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SM00100-3000-2024-00102
  • 备注/文号: 明政办复〔2024〕12号
  • 发布机构: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 2024-06-07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失效
  • 有效性:废止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20245001号、20245006号20245010号、20245013号提案的答复
明政办复〔2024〕12号
来源:政府信息公开办 时间:2024-06-07 17:32

冯火珠、彭慧灵,民建三明市委员会、农工党三明市委员会:

  《关于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第20245001号)、《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设置标准,化解邻避效应的建议》(第20245006号)、《关于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第20245010号)、《关于加强我市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建议》(第20245013号)收悉。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先后作出批示,要求由市城管局牵头、各有关单位积极配合,及时研究、认真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立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三明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三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9号),统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根据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情况通报,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国85个小城市中位列第9名,首次进入第二档,顺利实现提档升级。2023年底,市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可回收利用率、厨余垃圾实际处理量占比持续提升,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参与率从试点初期的55.39%提升到94.25%,提升38.86个百分点。通过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市区人居环境有效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一、关于“完善政策配套”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开展调研,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23年11月,市政府组织开展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攻坚行动,市、区两级城管、商务、市场监管、环保等部门定期会商,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今年以来,已组织召开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席会议3次。

  (二)完善法规制度。2023年以来,制定出台《三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三明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升攻坚行动方案》《2024年度三明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2024年度三明市生活垃圾分类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工作方案》等13个法规制度,为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经费保障、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等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强化考评监管。坚持“管行业必须管生活垃圾分类”的工作原则,将该工作纳入文明单位、社区、乡镇、校园考评,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督促各相关部门抓好落实。依托三明市城市运营管理服务平台,搭建垃圾分类监管子系统,实现垃圾分类从日常分类作业到末端处置的全过程监管。目前,已印发考评通报6期,查处垃圾分类案件1起。

  二、关于“开展宣传教育”方面

  (一)广泛宣传造氛围。今年来,全市开展“第二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垃圾分类·家家时尚”“美丽新三明·青春在行动”等生活垃圾分类系列活动100余场,刊发报道86篇(中国网报道1篇、福建环卫协会公众号1篇),宣传报道浏览量达10万人次,进一步增强了市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组织走访居民并完成入户问卷调查10万余次,发放宣传单页、宣传物品15万余份,设置宣传栏、地插牌等5000余条(幅),通过面对面互动、点对点宣传,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走深走实。

  (二)教育培训增实效。印发《三明市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全市971个学校的国民教育体系,在校园开展“小手拉大手”“给垃圾找家”等教育培训讲座、活动60余次。市、区两级举办生活垃圾分类专题培训48场次,涵盖街道、乡镇、社区负责人等重点人员,通过业务指导、技能培训,持续提升乡村干部生活垃圾分类的能力水平。

  (三)互动参与聚合力。积极调动各方力量,探索垃圾分类互动宣传新模式,通过组建志愿服务队、打造宣教中心等方式,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入脑入心。目前,已培育巾帼志愿环保师20余名,成立青年服务队90支、“明姐姐”专业志愿队22支、在全国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分类行”平台注册志愿服务队47支,开展各类垃圾分类主题实践活动180余场次;打造7座综合性垃圾分类宣教中心(三元区5座、沙县区1座、明溪县1座)、2座垃圾分类主题公园(三元区1座、明溪县1座),累计接待学习参观人员6万余人次。

  三、关于“推进设施建设”方面

  (一)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开展“撤桶并点”工作,按照每300—500户配建一座分类亭原则,以人性化、智能化为抓手,完善遮雨、洗手、照明等功能配套。目前,全市11个县(市、区)共计完成1035座垃圾分类亭(屋)建设,每座垃圾分类亭(屋)配备4个分类收集容器和投放指南。今年计划新(改)建250座生活垃圾分类亭(屋),建立500余名的“督导员”队伍,开展常态化督导,确保生活垃圾精准有序投放。

  (二)补齐运输设施短板。市区已基本建立与生活垃圾分类相衔接的运输、处置体系,配备73辆分类转运车辆(可回收物转运车4辆、有害垃圾转运车2辆、厨余垃圾转运车9辆、其他垃圾转运车58辆)。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桶车一色”“混装混运”专项整治行动,完成161辆分类转运车辆标志标识整改,有效遏制混装混运现象发生,提高生活垃圾处理效率。

  (三)提升垃圾处理能力。目前,已建成市区餐厨垃圾处理厂,三元区、沙县区餐厨垃圾全部进入处理厂处置,日处理量达108吨;建成三元区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日分拣能力为45吨,采用“机械智能分选+人工干预+归类自动打包”的智能化生产线,分类识别率超过90%,并将不同品类的可回收物进行分类、打包,分别运送至有运营资质的再生资源利用企业进行加工处理,形成闭合循环链条。

  四、关于“持续创新管理”方面

  (一)强化示范创建。建成三元区、沙县区2个省级示范区,泰宁县、明溪县2个省级试点县,累计争取上级补助资金3000万元,提升县(区)创建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推动示范区、试点县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2023年11月,在明溪县召开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通过查看现场点,进一步推广明溪县“小手牵大手”“公共机构示范带动”等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024年,持续深化省级试点县创建工作,计划将建宁县打造为省级试点县。

  (二)建立奖励机制。投放垃圾分类智能设备291台,能够智能识别投放的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数量及重量,并生成相应的绿色积分,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建立绿色积分排行榜,在江滨豪园、山水御园、左岸名都等物业小区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红榜”,绿色积分排名前20名的居民可再次叠加获得相应的绿色积分。市区绿色账户积分累计已达450万余分(按照100积分等于1元的积分兑换规则,居民可在对应兑换等值于4万余元的商品)。

  (三)深化“两网融合”。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全面开展线上线下全品类回收,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依托生活垃圾分类屋(亭)及宣教中心设置回收网点,开展“智能回收+传统现金”相结合的回收模式,以市场化形式实现垃圾分类可持续性,打造生活垃圾从源头分类到资源化利用的循环经济体系。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下一阶段,我们将持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攻坚行动,在公共机构、农贸市场、学校等重点场所推行垃圾分类,完善设施配置、分类收集运输,开展常态化执法检查,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领导署名:金轶人

  联 系 人:黄建明

  联系电话:8223993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6月7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