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薇代表:
现将《关于进一步加快三明市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建议》(第0014号)办理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立足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需求,推进市区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总量稳步扩大,2024年,市区(三元区、沙县区)服务业增加值实现513.64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39.4%,量较2021年(431.72亿元)增加81.92亿元。市场主体持续增多,截至2024年底,市区共有规模(限额)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396家,较2021年底(194家)增加202家。龙头企业不断壮大。截至2024年底,市区共有年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122家,较2021年(105家)增加17家。
一、关于加大生产性服务业的培育与扶持方面
近年来,市政府印发了《三明市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三元区、沙县区制定了《三元区“做大三产、做强三产”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沙县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并配套出台相关措施,支持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发展。目前,市区两级正开展“十五五”规划编制,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积极对标发达地区和先进城市,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十五五”发展方向和目标,进一步优化调整“上限上规”企业补助、项目融资等各类政策措施,在规划引领、市场主体培育等方面助力市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二、关于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机制方面
我市积极引导制造业企业向“制造+服务”转变,围绕装备制造、钢铁及深加工等重点产业,梳理服务型制造发展路径,建立重点项目库,引导企业拓展总集成总承包、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业旅游等增值服务场景,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目前,海西高端装备制造协同创新服务平台、闽光云商钢铁行业供应链平台获评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普诺维等6家企业入选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三明市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挥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辐射作用,引进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和咨询服务机构,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全链条、定制化服务;举办三明市工业设计创新大赛,激发工业设计领域的创新活力,挖掘工业设计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潜力。
三、关于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和智转数改等方面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核心竞争力。在科技创新方面,根据产业链构建创新链,布局建设了六大科技创新平台,2024年六大平台通过自主研发或者联合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联合申报科技项目、技术咨询、检验检测等常态化服务企业240余家,转移转化成果30余项;拥有30余家开展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了一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在智转数改方面,大力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三明分院落地,5G智慧矿山项目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试点示范项目,三钢集团、鑫森合纤等3家企业获评国家5G工厂,三明学院、闽光云商等3家单位数字化项目获评首批次省级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下一步,我市将持续依托特色产业优势,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与闽西南其他地市联合共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同时,深化数字赋能,用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力争今年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项目30个以上,培育企业参与评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国家5G工厂等10家(次)以上,开展数字化诊断350家(次)以上。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关心和支持!
领导署名:罗松彬
联 系 人:钟 畅
联系电话:0598-8259079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5月16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