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山地河谷型洪涝统筹建设示范城市
三明位于闽江上游,包含沙溪、金溪、尤溪三大水系,主城区系典型的山地河谷城市。立足构建良好的山水城关系,三明努力为雨水留空间、找出路。从城市道路到公园绿地到居民小区,一批能吸水、渗水、净水的“海绵体”,打造城市全新生态循环空间。
顶层设计 高位推动
近年来,三明以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主动对标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相关要求,于2023年成功申报第三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随后印发《三明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2023-2025年)行动方案》《海绵城市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等20余项政策。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围绕“市级统筹、城管牵头、分工协调”的海绵城市建设全域联动工作机制,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设立海绵城市建设服务中心,形成可实施性强、落地性好的全流程管控体系,并将海绵城市建设落实情况纳入了城乡建设品质提升考核考评方案,以评促建。
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建设,紧密结合市情,三明建设“江滨防洪带、海绵道路带、防山洪截洪带”,逐步形成海绵城市建设“全要素统筹、全流程管控、全方位保障、全社会参与”的“三明模式”,做到“建一片、成一片”。
截至2023年底,我市共投入18.5亿元,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项目46项,中心城区已建成防洪堤32.25公里,基本按照30年一遇设防;消除中心城区易涝积水点12处。
到示范期末,三明城市防洪标准达30年一遇,内涝防治标准达20年一遇,易涝积水点消除比例达10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70%以上,成为南方山地河谷型洪涝统筹建设示范城市。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