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 引 号: SM00112-0300-2024-00023
- 备注/文号: 明医保函〔2024〕13号
- 发布机构: 三明市医疗保障局
- 公文生成日期: 2024-04-10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失效
- 有效性:废止
三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加快推进医体融合 助力健康三明建设的建议》(第20244001号)收悉,我单位办理意见如下:
一、提高医保基金使用健康效益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重要抓手,在医防融合、医防协同发展方面进行了探索,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财政拨款结合打包给医联体(总医院),合力构建健康保障体系。实行县域医保基金打包支付,建立“一组团、一包干、两确定”机制,实行县域医保基金“总额包干、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激励约束机制,按照“钱随人走”的原则,将医保基金按人头年度打包医联体(总医院),由医共体作为建设健康管护组织,并与各总医院(医联体)签订基金打包支付协议。同时,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强对医保基金使用健康效益情况的监督考核,量化健康绩效考核指标,将人均寿命、人均医疗费用等健康绩效指标纳入院长年薪制考核,医保基金从只支付医疗扩展到医疗和健康管护,引导医疗机构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让群众少得病,少付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发挥医保政策导向作用
发挥医疗保障政策引导作用,解决医保服务最后一公里。一是医保服务下沉家门口。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将灵活就业人员职工参保登记等21项医保经办服务事项下放到全市141个乡镇(街道)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城乡居民参保登记等9项业务下放到村(社区)医保服务点,将医保报销端口开通到村,全市标准化村所1098家,医保覆盖率100%,打通村(居)民在家门口看病报销“最后一公里”。二是门诊慢病政策向基层倾斜。满足群众慢病的就医需求,医保报销比例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稳步提高医保待遇水平,建立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普通门诊和门诊特殊病种合并起付线为500元,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由1.7万元提高到2.6万元,一级、三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在原有基础上提高3个百分点,二级医疗机构提高8个百分点;居民医保普通门诊封顶线由150元提高至200元。加强基层用药保障,对已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卒中及后遗症和支气管哮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参保患者,给予39种基本药物保障政策,引导慢性病患者在基层就诊,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政策实施以来,免费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基本药物403.23万人次,报销5330.89万元。通过上述倾斜政策,有效助力小病进基层“最后一公里”。三是健全多层次健康保障体系。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健康保障需求,发挥商业健康保险的补充作用,支持由人保财险、国寿财险、太平洋等8家保险公司组建共保体,创新开发全国首款与C-DRG相衔接的定制普惠型商业补充保险,与承保机构协同配合,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征收与“三明普惠医联保”参保共同部署、共同推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健康保障需求。此外,“三明普惠医联保”还配置了包括全年持续性健康管理、即时性医疗咨询、必要性就医协助、慢病健康专家讲座等在内的多维一体服务体系,打造慢病管理中心,提供面向市民的定制化医疗健康管理服务,联动当地优质健康服务企业,为百姓提供高血压等专项疾病的健康服务项目,降低重大疾病的发生和演化风险,助力为参保群众提供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三明医改不断深化推进,我局坚持把中医药元素融入改革大局,通过提高医保待遇水平、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等措施,更好地发挥中医非药物治疗项目在预防、康复中的作用,让更多参保患者享受到中医药政策带来的福利。一是在全省率先设立中药饮片药事服务费和中医辨证论治费。在全省率先增设药事服务费项目和中医辨证论治费项目,由医保基金支付,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门诊和住院药事服务费30元/人次,中医辨证论治费10元。中医药人员技术劳务价得到体现,有利于维护医疗稳定环境,减少医患矛盾,充分发挥药师在审核评价处方、对医师的监督、药师管理与质量控制等的作用。二是制定有利于中医服务发展的倾斜政策。以深化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为抓手,进一步对体现中医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中医服务项目在价格政策上给予扶持,提高中医外治、中医骨伤、针刺、推拿疗法、中医肛肠、中医特殊疗法等项目价格。三是实行中药统一限价采购。我市对各定点医疗机构临床常用的70种中药饮片实施联合限价采购,从各总医院及药检所组织中医药学专家全程参与评审,确保采购质优价廉的中药饮片。四是医保基金报销向中医治疗技术倾斜。为进一步推进三明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更好地发挥中医适宜技术 “治未病”在预防保健、康复中的作用,自2021年1月起,把普通针刺、温针、隔物灸法、骨折手法整复术、小针刀治疗、中药化腐清创术、关节脱位手法整复术等37种中医非药物治疗项目纳入职工医保一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诊中药饮片管理,不设门诊起付线,报销比例提高至80%。五是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在定点医药机构管理方面,医保部门加强指导,为医疗机构改造信息系统提供支持和便利,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将更多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定点,方便定点医疗机构尽快为参保人提供服务。我市约140所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既包括公立中医机构,也包含社会办医中医诊所。参保患者在中医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接受针灸、推拿、刮痧等治疗项目时。
四、促进新运动康复技术项目发展
为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省医保局建立技术与新增项目立项协同机制,鼓励医疗机构申报符合行业主管部门准许临床应用、技术规范清晰、临床路径明确、服务内容充分的项目。2023年,我市申报新增项目10项,修订项目8项。按照省上部署,目前我市在组织三级医疗机构申报2024年新增和修订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工作,您提案中提到的“新运动康复技术项目”,如果符合国家卫健部门技术准入(许可),且我市现行医疗服务项目未涵盖,医疗机构可按新增项目程序进行申报,我局按程序上报省上审批论证。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医保基金打包制度,进一步提高医保基金使用健康效益,将符合国家卫健部门技术准入(许可)的医疗服务项目按程序上报审批,积极推动技术立项定价工作,助力健康三明建设。
领导署名:徐志銮
联 系 人:吴 昊
联系电话:8299160
三明市医疗保障局
2024年4月10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