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机场“十三五”期间高质量发展回眸
“十三五”期间,三明机场在上级民航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下,于2016年2月5日获得民航华东局颁发的《民用机场使用许可证》;2016年3月7日吉祥航空执飞A320从上海浦东至三明沙县机场往返航班首航成功,圆了三明人民三十年来始终追求的“机场梦”。
(一)坚持强化红线意识,积极促进安全发展
五年来,机场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凝聚了一批本地化、懂技术、能管理、会经营的员工队伍。2015年,通过与南京机场、晋江机场签订培训协议外送150余名人员学习专业危险品、管理等技能,考取各种证照400余本。通航初期,机场通过聘请民航福建空管分局师傅到进行驻场指导,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三明沙县机场空管队伍;邀请南京机场、晋江机场技术骨干到三明沙县机场授课、实操,培养三明沙县机场技术岗位队伍,确保机场通航初期的安全运行。但民航的安全是以秒计算的,压力巨大。对一个新建的支线机场更是严峻的考验。机场建成以来,我们通过安保审计、安全效能评估等手段,及时排查、整改安全隐患,强化员工红线意识。同时,机场集团制订了机场使用手册,各部门分别制定了运营手册,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做到领导重视、制度健全、措施得力,保证机场安全运营。
(二)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机场平稳运行
“十三五”期间,机场从无到有,一代一代三明沙县机场人的不懈努力,造就现有三明沙县机场。2015年机场建设项目被省政府评为福建省重点项目优胜奖,全省16个项目,三明市仅机场项目评上;机场航站楼也被评为“闽江杯”奖。
目前,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远期规划4D);机场净空条件较好(福建中部最好,机场标高283米比沙县城区高约170m,无人工超高建筑物),三明沙县机场从老场址调到新场址,拓展了沙县城市发展空间;飞行区条件良好(各类场地、设施完全符合国际民航组织的技术标准)。机场跑道2600米×45米。机场设立全向信标台、跑道双向Ⅰ类仪表着陆系统,具备了安全可靠、运行高效的支线机场条件,可起降波音737系列、空客320系列等C类飞机。机场设15个停机位(10个C类、5个B类)、3台旅客登机桥,航站楼面积14000平方米,联检办公楼两座计5000㎡。机场具备6级消防救援保障能力。机场持有民用航空器CCAR145《维修许可证》,具备波音737系列、空客320系列机型检查放行能力。
(三)不懈坚持开辟航班,旅客吞吐量节节攀升
民航业内人说,建一个机场难,经营管理好一个机场更难。三明沙县机场建成通航以来靠市委、市政府、上级民航部门等推动,多次赴民航局、民航中南局、华东局、华北局争取局方给三明沙县机场绑定航班时刻。
2020年是三明沙县机场建成通航的第四年。四年来,机场始终以运输为主业务,旅客吞吐量节节攀升。2016年,机场旅客吞吐量达6.9万人次,2017年突破19万人次,2018年突破20万人次,2019年突破25万人次。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机场旅客骤减,但机场仍加强与航空公司的交流、沟通,疫情发生至今,机场不停航。通航至今,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95万人次,2020年旅客吞吐量基本与2019年持平。
(四)促进持续高质量发展,在发展中增强实力
三明机场是市属国有独资企业,从当初的注册资金500万元发展到2019年总资产经审计确认76.3亿元,约占市属国有企业资产的10%,必须把握好做强做优做大的定向。2020年,按照市委、市政府深化国企改革的决策部署,组建“福建三明民航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围绕民航局提出“运输航空与通用航空两冀齐飞”的目标,按照(闽政办〔2017〕54号)《关于印发促进通用航空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把三明沙县机场建成省级通航产业基地及航空货运中心、技术培训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的要求,找准定位、做好规划、上准项目,实干兴航。
为进一步深化民航行业监管模式调整发展工作,贯彻落实民航上级《关于在全行业推广行业监管模式调整改革的通知》等要求,机场集团在全公司内部实行精细化管理,从制度、规章上严格把控,高度重视生产运行法定自查工作,以建立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安全管理模式,从“他律”向“自律”转变,变被动接受检查为主动自我完善为目标,印发实施《三明沙县机场生产运行法定自查工作实施方案》,涉及人员覆盖各业务部门岗位。加强员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员工绩效挂钩的分配制度改革,让干好干坏不一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