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SM00100-3000-2024-00093
  • 备注/文号: 明政办复〔2024〕5号
  • 发布机构: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 2024-06-05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失效
  • 有效性:废止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20244053号提案的答复
明政办复〔2024〕5号
来源:政府信息公开办 时间:2024-06-05 11:00

民进三明市委员会:

  《关于加快公立养老中心建设 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20244053号)收悉,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先后作出批示,要求各有关单位抓好办理落实。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截至2023年底,全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57.34万人,占户籍总人口数的20.15%。其中,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9.37万人,占户籍老年人口的16.34%;农村户籍老年人口39.48万人,占户籍老年人口的近七成。近年来,我市发挥全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优势,巩固提升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成果,推进医养融合,强化综合监管,创新服务模式,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医养融合,夯实兜底保障。一是支持公立医院开展养老服务。将公立医院开展养老服务纳入公立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目标年薪考核内容加以推进,实现医疗护理与养老服务无缝对接。截至目前,全市培育医养结合机构10家,医疗机构开展家庭病床试点增至48家,如大田县总医院在原中医院设立医养服务中心,沙县区夏茂中心卫生院为夏茂镇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嵌入式养老服务。二是提升养老机构医养服务水平。坚持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公益属性,鼓励依法申办医院、内设医务室等,规范开展医疗健康服务,保障政府兜底对象的养老服务需求。按照就近就便、互利互惠原则,推动未开展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合作,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急诊救治等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医养合作签约率100%,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至74%。三是保障居家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加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加快建设医养结合服务站、发展家庭签约服务,更好满足老年人医养服务需求。截至目前,全市建成社区医养结合卫生服务站64个,70%以上村级卫生所开通医保即时结算端口,将享受家庭养老床位的失能老年人纳入家庭医生签约范畴,开展中医健康管理、上门诊视、保健咨询、按摩针灸等服务,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1213个3472人,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75.7%。

  二、强化综合监管,提升服务质量。一是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2023年11月,市政府出台《三明市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30项,明确具体服务对象、内容、标准等,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动态调整,推动基本养老服务覆盖全体老年人,完善“15分钟养老服务圈”。市民政、财政、自然资源、住建等四部门严格按照《三明市新建住宅小区养老服务用房配套建设实施办法》,落实养老设施与新建住宅小区“四同步”机制,推进城市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补齐及无障碍设施提升改造。二是开展养老设施等级评定。按照《福建省养老机构等级评定管理办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星级评定暂行办法》《农村幸福院等级划分与评定》等标准,开展养老服务设施等级评定工作,全市评定四星级养老服务设施76处、五星级养老服务设施75处。开展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大检查,各类问题安全隐患整改率为100%。三是加强养老机构综合监管。依托市推动老龄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建立跨部门的养老服务协同综合监管制度,定期会商、研究解决养老“难硬重新”问题。市纪委监委连续两年将养老服务列入“点题整治”内容,重点整治公建民营等养老机构运营不规范问题。市财政投入150万元建设市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对全市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企业服务质量“线上监管”。

  三、创新服务模式,促进供需衔接。一是推行连锁化公建民营。落实养老机构一次性开办补助、床位运营补贴、星级评定奖补及用水用电用气等优惠扶持政策,全市培育或引进17家专业化养老服务企业,委托连锁运营公办养老机构或承接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乡镇敬老院社会化运营占比80%以上。去年以来,市级福彩公益金80%以上用于养老,争取农村幸福院质量提升奖补315万元、公办养老机构消防升级改造省级补助资金190.7万元,撬动一批社会资金参与养老事业。二是创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2024年,市政府连续第七年将养老服务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巩固和深化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健全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机制,积极发展长者助餐服务,推行乐龄学堂模式,推动建设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探索总结出宁化“四化”农村互助养老、大田“指尖云孝老”、沙县“乡村乐龄学堂”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社区养老典型做法。三是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争取中央专项公益金2876万元,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为全市经济困难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智能化改造2034户,建设家庭养老床位2643张,提供日常照护、保健咨询等居家上门服务5230人次,将专业化养老服务延伸至社区、进入家庭。

  四、完善保障措施,打造专业人才队伍。一是加强人才培育。引入国德养老集团与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分别挂牌设立“毕业生培训实践基地”和“国德健康产业学院”,订单式培养养老服务人才。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见证补贴”制度,将养老护理员列为市级紧缺职业(工种),相应提高30%的职业培训补贴标准。2023年以来,全市创建省级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实训基地3个,培训养老服务从业人员1624人次,1450人次取得养老护理员、老人照护、病患陪护技能等级或专项能力证书。二是强化正向激励。落实养老护理员入职在职奖补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护理员给予最高3万元的入职奖补和服务每满三年3000元的在职奖补。市民政局、人社局、总工会、妇联四部门联合举办第四届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冠军选手授予“五一劳动奖章”,优秀选手评为技术能手并给予职称职级晋升。2人入选省委宣传部举办的“最美养老服务从业者”选树活动。三是完善人才招聘政策。将老年服务与管理、老年医学、社会工作等专业纳入养老托育服务领域紧缺急需专业,对符合目录条件的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学位且年龄不超过30周岁的毕业生,采取直接面试考核方式招聘,经确认为省引人才的,每人每月可享受2000元生活津贴,享受期5年。

  下一步,市政府将结合贵单位提出的意见建议,持续深化医养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大力培育养老服务新业态,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着力推动我市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最后,衷心感谢贵单位对我市养老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领导署名:韦海燕

  联 系 人:陈绍超

  联系电话:8223685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6月5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