对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极高的褒奖,也是一种极大的期盼。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我市始终扛牢扛实保护闽江源头的政治责任,以最严格的标准、最扎实的举措确保三明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努力当好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优等生,生态文明成效多次受到生态环境部肯定。

  走进绿都三明,读懂美丽中国。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77.12%,空气质量指数在全省排名靠前,综合水质指数连续多年居全省第一,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绿都”。这里更有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生态观鸟等生态产业,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换路径清晰可见。

  循道而行,功成事遂。有科学的发展理念作指引,是三明发展能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重要基础。一直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系统思维,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勇于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正确处理了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涌现出了河湖长制、林票、碳票等生态保护和发展领域的好经验好做法,全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态产业发展有声有色,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在世人面前徐徐展开。

  成绩面前不能止步,挑战之下迎难而上,唯有肩扛重任、砥砺笃行、久久为功,方能建设更加美丽的家园。我们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保持强度和力度,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坚持把节能降耗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进一步降低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减轻环境压力,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要持续深化生态领域改革,在绿色金融、林权制度、河湖长制等方面多加探索,坚持问题导向、借鉴他山之石,努力构建适合三明实际的改革架构,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

  保护生态环境,践行绿色发展,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广大人民群众要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植于心、践之于行,把建设美丽三明化为自觉行动,积极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参天之木有其根,怀山之水有其源。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打好“生态牌”、走好“绿色路”、绘好“美丽卷”,努力把生态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让青山绿水造福更多百姓。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