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 引 号: SM00120-0500-2023-00089
- 备注/文号: 明林造〔2023〕27号
- 发布机构: 三明市林业局
- 公文生成日期: 2023-12-05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失效
- 有效性:废止
明溪、宁化、建宁、泰宁、将乐县林业局及其所在地省属国有林场:
为规范闽西北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检查验收工作,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成效,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市林业局制定了《三明市闽西北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检查验收方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三明市闽西北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检查验收方案(试行)
三明市林业局
2023年12月5日
三明市闽西北山地丘陵
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检查验收方案
(试行)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试行)》和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检查验收对象与内容
(一)检查验收对象
以闽西北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县及其所在县省属国有林场为单位,对中央预算内年度投资闽西北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二)检查验收内容
1.集约人工林栽培:造林面积、造林密度、树种组成、造林成活率、生长量(年度抽梢高)、混交方式、林地清理方式、良种壮苗使用率、基肥肥种及肥量、幼林抚育、环境保护措施等。
2.退化林修复:修复面积、林分选择(林龄、郁闭度、树种组成)、修复措施(包括套种 树种、苗木规格、套种株数等)、修复质量、修复后林分状况(各树种平均树高、胸径)、间(择)伐强度、环境保护措施等。
3.档案管理
(1)组织管理:各级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设组织领导、工作部署、技术培训、跟踪检查、财务及业务管理制度、施工进度上报等;(2)作业设计:包括编制单位资质、上报及批复文件、作业设计面积与实施方案面积变化情况、调整理由及批复情况等;(3)现场建设档案资料(文本、电子及影像)收集、归档、保管等情况。
二、检查验收步骤
(一)建设单位自查验收
各项目建设单位在施工队完成整个项目山场施工任务后,应组织本单位技术人员按《施工作业设计》要求,对山场施工质量进行自查验收,整理好有关技术材料,编写自查验收报告(省属国有林场直接编写竣工验收报告),并报主管部门。
(二)县级检查验收
各项目县林业局及其所在县省属国有林场按照本检查验收方案,组织技术力量,逐小班(地块)对年度项目开展竣工验收,填好竣工验收一览表、统计表,编写竣工验收报告,并上报市林业局。
(一)市级抽查验收
市林业局在各项目县(省属林场)自查验收的基础上开展抽查验收,先对各项目县(省属林场)上报的自查验收结果材料进行审核,再按建设单位施工面积的30%比例依照本检查验收方案进行抽查验收,然后编写检查验收报告,并上报省林业局备案。
三、检查验收方法
检查采取座谈、查阅档案资料和外业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一)面积检查。采用 1:10000 地形图现场勾绘或用
GPS、无人机现场实测,根据现场勾绘或测定的界线进行面积求算。现场勾绘求算的面积小于上报的面积,且其误差<5%,则认其上报面积;误差率≥5%的小班,以现场勾绘求算的小班面积为核实面积。现场勾绘求算的面积大于上报面积的,认其上报面积。
(二)集约人工林栽培检查。小班检查采取样行或样带或样地调查法,50亩以下(含 50 亩)设置3个样行或样带或样地,每增加50亩增加1 个。样行或样带从小班下坡到上坡沿垂直于等高线方向布设,按照随机兼顾均匀的原则选取样行或样带,样带带宽为10米,样地为1亩(边长25.82米),设置样带或样地的面积不少于小班面积的3%。
1.造林密度检查:在小班中选择3个有代表性的地段量测株行距,以平均株行距推算造林密度。造林密度应与“施工作业设计”的造林树种初植密度一致,分布均匀,允许误差为±5%。
2.树种组成检查:以样行内所有幼树为样本,逐株检查,记录树种名称,按各树种株数比例填写该小班树种组成。
3.造林成活率检查:以样行内所有幼树为样本,逐株检查,记录成活株数,取平均数为该小班造林成活率。
4.幼树生长量检查:以样行中所有幼树为样本,逐株测量抽梢高,取平均数为该小班幼树年度生长量。抽梢高单位为米,保留二位小数。
5.混交方式检查:看看小班全貌及各行树种情况,大概判断造林小班的树种混交方式,是否与“施工作业设计”中造林混交设计一致。
6.林地清理方式检查: 根据造林小班林地杂灌状况,判断林地清理方式,是否与“施工作业设计”中清理方式设计一致。
7.施基肥检查:查看肥料调运单的内容,肥料调运地点、肥种、施肥量等,是否与“施工作业设计”中基肥设计一致。
8.种苗质量检查:检查种子来源、苗木质量,查验《良种(优良穗条)合格证》和《苗木标签》。
9.幼林抚育检查: 根据“施工作业设计”确定的幼林抚育方式、次数等,对照林地现场杂草、萌芽条劈除等情况,检查抚育质量。
10.环保措施检查:检查“施工作业设计”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
11.小班不合格评定:检查小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该小班评定为不合格小班:(1)造林成活率<85%的;(2)阔叶树种株数比例<30%的;(3)平均年生长量与标准(Ⅰ类地杉木30cm、Ⅱ类地杉木15cm,Ⅰ类地木荷25cm、Ⅱ类地木荷10cm)之比率<90%的。
(三)退化林修复小班检查。采取样圆或样带()调查法,在小班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块随机设置样圆,在样圆内对小班因子和施工质量进行调查。样圆半径为5.65米(样圆面积为 0.15 亩),样带带宽10米,小班面积50亩以下(含 50 亩),设置3个样圆或样带,每增加50亩,增加1个。
1.林分选择检查:检查树种、林龄等选择是否合理。
2.修复措施检查:对照施工作业设计,检查各项修复措施是否落实。
3.施工质量检查:检查各修复措施的施工质量。主要检查杂草灌木劈除干净度、套种苗木质量、套种株数、套种成活率、肥料调拨单、施肥量、施肥方法、抚育间伐(疏伐)强度、保留木分布均匀度、修枝、目标树选择、病死株清除等项目。
4.修复后林分状况检查:主要检查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和林木长势情况。
5.环保措施检查:检查“施工作业设计”是否提出了环境保护措施要求,在施工时是否落实了环保措施。
6.小班不合格评定:检查小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该小班评定为不合格小班:(1)将未成林造林地列为修复对象的;(2)珍贵树种修复小班,修复后珍贵树种株数比例<35%的;(3)林下套种小班,套种成活率<85%的。
(四)档案管理检查。通过座谈、询问和查阅有关文件资料等方式,对项目实施单位、项目主管单位(县林业主管部门)的项目组织管理和档案管理等情况进行检查。
1.组织管理:组织领导、召开项目部署有关会议、施工作业设计、开展项目跟踪检查、项目验收检查、按时上报施工进度、检查报告、施工管理制度、监理制度、示范线路建设等内容。
2.档案管理:(1)施工作业设计主要检查文本图表册(设计说明书、小班设计一览表、小班设计图、调查设计卡)是否齐全,请示报告及上级批复文件(实际施工的建设内容与作业设计的建设内容不一致的,需要提供请示调整的文件及上级答复件等资料)。(2)实施单位是否按照《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试行)》的要求,将年度投资的整个项目的各类技术档案、文书档案、财务档案等文字及影像资料立卷归档,是否有专人负责,查阅与调用是否便捷等,如:施工验收、检查验收、考评材料、招标材料、施工合同、采购苗木肥料合同、材料进出单、现场影像资料,等等。
四、检查验收评分
(一)评分方法
项目检查验收评分包括项目施工质量情况和组织档案管理情况两部分,评分采取百分制办法,其中:项目施工质量情况占80分、组织档案管理情况占20分。
根据检查结果和评分标准对各项检查内容进行打分,各项检查内容得分之和为项目检查验收评分总得分,项目检查验收指标和评分标准,详见附表1。
项目单位检查验收结果分为三等:90分(含)以上为好;80分(含)至90分为中;80分以下为差。
(二)项目检查验收内容及分值(100分)
1.任务完成情况(10分)
2.面积核实情况(5分)
3.面积合格情况(10分)
4.小班外业施工质量(55分)
对检查小班逐个进行外业施工质量评分,按各小班核实面积加权平均得分为小班外业施工质量总得分。小班外业施工质量检查指标和评分标准,详见附表2。
(1)集约人工林栽培小班考评内容(55分)
①造林密度(4分)
②树种组成(4分)
③造林成活率(10分)
④幼树生长量(7分)
⑤混交方式(4分)
⑥林地清理(4分)
⑦施基肥情况(6分)
⑧种苗质量(6分)
⑨抚育措施(6分)
⑩环保措施(4分)
(2)退化林修复小班考评内容(55分)
①林分选择(8分)
②修复措施(11分)
③修复质量(27分)
④修复后林分状况(5分)
⑤环保措施(4分)
5.组织档案管理情况检查内容及分值(20分)
①组织领导情况(1分)
②工作部署情况(1分)
③监管制度情况(3分)
④招标制度情况(3分)
⑤作业设计编制情况(3分)
⑥ 县级检查情况(2分)
⑦ 示范线路建设情况(2分)
⑧ 档案管理情况(5分)
五、检查验收成果及成果应用
(一)检查成果。包括项目检查报告、附表、外业登记卡(见附表3)等。
(二)成果应用。验收结果将作为今后中央预算内营林投资项目安排的依据。验收结果为“差”,必须一年内全面整改,直至为“好”,若整改不到位,将在全市范围内通报。
附件:1.闽西北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检查验收指标及评分表
2.闽西北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小班
外业施工质量检查验收指标及评分表
3.造林小班质量检查外业登记卡
4.修复小班质量检查外业登记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