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进三明市委员会:
《关于加强教育合作推动城乡教育均等化发展的建议》(第20244055号)收悉,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市教育局认真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工作情况
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义务教育投入,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实施教育攻坚、全面改薄、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建设、总校制办学改革等系列行动,有力促进了全市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落实财政经费保障方面:市、县两级财政严格落实教育经费投入实现“两个只增不减”目标,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全市一般公共预算经费由2017年的56.92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75.4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由19.56%提高到20.88%。适当提高寄宿制学校、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补助水平,2023年下达全市城乡义务教育阶段补助资金33874.04万元。在推进薄弱校均衡发展方面:组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小片区管理”教研,在全市建立40个小片区,279所(含城区、镇区、乡村学校)学校参加“小片区管理”,107所乡村义务教育学校纳入城乡紧密教育共同体建设,着力缩小城乡、校际教育差距;实施“3456”总校制办学模式,全市组建114个总校,结对分校231所,实现各县(市、区)和基础教育各学段“两个全覆盖”,受益学生占比75%,相关做法经验入选全国基础教育优秀工作案例。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结合提案指出的问题和相关建议,我们将坚持补齐短板,继续改善办学条件,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覆盖全民、优质均衡。具体抓实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完善机制,保障教育投入。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将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现行教育投入政策,持续加大义务教育投入力度,逐年提高教育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确保教育费附加真正用于教育。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积极争取中央、省上教育项目和资金,确保中小学改造建设需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倾斜。
(二)规范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全市学校规划布局,完善与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中小学校布局,规划实施一批城区学位增补计划项目建设,持续增加学位供给,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全面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等项目,加大对城区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强化校舍场地、仪器设备等方面的建设,确保首先在硬件水平上实现优质均衡。加快推进省级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建设,力争到2025年,省级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80%。
(三)深化改革,提高队伍素质。完善并落实“1+N”正向激励机制,不断激发教师内生动力。深化沪明教育对口合作及泉明教育山海协作,实施名师名校长梯队建设。加强农村教师培养培训,依托省内外高校特别是三明学院和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实施公费师范生、定向委培生培养计划,为中小学校特别是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培养“一专多能”的“本土化”教师,优先解决紧缺学科教师短缺问题。实施农村教师专项培训计划,开展全科型教师和转岗教师培训,为农村中小学校培养一支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师队伍。
(四)立足课堂,提高教育质量。深化实施小学“强基”、初中“壮腰”工程,巩固提升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乡村小规模标准化学校和温馨校园创建水平。推进城区学校“小片区管理”、农村薄弱学校“委托管理”全覆盖,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推动总校制“3456”办学模式,推进城镇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农村学校辐射延伸。继续实行紧缺急需学科、乡村教学点教师专项招聘和学费代偿制度。深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行乡镇内走教制度。
最后,再次感谢贵单位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
领导署名:韦海燕
联 系 人:陈齐平
联系电话:0598-8253066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5月21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