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SM00100-3000-2023-00265
  • 备注/文号: 明政办复〔2023〕4号
  • 发布机构: 三明市人民政府
  • 公文生成日期: 2023-06-02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失效
  • 有效性:废止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2023500000019号提案的答复
明政办复〔2023〕4号
来源:政府信息公开办 时间:2023-06-02 11:05

  答复类别:A类

林建忠委员:

  《关于因地制宜加快推进我市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第2023500000019号)收悉。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分别作出批示,要求各有关单位抓好督办落实。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明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为契机,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在基地建设、品牌创建、产业规模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截至目前,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420万亩,拥有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县和基地5个,省级林下经济重点县和乡镇17个,带动23万农民参与林下经济经营。2022年,我市实现林下经济总产值167.8亿元。

  一、加强制度建设,构建长效机制。一是推进配套政策制定。为加快推动我市生物医药产业优化提升,2022年底我市出台《三明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2023年初我市组建生物医药产业工作专班,对在三明市域内符合条件的道地药材种植基地给予专项资金奖励。同时,围绕《福建省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年)》和上级林业部门出台的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起草了《三明市促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讨论稿)》,5月23日市政府专题研究,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拟印发实施。二是用好沪明对口合作机制。加强沪明沟通交流,利用在三明举办全国林业站和生态护林员工作会议契机,邀请上海市林业局等单位(机构)来明开展林下经济产业考察,并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深化沪明林业领域对口合作。加快推动泰宁铁皮石斛与上海喜鹊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开展战略合作,搭建网络销售平台,拓展销售渠道。三是积极向上争取支持。2021年以来,我市共争取省级财政林下经济专项资金3315万元,其中2023年安排省级林下经济专项资金1185万元,扶持8个县(市、区)发展林下经济,扶持对象涉及林农、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公司+基地+农户”等,通过辐射带动作用,有效整合利用资源,推进林下经济产业发展。

  二、推动特色发展,壮大产业规模。一是着力发展林下种植。全市11个县(市、区)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种植,已初步形成三元草珊瑚、永安金线莲、明溪红豆杉、清流岗梅、泰宁铁皮石斛等“一县一特色”格局。今年以来,全市新增林下种植面积2.9万亩。二是适度发展林下养殖。我市林下养殖主要品种有鸡、鸭、林蜂、梅花鹿、羊、棘胸蛙等,同时借助松林改造契机适度种植蜜源植物,促进养蜂产业发展,今年1-5月实现产值6.1亿元。三是推进林下采集加工。开展油茶、竹笋、红菇、竹荪和灵芝等采集加工,积极引导林下产品主产区建设初加工和储存基地,预计今年底实现产值42亿元。四是有序发展森林康养。发挥绿色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和森林人家,创新医养结合模式,用好三明道地药材“明八味”资源,开发保健药膳、森林食品等康养产品15个,全市获评国家森林康养基地2个、省级森林养生城市3个、省级森林康养小镇12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32个。2022年,全市森林康养基地实现营业额19.9亿元;今年1—5月,实现营业额近7亿元。

  三、抓好示范引领,助力产业升级。一是推进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利用各类适宜林地发展并申报国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加强林下中草药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全市共获评9个省级林下经济重点县、8个省级林下经济重点乡镇,其中宁化县水茜镇探索林下种植等模式入选国家林草局编印的《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案例》。二是加快培育骨干企业。以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为平台,依托“企业+基地+农户”运作模式,稳步推进林下经济向规模化发展,持续壮大泰宁县丹崖农业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永安市黄泥家有限责任公司等林下经济产品加工骨干企业。清流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与华润集团合作,通过订单合作、产地收购、落地办厂等方式解决原材料销售问题,进一步打响清流“中国岗梅之乡”区域品牌。三是重视地方标准制定。积极参与制定林下作物的种植、栽培、苗木、病虫害防治等相关标准,目前已制定并发布了多花黄精、雷公藤、金线莲、铁皮石斛、细叶青蒌藤、三元草珊瑚、三叶青等14项林下作物栽培相关的福建省地方标准,2022年发布了《方竹笋用林栽培技术规程》三明市地方标准,初步形成了三明市林下经济标准体系。

  四、推动经营创新,提升品牌价值。一是品牌特色逐步凸显。加强三明“中国绿都”宣传,依托“绿都明品”“食尚三明”市级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提升“永安金线莲”“泰宁铁皮石斛”等林下经济产品附加值。用好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等展会平台,加大林下经济产品营销推介,拓展销售渠道。2022年7月,永安金线莲获批为药食同源“食”字号产品;今年5月清流县获“中国岗梅之乡”称号。二是金融支持不断加力。鼓励林下经济经营者通过“福林贷”等特色金融产品融资发展林下经济,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给予政策性贴息。鼓励金融机构结合林下经济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贷款利率。探索发放“林下经济经营权证”,鼓励开展林下经营空间利用登记,破解林下经济确权难、融资难问题,保障林下经济经营主体权益。三是营销体系加快完善。加快“互联网+”建设,鼓励企业、农户利用抖音、淘宝、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扩大销售渠道,引导网络主播、知名人士进行直播带货,逐步建立林下经济“订单生产”“农超对接”“厂超挂钩”等直销模式,促进林下经济产品流通模式多元化发展。2022年底,我市农林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紫竹实业有限公司签署联营联销协议,推动我市符合条件的林产品在上海“鱼米之乡”平台推广和销售,其中鲜冬笋入沪累计销售934.5万元。

  五、坚持创新发展,强化科技支撑。一方面,强化科技项目带动。通过组织实施一批科技计划项目,积极推进高校、科研院所和林下经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加快林下经济产业先进适用科技成果推广。近年来,围绕林下经济作物新品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及加工等,先后有“七叶一枝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调查和优良品系筛选”“多花黄精优良品系繁育与林下栽培技术示范”“优质华重楼种苗繁育与林下种植技术示范推广”等37个项目获省、市科技计划立项,累计获经费支持876万元。另一方面,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围绕林下经济产业发展需求,以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抓手,采取“订单式”需求对接和“菜单式”服务供给模式,精准选认一批科技特派员到基层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大力开展牛奶根、黄精等沙县小吃药膳用中药材植物的种苗繁育、示范推广与产品开发研究,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撑。我市累计从中国林科院、厦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中选认省级个人科技特派员268人次,组建省级团队科技特派员40组次,服务全市林下经济经营主体140余家,12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

  下一步,市政府将立足森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品加工、药材产业等精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强品牌宣传推广,促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最后,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您一如既往关心和支持林业改革发展!

  领导署名:黄功华

  联 系 人:陈绍超

  联系电话:0598-8223685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6月2日

附件下载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