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村民的健康“守门人”(三明日报)

日期:2025-09-25 16:58 来源:三明日报
| | | |

张生浪在给患者接骨。

  ●大田记者站 叶紫妍 通讯员 黄慧玲 文/图

  9月18日,在大田县总医院建设分院和平村卫生所内,村医郑国荣正在给患者做中医理疗拔罐,他动作娴熟地将一个个真空罐扣在患者背部的穴位上,患者表情逐渐放松。

  “每次,我的腰和颈椎感觉酸痛,就会来中医阁找郑医生做拔罐,治疗后全身舒服,晚上也能好好休息了。”患者黄抡楼说,郑国荣技术好、责任心强,半夜生病了打电话给他也随叫随到,是许多村民信赖的好医生。

  今年52岁的郑国荣是和平村卫生所负责人。从三明卫生学校毕业后,一直在家乡行医,至今已33年。他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用拔罐、刮痧等中医传统疗法,为村民解决颈椎、腰椎等疼痛问题,每月门诊量400余人次。

  “我父亲曾经是一名乡村医生,对中草药颇有研究,在他的影响下,我从小就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郑国荣说,成为乡村医生后,他不仅系统学习了“一针疗法”,还到县中医院进修学习、拜将乐县有名的老中医为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中医适宜技术。

  村里的黄阿姨因腰椎间盘突出,饱受腰痛困扰6年多。查看黄阿姨的情况后,郑国荣采用中医正骨、“一针疗法”进行疏通经络,再配合加味葛根汤、刮痧进行治疗。经过3个疗程后,黄阿姨的腰痛明显改善。

  除了大田当地的村民,许多周边地区的村民也慕名前来看病。一名来自永春县的30多岁患者,因车祸引发癫痫症状,多次治疗未见好转,经人介绍找到郑国荣求诊。郑国荣根据患者的情况,以老中医传授的中草药方为主,配合针灸等手段进行治疗。一年多后,患者的癫痫症状从每个月发作多次,到如今几个月才发作一次,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中医传统疗法大多是无创伤型的,像拔罐、针灸、推拿等理疗手段,操作便捷、费用较低、副作用也小,很适合基层医疗。”郑国荣介绍,很多病人需要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都是用中医手段进行治疗,效果不错。

  在大田县总医院广平分院栋仁村卫生所中医阁内,一大早,前来就诊的村民络绎不绝,乡村医生张生浪忙着把脉问诊、开方配药。今年55岁的张生浪和郑国荣一样,日复一日坚守在乡村,用心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

  “我曾经跟着开诊所的外公学习中医,有一定的中医基础,入伍后被选拔进卫训队。”张生浪介绍,1992年12月退伍返乡后,因持有部队卫生员的证书,他选择回村开中医诊所,并顺利得到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

  栋仁村常住人口4000多人,共有两个卫生所。张生浪中医技术名声在外,接骨技术尤为拿手,村民生病或受伤,都来找他就诊。近年来,栋仁村卫生所不仅开通了农合保,还新增了饮片处方、调剂代煎、理疗等中医医疗服务,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服务。

  8月初,同村的池奶奶在床边摔倒,导致右股骨胫骨骨折,需要进行手术。但池奶奶年过八旬,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病,手术风险极高。她的家人考虑后,选择通过中医手段治疗。张生浪以中医骨科手法复位后,进行髋骨外固定。经过6周的恢复,池奶奶现已拆除固定,骨折部位恢复良好。

  三十多年来,张生浪边给患者治病,边看书学习,考取了执业医师证书。他先后在福州卫生职业学院学习、三明市第一医院分院骨科进修,并参加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为期1年的函授、三明市“乡村中医”公益培训班等,不断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上个月,张生浪通过福建省2024-2025年度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获得了新专长中医骨伤医师资格证。

  “每个月平均有15例的脱臼患者来找我就诊,每人我只收50元药费,有的没有收,都是乡里乡亲的给不给钱不太重要。”张生浪说,许多患者慕名而来,涉及周边多个乡镇。

  不久前,建设镇建设村102岁的苏奶奶在踩凳子时不慎滑落,导致股骨大小转子粉碎性骨折,家人连忙将她送往医院治疗。由于苏奶奶年纪大,心功能不全,无法承受手术风险。于是,家人带着苏奶奶到栋仁村卫生所中医阁进行治疗。经张生浪用中医骨科手法正骨治疗,加上骨髋关节支具外固定,苏奶奶的病情稳定,正在慢慢恢复中。

  扎根乡土,服务乡亲,这是郑国荣和张生浪的共同理念。正因这份仁心与担当,他们与大田县众多乡村医生一样,始终坚守在小小的村卫生所里,从青春年华到两鬓微霜,用传统中医药服务好每一名村民,以一颗赤诚之心当好村民们的健康“守门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