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系统总结沪明对口合作工作经验,并向全国推广——山海同心,对口合作谱新篇
11月15日,国家发改委、中咨公司联合印发了《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情况监测报告》,从真情实意谋合作、真帮真扶助振兴、真抓实干促发展等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沪明对口合作工作经验,并在全国进行推广,充分肯定了沪明对口合作取得的成效。
跨山越海、携手逐梦,合作奋进、硕果盈枝。自去年5月沪明对口合作开展以来,两地续写山海情缘,积极推动项目取得新突破,全力拓展对口合作新领域,携手并肩共同打造新时代对口合作典范。
双向奔赴 互访交流愈加频繁
11月8日,我市在上海举行沪明对口合作招商推介会,总投资20亿元的沪明临港产业园、总投资15亿元的海峡两岸现代农业示范区等25个项目成功签约,计划投资108亿元,涵盖生物医药、文旅康养、高端纺织等领域。
丰硕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始终如一地高位推进。
沪明对口合作开展以来,上海市委、市政府和福建省委、省政府高点谋划、全力支持,分别制定《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上海市与福建省三明市、安徽省六安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关于支持沪明对口合作加快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上海市政府和福建省政府联合印发《上海市与三明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了具体部署、合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高位推动对口合作走深走实。
为进一步加深交流合作,强化合作“一盘棋”思想,沪明两地构建起“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3个层面的工作组织架构,探索建立了区县结对、部门合作、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推动合作常态化、制度化。上海市印发2023年对口合作项目及资金计划,三明研究出台2023年对口合作工作计划,明确15项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并出台11个区县结对行动计划、签订12个重点部门对口合作协议。
一年多来,沪明两地各级各部门持续开展全方位、多领域互访交流活动,双方累计互访530余次,签订各层级、各领域对口合作协议134份。从两地部门频繁互访,到合作项目全面“开花”,对口合作如一条纽带,将上海与三明彼此相牵、紧密相连。
同向发力 同心共促产业提升
近日,上海纬景储能锌铁液流电池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在三明高新区开工。作为沪明对口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及三明市“抓重大项目,促高质量发展”十大重点突破项目之一,上海纬景储能锌铁液流电池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5.2亿元,规划建设液流电池储能设备生产线4条,全面达产后可实现产值100亿元。
立足资源禀赋、产业特色,沪明双方全面深化产业合作,探索“上海企业+三明资源”“上海研发+三明制造”“上海市场+三明产品”“上海总部+三明基地”等合作模式,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联合开展《上海对口合作三明产业对接规划》编制,共同举办产业供应链对接会、生物医药产业“手拉手”专场对接等活动,全面拓展对口合作新领域。
目前,沪明临港产业园签约落地,“上海三明大厦”、新型碳材料产业协同发展中心等揭牌运营,先正达集团打造的杂交水稻种子供应链创新中心、锦江国际度假酒店、爱琴海购物公园、纬景储能、墨砾新材料等项目正高效推进。
11月9日,在2023沪明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会上,沪明协同创新促进中心、上海科技成果三明转化中心暨上海科技特派员三明服务中心等5个两地共建科技平台项目和9个科技合作研发项目成功签约。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我市进一步深化与上海科技对口合作,搭建联合创新项目平台,设立三元区驻沪“人才科创飞地”、明溪县生物医药产业中心(上海分站)等科研机构,建立人才驿站8家,并以“揭榜挂帅”形式吸引上海专家精准对接三明含氟精细化学品技术等项目13个。
人才互通,增添发展活力。我市选派一批干部人才前往上海经济部门、国企跟班学习,提升干部队伍专业水平。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上海高校院所选派专家为三明市级科技特派员,赋能三明发展。同时,沪明两地互动开展教育培训,我市组织多批干部赴上海培训,全过程、系统性学习上海先进经验,上海围绕三明医改、林改等特色资源,来明培训办班42期。
聚焦民生 携手共绘美好未来
“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11月14日,悠扬的童声从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三明中学礼堂传出,孩子们用歌声表达感恩之心。
当天,上海市政协第十三、十四届全体港澳委员向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三明中学捐赠373.5万港币,设立“沪明情”上海市政协港澳委员奖学金,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实现梦想。
山海携手,推动我市教育医疗水平迈上新台阶。目前三明12个教育行政部门、83所学校与上海结对共建,教师互访交流学习超5万人次,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三明中学成为两地教育合作领域示范性项目。借助上海高水平医院合作赋能,两地合力推动50个项目专病诊疗技术平移及共同打造“六病共管”医疗体系。
红色是两地共同的底色。两地先后举办沪明两地红色文化传承主题展、2023上海书展三明分会场、“上海媒体三明行”集中采访等活动,纪录片《沪明往事》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音乐剧《幸福的烟火》在上海虹桥艺术中心演出。两地健全常态化客源互送机制,开行上海至三明红色旅游专列,上海成为三明第一大省外游客市场。
三明山清水秀,优质的农特产品深得上海市民喜爱。我市积极发挥丰富的农特产品资源优势,利用上海消费帮扶等平台,豆腐皮、笋干、辣椒酱、美人茶等400多款优质农特产品进入上海25家农特产品销售平台,进一步丰富上海市民“菜篮子”。
沪明情深,共向未来。随着合作空间的不断拓宽、合作层次的持续提升,沪明两地必将在新征程上谱写深化对口合作新篇章。(吴文凯)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