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系列报道】永安:多措并举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
近年来,永安市教育局积极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通过校企合作提高人工智能教育水平,由名师引领培育骨干师资,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构建课程体系,多元化发展人工智能教育,努力建设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区,全力提升师生的人工智能与信息素养。
校企合作,共建项目
一是争取资金。永安市教育局通过社区共建、企业捐赠等多种渠道积极争取资金,为人工智能教育打下物质基础。二是校企合作。引进优质企业推动人工智能教育,2020年1月,与百度公司合作,全省首家“百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暨永安市人工智能教育基地”落地永安。三是特色办学。选取基础较好学校进行试点,形成“人工智能+教育”特色办学模式,推动永安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更上新台阶。2020年12月,永安市教育局被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授予“人工智能编程教育试验区”;2021年9月,永安市新增两所“福建省义务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2022年8月,在第19届福建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永安市10支参赛队伍均获奖,两名学生获得一等奖。
团队协作,课题引领
一是组建名师工作室。从各校信息技术教师中挑选骨干,在省内率先成立由29位骨干教师组成的“人工智能教育名师工作室”,依托名师工作室开展多种形式人工智能师资研训活动,提高教师人工智能专业水平和素养。二是开展课题研究。名师工作室以人工智能课题研究为抓手,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编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小学编程教育实践与研究》《基于项目化学习的编程教学研究》等多个省市级课题的研究。三是开发校本课程。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编写《机器人搭建与编程》《Scratch编程案例精选》等校本课程,其中《机器人搭建与编程》获福建省首批精品校本课程,并在部分学校推广实践。逐步形成“小学阶段注重体验、初中阶段注重应用、高中阶段注重创新”的多层次、项目化校本课程体系。
立足课堂,以赛促学
一是普及人工智能教育。确保教学活动课时,创新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融入人工智能及编程教育,并不断尝试人工智能助力学科教学,在学科教学中融入与渗透人工智能知识。二是落实“双减”政策。开设人工智能通识、机器人编程、人工智能创客等课后服务,培育学生兴趣和特长,普及教育与特长培养两手兼顾,促进学生人工智能核心素养培养。三是搭建竞赛平台。让学生展示交流人工智能学习成果,市教育局、市科协已联合举办了6届永安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1次青少年虚拟机器人竞赛;组织参加全国、省市各级各类活动人次累计600余人,近三年,国家级奖项获得者10余人、省级奖项近30余人、市荣誉级50余人。
经过实践探索,永安市多所学校分别被评“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和“福建省义务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