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一键报贫机制 巩固脱贫成果
“您看,打开手机直接登录‘闽政通APP’,或者‘e三明APP’,点击‘一键申报',填好申请人的姓名、身份证、联系电话、家庭住址4项信息,再点提交,就能申报了……”村干部一手拿着手机,一手给脱贫户演示着“一键申报”的具体操作程序,这两年来,这样的场景在三明市很常见。
这一创新方便了群众申报,提升了防止返贫致贫监测效率,有效巩固了脱贫成果。
随时随地 一键申报
当前,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但仍有一些脱贫人口存在返贫风险,一些边缘人口存在致贫风险,如何防止返贫成为当前巩固脱贫成果的一个现实难题。
作为全国七个扶贫改革试验区之一,福建省三明市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早在2019年,就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农村相对贫困家庭“239”精准帮扶机制:“两类困难家庭认定、三步识别程序、九种帮扶措施”。2020年,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下,福建省又创新建立了“一键申报”系统,这为全省脱贫户和低收入农户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也为三明市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创造了条件。
为方便农户,“一键申报”系统建立了三种申报渠道:通过手机操作,或登录电脑PC端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网站,或直接拨打乡村振兴(扶贫)部门热线服务电话。群众普遍反映,“一键申报”流程简单、操作便捷,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随时随地进行自主申报。截至9月15日,三明市共受理群众主动申报1969户,涉及11个县(市、区)120个乡(镇)565个村,平均每天受理申报约4户,最多的一天受理了58户。
数据共享 比对高效
“邓尚学,单人独户,缺失劳力,享有低保(低保金475元/月),目前依靠村里打零工、低保金、慰问金和扶贫项目收益金生活,年收入约7000元……”
在三元区乡村振兴局,工作人员打开系统平台,就可以对辖区内的受理信息一目了然。为减少群众误报,“一键申报”系统前台设置了提示、确认功能;为便于基层使用,后台设置了信息比对、短信提醒、统计汇总等14个功能模块。另外,还与公安、教育、人社、民政、市场监管、医保、残联等部门信息实现共享,可为基层工作人员实时提供申请人的身份证、户籍、参保、低保、企业登记、大病医疗费用等信息核验服务。
这样的集成服务接口开通以来,全市各地已调用共享数据989次,有效地减轻了县乡干部负担,助力基层提升审核效率,深受基层欢迎。
核实及时 认定准确
走进泰宁县乡村振兴局,一位干部正在受理“一键申报”申请,他说:“通过‘一键申报’信息平台,我县已受理农户申请64条,经过核查,还未发现符合条件的农户。”
“我们接到农户申请后,根据提供的信息,首先通过电话了解农户申请原因,在排除各种原因的误报后,进行基本信息的初步核实,然后会同部门进行信息核查确认,再交办乡(镇)党委政府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对初审通过的农户,开展监测对象识别,并将符合条件的纳入监测对象进行管理。”他给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下核查流程。
“一键申报”系统启动以来,三明市依托各级乡村振兴(扶贫)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受理农户申请,接听热线服务电话,做到“日汇总、周核实”——各级乡村振兴(扶贫)部门当日汇总、次日交办,乡镇党委政府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
据三明市乡村振兴局统计,至目前,全市各地累计组织干部4300多人次进村入户逐一核实情况,没有发现返贫户和新致贫户,认定监测对象12户44人,其中2020年认定边缘易致贫户8户27人,2021年认定突发严重困难户4户17人。经强化帮扶,2020年底前,这8户边缘易致贫户的致贫风险已全部得到消除.
精准帮扶 防止返贫
“中沙乡吴海明家有3口人,大女儿在莆田学院专升本,没有收入来源,小女儿患有慢性病——红斑狼疮病,要去大城市三甲医院就诊并长期治疗,全家收入只有吴海明一人种植水稻、烟叶……”
针对吴海明家庭情况,宁化县中沙乡在原有结对帮扶责任人不变基础上,加挂乡副科级领导,尽可能为吴海明提供发展项目、就业信息等帮扶措施,帮助其开拓视野,提高发展能力。
“我们给吴海明申请中央财政产业发展资金2500元,用于购买肥料、日常补货等。2021年,他种植烤烟18亩、优质稻15亩、河龙贡米40亩,预计收入约5.8万元。还给他申报了低保资助,年低保收入12552元。小女儿看病统筹基金支付16108.22元,个人自付为2085.61元,报销率达87.05%。另外,还为大女儿申请雨露计划补助资金3000元。”吴海明的帮扶干部说。
2019年以来,三明市先后认定监测对象715户2406人,各地选配副科级以上干部786名挂钩帮扶,安排本村党员或创业致富带头人695名结对帮扶,组织挂钩干部入户帮扶19117人次,逐户调整完善帮扶计划,因户精准施策。
据了解,三明市目前帮扶政策主要是三类,一是对具备发展生产条件的,适当开“小灶”,优先安排专项资金,提供小额信贷和产业保险,落实相关产业帮扶措施、金融帮扶措施;二是对有劳动就业能力的,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多渠道稳岗就业,精准落实就业帮扶措施;三是对因病因残因灾因疫情影响的,落实低保、医疗、养老保险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综合性社会保障、健康扶贫措施,推动422户纳入低保,319户得到临时救助,切实加强兜底保障。
机制创新 强化协作
“温郊乡桐坑村黄某某,2011年3月生,生父因病去世,母亲改嫁,上有未成年的姐姐1人和户口在他县的奶奶”。
清流县乡村振兴局在开展相对贫困精准帮扶试点中,发现了黄某某姐弟俩的困难,将他们及时认定为相对贫困人口,并通过帮扶,将黄某某奶奶的户口与黄某某合并,让姐弟两人享受低保和教育助学金,并为其奶奶申报城乡居民养老金,让祖孙三人的日子宽裕了不少。
2019年7月,三明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相对贫困家庭精准帮扶试点工作,逐步探索形成了“239”工作机制。2020年7月,印发《三明市推广农村相对贫困家庭“239”精准帮扶工作机制指导意见》,将除2016年初“回头看”后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外,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本地低保标准1.3倍的农村家庭纳入农村相对贫困家庭;将家庭成员中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等导致家庭支出较大,且扣除重大支出后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农村家庭纳入农村相对贫困家庭管理。并结合及时掌握分析媒体、信访等信息,每月组织乡村干部常态化摸排、行业主管部门专项筛查,每季度开展调度分析,每半年集中排查,强化部门协作和数据共享,确保及时发现、精准帮扶。
截至目前,全市已识别农村相对贫困户2938户9787人,通过实施产业、就业培训、医疗、教育、住房安全等帮扶措施,实现脱困301户931人。在“七一”建党百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今后,三明市乡村振兴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三明考察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一键申报”主动发现机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