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SM00100-3000-2025-00076
  • 备注/文号: 明政〔2025〕1号
  • 发布机构: 三明市人民政府
  • 公文生成日期: 2025-07-21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失效
  • 有效性:废止
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明市加快推进数字化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明政〔2025〕1号
来源:政府信息公开办 时间:2025-07-21 10:58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现将《三明市加快推进数字化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三明市人民政府

  2025年7月19日

  (本文有删减)

  三明市加快推进数字化全面赋能经济社会

  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福建建设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全面落实《福建省加快推进数字化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以数字化助力三明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全方位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目标

  到2026年,数字化全面赋能取得突破性成效,加快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等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培育公共数据赋能产业发展典型应用场景8个以上,全市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达50%以上。到2030年,数字化全面赋能更有广度、深度、力度,数字基础设施全面覆盖生产生活需要,数字营商环境更为优化,电子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数字鸿沟加速弥合。展望2035年,数字经济迈向繁荣成熟期,全市数据资源体系基本建成,数字化广泛、深度赋能千行百业。

  二、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一)提升“千兆城市”建设水平。持续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升级扩容县城和农村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全面提升重点场所的5G网络覆盖和服务质量。到2026年新建5G基站1500个以上,新增10G-PON端口18000个以上,千兆宽带用户占比超32%,10G-PON端口占比超52%,行政村5G覆盖率目标达100%。

  (二)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公共数据标准规范,完善地名地址、城市网格等标准规范,加快推进三明市一体化公共数据平台(二期)、省级政务数据中心三明节点项目建设,打造时空数据底座等一批重大数字基础设施。加快融入全省一体化算力网建设,统筹发展算力基础设施,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提供算力支撑。

  (三)强化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办好“红明谷”杯网络安全赛事,加快赛事成果转换,逐步构建全市一体化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三明市网络靶场、网络安全实训基地、公共数据安全防护和数据灾备项目建设。开展安全可控的网络安全演练,提高演练质效和风险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三、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一)深化公共数据汇聚治理。加强全市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归集,实现各类业务系统统一接入,形成全市分类分级、关联映射的时空数据资源库,支撑“一网统管”目标实现。到2026年新增采集治理公共数据、社会数据超10亿条。推进全市标准化数据目录编制,优化自然人、法人全生命周期“一人一档”“一企一档”基础库建设,建立医疗健康、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等12个以上行业应用主题库。

  (二)提升数据开发利用能力。积极拓展数据应用场景,以政府部门“点单”、数据管理部门“应单”的形式,充分释放数据公共服务价值。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探索数据资产质押融资、作价入股等资本化路径,引导国有企业将公共数据资产转化经济价值。升级三明市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平台,培育一批公共数据开发服务商,形成数据服务全生态链条。鼓励本地企业参加各级数据要素相关论坛、比赛等活动。

  (三)探索数据资产交易方式。支持建设完善数据流通基础设施,推动福建大数据交易所三明服务站建设落地,引导重点企业聚焦三明特色优势产业形成数据产品,到2026年上线数据产品200款以上。进一步明确数据资产价值评估和收益分配标准,形成数据运营、交易、监督管理体系。培育本地数据服务商,鼓励和支持社会开展数据资产登记、评估、交易活动。

  (四)挖掘卫星数据增值服务。深化卫星数据加工、数据分析应用、空间信息综合服务以及信息化平台支撑等能力建设,开展“卫星数据+多类型数据”的多维度分析。针对各行业需求开发定制化算法,为行业平台提供稳定、高效的数据和应用支撑服务,到2026年新增打造4个以上卫星数据融合应用创新成果。

  四、赋能千行百业发展

  (一)数字赋能政务服务。持续优化完善“e三明”平台功能,推动各类服务向基层延伸,进一步提高平台日活跃度。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数据最多采一次”“无证明城市”等政务服务模式,完善“跨域办”“承诺办”“智能办”等配套服务。升级市统一协同办公平台,提升机关内部办公效率和协同办公应用水平。全面提升市政府门户网站服务能力,优化政务信息发布、政民互动、专题栏目建设等内容,拓展12345政务服务热线融合应用。

  (二)数字赋能文旅产业。完善智慧文旅新型基础设施,到2026年县(市、区)以上公共文化场馆实现数字化服务100%覆盖。推进A级景区入园便利化应用建设,打造景区优待人群“免证购票、免证入园”场景。发展线上文旅服务,完善沪明文旅康养数字化服务平台,推动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朱子文化等本土特色文化资源数据保护利用,指导将乐玉华洞等景区搭建数字化营销平台。培育塑造特色鲜明的优秀原创IP,推出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数字文化内容精品。

  (三)数字赋能三明医改。推动“三医一张网”、医改数据标准化建设,构建医疗健康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开发医改数据大模型。持续完善统一预约诊疗、全民健康管理等应用场景,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服务体系。开展市直医疗卫生单位“补短板”信息化建设,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构建医疗大健康数字孪生体。加强医保码、医保移动支付工作的应用与推广。做大做强医药采购联盟平台,加快平台与国家医疗保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四)数字赋能生态文明。构建智慧生态治理体系,强化生态环境底层数据采集,提升生态环保智慧监管能力及水平。深化三明林改成效,做大做强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立健全交易规则、配套措施,打造区域交易中心。建设林业时空数据库,推进卫星遥感数据在林业碳票领域应用,构建碳汇大数据模型。搭建生态产品总值(GEP)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培育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业态,打造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及应用转化典型案例。

  (五)数字赋能智慧教育。持续推进“智慧教育试点区”“智慧校园试点校”建设。打造智慧校园,推广“一校带多校”的教学模式,充分运用智慧教育平台、AI教研平台,共建共享优质学习资源,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拓展五育课程体系与课后服务平台应用,开展信息素养、体育、艺术、心理健康等数字化教育辅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数字赋能民生服务。深化民政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推动养老、救助、儿童、婚姻、殡葬等信息化应用建设,推广“五联五保”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打造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智慧养老院,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等产品在养老服务领域的深度应用。打造政务领域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应用生态圈。

  (七)数字赋能社会治理。完善各级应急指挥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套,健全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体系,推广无人机快速应急处置等场景应用,推进矿山开采等领域安全应急智能化转型。建设“能监测、会预警、快处置”的三明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中心),实现一个平台统管全局、N组数据汇聚共享、多个层级联动处置、一个大模型辅助决策、一套清单规范标准、一部手机高效调度。积极推进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CIM)建设,搭建城市运行管理三维空间。推动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改造,用好客货邮平台,建设“福运通”综合交通运行与应急指挥平台(TOCC)、道路货运信用体系平台。

  (八)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持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改造提升信息服务、通信网络、农村物流等乡村基础设施,完善乡村数字治理相关配套措施,加快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等务实管用乡村治理方式。推进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加快信息化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深度融合。鼓励电商平台、直播团队充分挖掘农村“土特产”资源,培育一批“小而美”的县域电商特色品牌。

  五、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发挥各类重大平台优势。积极培育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产业平台,支持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及产业链链主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用好海创会平台,引导地方、企业、社会资本和各类机构参与,推进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利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等重大活动契机,谋划一批数字经济重大招商项目,力争峰会期间每年集中签约项目数不少于4个。用好省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对接平台,加速数字技术成果项目落地,到2026年争取入选省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优秀案例6个以上。

  (二)提升核心产业规模能级。重点培育中关村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到2026年争取入驻园区数字经济企业数超380家,产值超18亿元。积极争创国家数据标注基地,培育本地数据标注企业,开展数据标注产学研合作,探索打造数据标注标杆案例。扶持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独角兽”“瞪羚”创新企业,到2026年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创新企业15家以上。

  (三)推动卫星产业蓬勃发展。夯实卫星产业基础平台,建设海丝卫星大数据中心,加快卫星地面接收站项目建设。推进海丝星座建设及组网运营,建成三明海丝卫星数据运营中心。推进卫星产业延链补链,聚焦卫星终端零部件制造、卫星数据应用、北斗规模化应用等领域,加强招商引资,全方位推动卫星产业向高端领域延伸、向税性环节拓展。

  (四)夯实低空经济数字基础。建设低空综合监管服务平台,打造低空飞行数字底座,为低空飞行器用户提供空域与航线申请、飞行计划申报、飞行通信及监管等“一站式”服务,实现低空飞行活动“看得见、叫得到、管得住”的目标。推动无人机巡检等创新业态与应急救援、物流配送、智慧农业、智慧林业相结合,拓展“低空+”应用场景。

  (五)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着力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推广应用,每年建设1个以上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打造智慧农业平台(种业),加快建设建宁种业大数据服务平台,促进种业资源要素集聚。引导大型奶牛、生猪规模养殖场开展饲养全过程监控、监测,推广自动化饲喂、自动化挤奶等智能化设备。开展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数字化改造,提升农产品保鲜、烘干、清洗、检测、分级、包装、低温仓储等环节数字化水平。

  (六)加速工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加快“5G+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向工业生产各环节深度拓展,到2026年培育5G工厂场景5个以上。打造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大型制造企业建设企业级云平台或产业链协同平台,将闽光云商平台培育成具有地区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推动“千员万企”数字化诊断服务,到2026年开展数字化诊断400家次以上。

  (七)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加快传统消费数字化转型,促进电子商务、直播经济、在线文娱等数字消费规范发展。提升“明易网”等在线采购平台的服务能力,打造成为大宗物资第三方主流交易平台。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和运营理念推动沙县小吃产业链整合,打造沙县小吃平台,促进沙县小吃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数字物流产业,建设物流资源交易平台,健全运输、仓储、配送等专业化互联网物流服务。创新金融服务,支持银行类金融机构融合公积金、医社保、税务、不动产等公共数据,开展个人普惠金融服务等应用场景建设。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数字经济产业链专班、数字乡村发展统筹协调机制作用,加强各地各有关部门协同联动,结合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智慧教育试点等工作,鼓励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加快推动形成一批创新应用实践,加强宣传推广,打造一批领先标杆场景。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有关单位要结合部门职能,细化工作措施,加快推进数字化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作。

  (二)加强人才保障。完善人才政策,加快高端人才引进,积极推进数字技能人才评价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返明发展,充分利用各地高校、科研机构、行业龙头企业等资源,培养实用型数字技术人才。深入实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强数字素养、电商技能和电商直播培训力度,着力弥补数字鸿沟。

  (三)加强多元投入。持续优化三明市信息化项目建设模式,各级有关部门加强人力、物力、财力等保障。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多方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保障体系,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资金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数字三明建设。

  本方案有效期至2030年12月31日。

 

  附件:三明市数字化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点指标(到2026年)


  附件

 

  三明市数字化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点指标(到2026年)

 

序号

指标名称

责任单位

市级

目标值

1

数字赋能基础能力

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

市发改委(数据管理局)

50

2

千兆城市指标达标率(%)

市通信管理办

100

3

公共算力规模(PFLOPS)

市发改委(数据管理局)

300

4

高质量行业数据集(个)

市发改委(数据管理局)

4

5

省大数据交易所上线数据产品(款)

市发改委(数据管理局)

200

6

数字经济 

赋能成效

农业生产信息化率(%)

市农业农村局

36%

7

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企业占比(%)

市工信局

50%

8

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个)

市工信局

1

9

限额以上网络零售额占全部限额以上零售额比重(%)

市商务局

6

10

公共数据赋能产业发展典型应用场景(个)

市发改委(数据管理局)

8

11

数字政府赋能成效

“高效办成一件事”接入数(项)

市发改委、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

60

12

各级政务服务事项实际网办比例(%)

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

60

13

掌上服务平台“闽政通”日活跃度(万人)

市发改委(数据管理局)

6

14

“数据最多采一次”政务服务办件量覆盖率(%)

市发改委、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

95

15

数字文化赋能成效

数字文旅典型应用场景(个)

市文旅局

5

16

县(市、区)以上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服务提供率(%)

市文旅局

100

17

数字社会赋能成效

省级智慧校园试点校(个)

市教育局

5

18

电子社保卡覆盖率(%)

市人社局

87

19

提供线上预约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占比(%)

市卫健局

100

20

数字生态赋能成效

公共数据赋能生态环境重点应用场景(个)

市发改委(数据管理局)

2

21

数据中心平均PUE值

市发改委(数据管理局)

低于1.5

附件下载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