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2025-09
我市4家企业入选福建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单
9月28日,福建省工商联发布的2025福建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单新鲜出炉,包括2025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创新型民营企业100强4个榜单,我市4家企业上榜。 其中,福建金牛水泥有限公司、建新轮胎(福建)有限公司入选省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福建三元金属有限公司入选省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三明市海斯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入选省创新型民营企业100强。(林志彻)
-
13
2025-09
我市出台《关于聚焦提升企业感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通知》
近日,我市印发《关于聚焦提升企业感受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对标标杆创建、提升政务服务、强化要素供给等六大维度推出系列改革举措,切实为企业解难题、减负担、强保障,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打破市场准入壁垒上,《通知》提出依托市场监管智慧应用一体化平台,实现企业登记申请表单智能预填、材料智能生成,推广企业住所标准化登记信息库与名称智能申报。同时,将涉企不动产转移登记时限从3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推行一站式施工许可与综合竣工验收,为重点产业项目落地提速。 政务服务效能提升是此次改革的重点。《通知》明确开展“人工智能+政务服务”行动,推动高频事项“线上专业人工帮办”全覆盖,升级“三明市政务服务旗舰店”并拓展“掌上办”事项。此外,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新推出一批“一件事”改革事项,通过告知承诺与容缺受理,实现“一次承诺、一次审批”,12345为企服务与民营经济综合服务平台也将联动,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求助、投诉与咨询服务。 针对企业发展的要素瓶颈,《通知》给出“组合拳”。融资方面,推广“闽商易融”贷款码,落实中小微企业无缝续贷、无还本续贷政策,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代偿率上限提升至5%,担保放大倍数超5倍。人才服务上,深化全周期“一站式”改革,拓展麒麟山英才卡服务,年内计划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次以上。 监管方式也迎来创新。《通知》推行“综合查一次”“系统一次查”联合监管,拓展轻微违法不罚事项,探索涉企行政“检查码”,对综合评价高的企业减少检查频次。同时,强化知识产权跨区域保护与司法协作,打造 “一站式” 知识产权集成服务平台,严惩侵权行为。 为确保政策落地,《通知》明确各事项牵头与责任单位,构建“政企沟通、闭环解决、以评促建”机制,引入第三方机构评价并“亮晒”结果。还鼓励打造“一部门一亮点”“一县一品牌”,深化沙县小吃产业营商环境、明溪“侨易办”等特色服务,推动营商环境全域提升。(刘岩松 通讯员 黄慧萍)
-
09
2025-08
我市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超九成
连日来,全市6个县(市、区)的22家民营企业迎来了一批特殊“访客”——来自三明学院、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等高校的240余名师生,正在参加市人社局联合市委组织部、团市委、市妇联开展的“千名高校毕业生三明行”活动。 他们走进车间看生产、踏入实验室观研发、围坐会议室谈发展,与企业负责人和技术骨干面对面交流。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沉浸式职业体验,更是助推高校毕业生稳步就业的“催化剂”。短短数日,55名高校学子与企业现场达成就业意向。 企业与学生“双向奔赴”的热度,折射出三明促就业的温度。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以“早谋划、早部署、早发力”的工作节奏,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推动毕业生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截至8月1日,全市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272场,发布岗位7.45万个次,高校毕业生已落实毕业去向人数14630人,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2.69%。 搭建供需桥梁,让岗位“找得到”毕业生,是三明促就业的关键一招。早在3月4日,我市就在全省率先启动“书记市长送岗留才进校园”活动,159家企事业单位带着756个优质岗位走进校园,当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592人。此后,这场“送岗留才”行动持续升温,先后走进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地,累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742人。同时,积极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举办系列招聘活动153场,吸引5020家次企业参与,提供就业岗位3.02万个。 另一边,愈发精细化的服务,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持续加力赋能。分级分类向应届高校毕业生推送需求岗位与就业资讯,配套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心理调适等服务;依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三明学院设立“就业驿站”,组织毕业生专题讲座;引入海峡AI职途舱,为毕业生提供职业规划、模拟面试、职业测评、简历优化、人岗匹配等服务237次……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助力不同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梦想。 针对困难毕业生,三明进一步织密“一对一”帮扶网:无须提交纸质证明材料,自动通过大数据校验申请资格,打通申请审核系统与财政资金平台,形成“申请—审核—拨付”工作闭环,既实现全流程监管,又加快补贴发放进度。截至目前,已为全市2371名低保、特困、零就业等6类2025届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474.2万元。 稳定就业岗位供给,则是让更多毕业生吃下“定心丸”。去年以来,我市人社部门主动出击,对内紧密联动重点企业挖掘岗位需求,对外积极组织赴省内外高校引才拓岗,印发《三明市2025年度人才需求目录》,更新完善包含三明11条特色产业链在内的各领域人才需求专业,变“等岗位”为“找岗位”。同步征集2025年省、市级“三支一扶”岗位197个,拟招募高校毕业生214人,核准全市各级事业单位招聘计划1311人,全方位搭建岗位供给网。 目前,全市已有82家就业见习单位提供见习岗位148个,发放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39.95万元,“见习+就业”的一体化模式,让不少毕业生实现从“见习生”到“正式工”的转变。(梁梦婷 通讯员 谢启秀)
-
23
2025-06
以市场监管“工具箱”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6月13日,三明市市场监管局邀请“省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专家团队深入沙县区机电、化工和新材料等民营企业“把脉问诊”,为企业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提供定制化方案。 这是市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加大民营经济支持力度,以市场监管“工具箱”助力民营企业向“新”突破,向“高”攀登的生动实践。作为经济服务主力军,一年来,市市场监管局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聚力营造“四个市场环境”,全面助推我市民营经济提质增效、蓬勃发展。 厚植发展沃土,激活市场增量潜能。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抓手,市市场监管局持续优化市场准入准营环境,努力打造“门槛更低、成本更优”创业生态。政策红利加速释放,一年来新增民营经营主体5.88万户;持续推进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创建,推动12类农副产品完成电商化改造,品牌溢价提升40%,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较创建前激增52.8%。数字经济量质齐升,2024年全市数字经济总规模达1347亿元,同比增长7.83%,新业态新动能加速集聚。 推行柔性执法,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坚持执法与指导、惩戒与教育并重,推行行政处罚与信用修复“两书同送”制度。去年以来,累计办理“首违不罚”案件85件、减轻处罚案件424件,为市场经营主体减轻处罚负担2050余万元,有效释放了市场活力,让市场监管既有力度更显温度。 深化质量赋能,提升产业竞争能级。聚焦全市11条市特色产业链,市市场监管局持续开展质量赋能行动。全国唯一的省氟化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获批建设;促成省药监局与市政府签订框架合作协议,省药检院三明工作部落地运营;沙县小吃产业赋能经验入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优秀案例、省质量强链典型案例;国家级科技项目“电动汽车充电桩远程校准装置研制”进入实验数据验证阶段;《钢铁全流程工厂供应链协同标准应用试点》入选全国第二批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我市两家企业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集装箱底板用竹木复合板》正式发布,实现国际标准制定方面零的突破。 强化知产护航,激发创新创造动能。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生态体系成效显著,2024年,我市“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情况”指标跃居全省第3位,创历史最好成绩;有效发明专利总数达1766件,同比增长19.89%;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584件,同比增长37.74%;新增发明专利授权434件,同比增长14.24%。积极搭建银企对接桥梁,指导我市企业专利质押备案70件,质押备案数量全省第3,质押备案金额4.69亿元,成功助力62家民营企业破解融资瓶颈。查办知识产权案件170件,三元区专利侵权纠纷“以销代赔”调解新模式,被省局认定为全省三大指导案例之一,有效维护了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和市场公平秩序。(陈 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