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SM00100-3000-2024-00086
  • 备注/文号: 明政办复〔2024〕1号
  • 发布机构: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 2024-05-24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失效
  • 有效性:废止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20241039、20241060、20241066号提案的答复
明政办复〔2024〕1号
来源:政府信息公开办 时间:2024-05-24 10:17
刘家福、钟宏华委员,民革三明市委员会

《抢抓“以竹代塑”战略机遇,实现富民产业跨越发展的建议》(第20241039号提案)《关于抢抓“以竹代塑”机遇 激发竹产业动能 推动三明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20241060号提案)和《关于把握“以竹代塑”契机 促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20241066号提案)收悉,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先后作出批示,要求各有关单位抓好督办落实。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发挥竹资源优势,抢抓“以竹代塑”机遇,着力出政策、立品牌、造氛围、延链条、强产业,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有竹林面积466亩,培育笋竹加工企业500多家已形成上游竹拉丝、竹片,中游竹胶板、竹木生化产品、竹制新材料,下游竹地板、竹家具、竹工艺品,以及笋加工等产业链条,“以竹代塑”业态不断发展2023实现竹产业产值301亿元。

一、提升资源培育,夯实产业基础。一是提升资源经营水平。支持企业开展竹林FSC森林认证,大力实施低产低效竹林改造,建成一批优质丰产竹林。2023年以来,新建丰产竹林面积5.4万亩、新增竹林FSC认证42万亩,全市累计建成丰产竹林基地210万亩、FSC认证71.68万亩,资源培育水平不断提升。二是开展竹山规模经营。引导竹农以竹山入股、托管、租赁、流转等方式,通过“国企+合作社+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等模式,培育一批大型集约型笋竹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全市培育了169家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并将其纳入林业新型经营主体标准化建设补助范围,其中2023年新增或完善新型主体10个。三是推广竹山经营机械。大力推广竹木采伐、运输、笋干制作、蒸汽锅炉煮笋等机械化,破竹机、电动伐竹机、轨道运输机等竹工机械已纳入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今年以来,全市新增推广应用煮笋机99台、轨道运输机35台。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推广电(生物质燃料)烤笋1200多台、轨道运输机500多台、蒸汽锅炉煮笋机约350台,竹山经营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

二、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优势。一是培育龙头企业。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组建等方式抱团发展,扶持永安和其昌竹业、永安八一永庆、尤溪永丰茂、三元吉兴竹业、将乐缘福生物等企业做大做强,全市拥有3家国家级12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企业列入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其中,永安和其昌竹业产值产量、知名度、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八一永庆成为中国竹胶板行业的领军企业。二是打造专业园区。加快推进永安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尤溪竹木加工集中区、泰宁龙湖笋竹精深加工示范园区、沙县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园区建设,加快规划建设建宁笋制品加工示范园、宁化县竹木精深加工园区等,促进“以竹代塑”产业集聚发展去年以来,先后引进尤溪百棱竹木等13家竹木加工企业入驻园区三是加强招商引资。编制《三明市竹木产业招商手册》,聚焦竹纤维利用、竹生化利用、竹新材料开发等创新领域,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不断拓展竹产业发展链条今年一季度,尤溪百棱多用途竹木复合板生产、将乐水木海清竹焦油高值化加工利用、建宁沃丰竹家居生产等项目落地建设

三、推动融合发展,挖掘多元价值。一是畅通市场循环。以沪明对口合作为契机,推动永安以“以竹代塑”等为主题,在上海成功举办2023国际(永安)竹博会。鼓励行业协会等组织开展“以竹代塑”产品线上线下推介活动,支持我市竹制品生产企业积极参加各类展销会、博览会、投洽会等,通过跨境电商贸易、线上参展、参展等推广“以竹代塑”产品,对交易额达到100万美元以上的跨境电商给予每美元0.03元人民币的国际物流补助,对开展品牌创建电商企业按照商标注册费用50%予以补助。去年以来,永安市与上海江杨、三林农产品市场达成合作协议,建设闽笋绿色通道及在上海江杨市场搭建首个“永安冬笋”直销仓。二是推动文旅融合。深化竹子与历史、文化、民俗的融合,传承发展竹编、竹工艺品、竹纸等文化遗产。将乐竹纸制作技艺、松阳“竹神”信俗、泰宁竹编技艺、永安小陶竹马入选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举办竹具设计大赛、竹产业创业创新大赛,累计征集国内外参赛作品1万余件,为竹文创发展提供创意成果储备今年以来,在尤溪县中仙镇、建宁县濉溪镇新建设笋竹产品展示创意中心,进一步推动竹产业文旅融合。三是推动“以竹代塑”产品应用。出台“以竹代塑”产品推广目录,通过e三明、三明市政务网等平台,多渠道、多维度、多层次宣传“以竹代塑”产品的安全属性和绿色属性,常态化开展“以竹代塑”产品宣传推广活动,鼓励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推广使用“以竹代塑”产品政府性投资项目推广使用竹基工程材料、竹户外地板、竹缠绕卷材等竹制建设材料,打造竹主题客房、茶空间30。支持和帮助竹制品企业和电子产品、家电生产企业对接,共同开发竹外壳产品,不断拓宽竹应用范围。

四、开展科技创新,推动成果转化。一是加强科技项目支持。策划实施一批科技计划项目,推进企业与国际竹藤中心、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加快“以竹代木、以竹代塑”等竹新产品开发及加工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攻关,先后有20个“以竹代塑”项目获省、市科技计划立项,累计获774万元经费支持。二是加强科技平台培育。全市共培育“福建省竹人造板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竹重组材开发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竹制集装箱底板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建成市级公益工程技术中心“三明市竹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竹产业企业提供产业共性技术攻关、工程技术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支持永安设立以林竹产业为主导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截至目前,引进笋竹加工经营企业166家,培育形成规模以上企业512023以来,累计引进和推广技术、品种、产品和设施110余项。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抓手,围绕产业和企业发展,采取“订单式”需求对接和“菜单式”服务供给模式,精准选认一批竹产业相关领域的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企业一线开展科技服务,为“以竹代塑”产业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持。近年来,市累计选认国际竹藤中心、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竹产业领域专家110人次作为省市个人科技特派员服务三明,组建省级团队科技特派员30组次。尤溪职业中专学校与尤溪竹木加工行业协会合作开设“机械加工技术(竹木加工方向)”订单班,2023年首批招生30人。

五、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要素保障一是强化政策扶持。先后出台《三明市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三明市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三明市竹木产业链发展规划(20232035)》《三明市竹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实施方案》《三明市关于加快推进竹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推动“以竹代塑”等产业加快发展。永安市成立“以竹代塑”工作领导小组,正在编制《永安市创建国家“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实施方案》,积极申报国家“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成功列入省级推荐名单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加强与国家、省上对接,争取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林业贷款贴息、省级技改补助资金、生态文明实验区建设补助等政策倾斜,推动企业降本增效,促进“以竹代塑”发展2020年以来,累计争取上级资金超2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超过20亿元,开展专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技改升级、科技创新等。三是优化企业服务。成立竹木产业链专班,由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赖碧涛同志任总链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知通、市政府党组成员郑剑波任一级链长,市林业局任二级链长单位,定期研究、协调“以竹代塑”各项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今年以来,选定沙县青山纸业、永安和其昌等6家企业作为竹木产业链链主企业,各安排一名处级干部挂钩联系、一个党支部跟踪服务,在用林、用地等领域优先保障“以竹代塑”产业发展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下一步,市政府将继续抢抓“以竹代塑”发展机遇,不断优化竹加工产业布局,拓展竹产品应用场景,推动竹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着力打造集聚化、创新化、多元化的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推动生态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进一步拓宽“两山”转化路径。

最后,衷心感谢贵单位和各位委员对我市竹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领导署名:黄功华

人:陈绍超

联系电话:8223685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524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