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转型蹚新路 老工业基地焕新生

——三明市坚持“双碳”引领工业向“绿”而行
日期:2025-08-06 09:43 来源:三明日报
| | | |

  

  展化化工电解车间

  

  青山纸业生产线

  

  航拍明溪经济开发区一隅

  

  氟新材料产业园区  

  8月1日,位于清流县氟新材料产业园的福建省展化化工有限公司过硫酸盐生产车间,管状隔膜阴阳极分室电解槽平稳运行,能耗较原有阶梯式电解槽阳极电流浓度高出1000A/L,每年可以节省电耗约1000万kwh,同时通过对电解槽技术改造,能够封闭式收集放散氢气,每年可回收氢气650吨。作为省级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这家企业通过持续技改成为绿色转型标杆,正是三明工业向“绿”而行的生动注脚。

  作为福建老工业基地,三明市传统产业占比近六成。近年来,我市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绿色发展理念深植工业肌理,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绿色答卷”:“十四五”以来,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4.7%、超序时进度2.7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9.9%、已超额完成预期目标;2025年一季度,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4.6%,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2%,均居全省第一位。2024年绿色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0.4%。绿色,已成为三明工业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政策引领筑根基 优质服务护航绿色转型

  政策是行动的先导,更是发展的引擎。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的《三明市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实施方案》,为产业绿色转型绘制了清晰路线图。针对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我市实行“一业一策”,2024年累计下达节能降碳、循环化改造等专项资金1.4亿元。

  今年以来,我市已推动15家企业入选省级绿色工厂,2个园区入选省级绿色工业园区,1家企业入选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年度入选数量创历年新高。

  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24家、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2个,省级绿色工厂59家、省级绿色工业园区13个,培育省级绿色设计产品10项、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家,形成多层次、全链条的绿色制造发展格局。

  政策的温度,更体现在精准服务中。2024年以来,全市开展45场线上线下“手拉手”对接活动,帮助氟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企业达成投资及采购意向约98.9亿元,有效畅通产业循环。通过“我为企业解难题”活动,收集并解决企业节能技改、要素保障等问题374个,企业满意率实现100%。

  此外,我市在全省率先组建工业领域节能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智囊作用,优化第三方专业机构和节能专家现场服务模式,开展节能诊断20家(次),为企业提供绿色低碳改造技术路径、工艺装备及系统集成解决方案12个,强化企业节能绿色化改造指导,推动青山纸业纸机压榨系统改造等15个项目列入省工业重点节能改造项目。

  乘着数字化转型东风,我市聘请市级企业数字化转型行业专家顾问42名,完成300家(次)企业数字化诊断,推动企业“数字+绿色”融合发展,助力三钢集团等3家企业入选国家5G工厂,毅君铸造等5家企业获评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标杆企业。从政策“红包”到服务“礼包”,全方位的保障让企业转型更有底气。

  创新驱动强引擎 技术激活绿色发展动能

  创新主体的茁壮成长,让绿色技术突破不断涌现。海斯福六氟环氧丙烷系列产品摘得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中机院海西分院连续四年获评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为全省唯一。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存量创新型中小企业26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8家、数量列全省第7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数量位列全省第6位,在绿色技改战场上屡立战功。全市在库专精特新企业中,氟硅新材料、高端装备、石墨新材料、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企业达77家,占比约50%。

  创新平台的集群式发展,正释放出强劲的绿色动能。我市打造的氟化工研究院等“6+1”科技创新平台,已成为绿色技术转化的“加速器”。中机院海西分院获评全市首个工信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产业研究院三明分院落地运营,24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14家,创新平台总数创历年新高。

  柔性引才的“智力杠杆”效应同样持续凸显。清流县与上海交大共建新能源技术创新中心,通过“产学研”协同机制引进博士团队6人,推动锂电材料研发周期缩短30%,加速绿色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全市累计认定绿色产业相关中高级职称140名,创建省级产业领军团队7家,这些人才力量正以专业优势突破节能技改、低碳工艺等关键环节,推动传统产业在绿色转型中提质增效。

  链式发展聚合力 跨区域共建绿色产业生态

  在工业领域“项目大谋划”指引下,我市更新绘制完善产业链“一图两库”,今年上半年梳理龙头企业机会清单92项,精准开展项目招商对接,在北京、上海举办钢铁与装备制造产业链等专场招商活动35场,新增签约入库项目145个、计划总投资225.87亿元。

  我市紧抓沪明对口合作、山海协作机遇,2024年举办35场招商活动,推动福维高端新材料、长川科技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落地,新材料产业规模保持年均20%以上增长,“新材料(氟及稀土石墨烯)・三明”成功创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邀请东方国际、曦能合等重点企业来明考察对接,打造沙县浆纤新材料产业园等4个泉明共建特色小微产业园,促成中德顺废气捕捉器生产等项目签约,华润集团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落地建设,泉三高端装备产业园入驻企业达24家。在县域层面,14条绿色重点产业链蓬勃发展,我市出台政策措施140条,培育重点企业110家,产值占全市县域重点产业链产值近60%,明溪县生物医药产业成为全省县域经济的典型案例。

  从三钢集团的余热发电到青山纸业的磁悬浮真空泵,从海斯福的单项冠军产品到明溪的生物医药集群,三明工业正以“双碳”为笔,在老工业基地的画布上勾勒出绿色发展的新图景,也印证着这座老工业基地正在绿色转型的道路上,稳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朱丹宇 通讯员 范晓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