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 引 号: SM00120-0500-2024-00049
- 备注/文号: 明林函﹝2024﹞39号
- 发布机构: 三明市林业局
- 公文生成日期: 2024-05-28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失效
- 有效性:废止
黄文琳委员:
《关于大力发展我市野生食用草根,助力餐饮业上台阶的建议》(第2024500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三明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林深水美的生态环境,适合动、植物生存和生长,也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数据显示,三明境内各类动物、植物、矿物药材约有1887种,其中药用植物1713种,药用动物151种。且随着近年新品种的不断发现,三明已成为中药材种质资源的宝库。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宝贵的野生食用草根,我局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是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普查。2018年沙县作为试点县,率先开展林木种质资源外业普查,截至2020年4月底,全市12个县(市、区)全面完成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外业调查工作。本次普查记录了全市木本植物资源125科550属1871种。目前,可作为民间野生食用草根利用的有牛奶根、土茯苓、黄花倒水莲、黄精、金樱子、黄栀子、紫苏、雷公藤等,中药材资源产业化开发较成熟的是沙县种植的牛奶根、细叶青蒌藤,作为沙县小吃炖罐的原料之一,深受市场青睐。
二是加强原生地保护。利用和保护息息相关,面对濒临枯竭的野生中草药资源,我们实行了最严格的就地保护,全市已建立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1处、湿地公园(含试点)2处。强化与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的协作,借助地面监控设施、林区护林力量等方式,开展“打击破坏野生植物资源专项行动”“清风行动”“网剑行动”“网盾行动”等系列专项行动,持续强化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三是加强培育小吃配料。穿山龙、牛奶根、黄花倒水莲、黄精等中草药,是沙县小吃核心品类药膳炖罐不可或缺的配料,其需求量逐年增长,而野生药材因大量采挖利用,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近年来,全市依据独特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推广沙县小吃配料种植,穿山龙经营面积达3373亩、牛奶根经营面积达7795亩、黄花倒水莲经营面积达7355亩、黄精经营面积达28326亩;尤其是沙县区先后建成沙县小吃配料林下示范种植基地3万亩,带动2万余名农户从事相关工作,林下经济产业总产值突破21亿元。
四是注重药膳开发。结合森林康养产业,推广“草根”药膳,成立三明市“明八味”产业研究院,举办三明道地药材“明八味”产业振兴论坛,开展道地药材“明八味”评选,编印《“明八味”宣传手册》,制作《“明八味”宣传片》,打造道地药材品牌。整理乡土药膳近200种,并按功能细分出睡眠药膳53种、四季养生和慢性病药膳137种,编辑《三明乡土药膳》书籍,提供基地开发使用。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抓好野生食用草根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工作:一是抓好普查成果转化。充分利用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成果,科学分析评价我市野生食用草根资源现状和发展潜力,合理挖掘可开发利用的野生食用草根资源。二是坚持科学开发利用。依托“明八味”产业研究院,因地制宜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支持建设道地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做好“明八味”道地药材药食同源品种开发利用,并在森林康养基地培训推广。三是持续强化宣传教育。持续加强《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贯,结合“世界野生动植物日”“送法下乡”、乡村赶圩等活动,通过网络平台、张贴标语、派发材料等宣传方式,持续深入开展野生中草药种质资源的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野生中草药种质资源的法律意识和科学知识。四是拓展市场营销渠道。线上可以通过“沙县小吃批菜网”等平台进行小吃炖罐配料销售,实现供需信息共享;线下借助林博会、沙县小吃节等活动,向外来游客推介草根药膳,让消费者亲身体验野生食用草根的美味和营养价值。同时,加大与市农林集团、文旅集团等企业合作,开展森林康养、林下观光等旅游活动,让游客在参观林下草根种植的过程中品尝并购买野生食用草根,将我市野生食用草根引入更广泛的销售渠道。
感谢您对林业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领导署名:陈 平
联 系 人:吴 莉
联系电话:0598—8863272
三明市林业局
2024年5月28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