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万寿岩遗址博物馆——守护文化根脉 绽放时代光彩

日期:2023-12-26 08:59 来源:三明日报
| | | |

  冬日,万寿岩遗址博物馆迎来三明六中的学生们。博物馆里的珍藏让学生们惊叹不已,在感受璀璨文明之光的同时,更深叹“历史活在这里”。

  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万寿岩遗址博物馆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其设计理念源自三明地区的乡土建筑——土堡,最主要的特点是外方内圆,像厅堂、围廊一应俱全,中轴线对称,青草相映,蓝天白云之下,呈现艺术与自然、历史与现代的融合之美。

  历史、文物很能引发文化的认同感,这也是文化类基地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独特优势。

  “这样的实践教学让人沉浸其中,我觉得很有味,心里能共鸣,也更有兴趣全面学习‘四史’,立志成为祖国和家乡需要的创新担当型人才。”三明六中学生李同学告诉记者。

  三明六中教师吴晓雪表示,文化铸魂,思政育人。对学生而言,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例子可亲可感,能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这样的“第二课堂”在万寿岩遗址博物馆经常开展,结合历史、考古、文博内容,展开“感悟非遗魅力·传承拓印技能”“月圆中秋·情满万寿岩”“感悟非遗魅力·体验木活字印刷”等一系列主题社教活动,实现深入参与、双向互动。

  这里,回荡着远古绵长的历史回声。20万年前,古人类开始在这里活动。遗址出土大量远古人类制作的石器、人工石铺地面及哺乳动物化石,让一个原本深埋地下的动植物与人类活动痕迹被撩开神秘面纱,距今已有4万年的人工石铺地面遗迹,为全国首次发现,世界罕见。含蓄而神秘的万寿岩,成为人类探索远古历史的一把钥匙。她的发现,还为闽台史前文化同源提供了新的证据。

  这里,闪耀着关于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的思辨和实践。1999年12月底,福建省文化厅向省政府提交了“关于三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保护有关情况的紧急汇报”。2000年1月1日,习近平同志迅速作出批示:三明市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是我省史前考古的首次重要发现,也是国内罕见的重要史前遗存,必须认真妥善地加以保护。在习近平同志关心下,钢铁厂立即停止了在万寿岩的采矿爆破,福建省文化部门展开对遗址区域进一步的发掘、考证和保护工作。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如今的万寿岩遗址博物馆也变得更智慧。漫步考古研学营地,通过史前风貌、藤桥源舍、洞穴探秘、巢居生活等8个主题体验区,“穿越”万年时光,感受古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风貌,触摸古人类先民生存和发展的每一个印记,油然生发对古老中华的骄傲,体味着中华文明的最初脉动。

  为了增强文化自信,讲好“一个传说”的故事,我市高度重视万寿岩遗址的保护研究利用工作,让古老的遗址“活”起来。

  着力打造实践教育新学府。我市常态化开展生态文明主题教育和党日活动,会同省市党校、市委组织部、台办、团委等单位推进福建省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福建省对台交流基地、三明市实践教育学校等平台建设,每年接待党员干部、青少年约5万人于万寿岩现场学习。

  着力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三元区借智巅峰智业、中央美院等国内一流团队,引入闽光文旅、石探记等市场主体,打造远古文化交流中心、岩下花海等4大类20个文旅项目,举办万寿岩郊野马拉松赛、海峡两岸音乐节等活动60余场次,年均游客接待量超10万人次。

  着力弘扬爱国主义新风尚。三元区着眼忠山、西际、岩前等红色古村落开发,将红色旅游作为新的经济支点来重点培育,打造红色文化特色品牌,同时加强闽王开闽第一站“闽王祠”、岩前乡苏维埃政府(支部)旧址“郎官第”等文化遗址遗迹保护。岩前镇成立“红色护岩人”党员志愿服务队,大力开展各项遗址保护、文化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定期用“乡土音”宣传新政策,开展普及遗址相关知识、保护遗址意识等多样的宣讲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明生活。

  轻轻抖落历史的尘埃,万寿岩如岁月的智者,庇护着这方百姓安居乐业,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林馨怡 三元记者站 黄柳青)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