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颁发
三明市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决定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2011年以来,全市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面向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积极开展社会科学研究,涌现出了一大批精品力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激励先进,进一步促进我市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根据《三明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经市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委员会评审,市政府决定授予43个项目为三明市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6项,并按三明市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奖励规定颁发证书和奖金。
希望获奖者再接再厉,潜心研究,大胆探索,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理论成果。希望全市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责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三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广泛开展学术研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有效促进成果转化,为进一步繁荣发展我市社会科学事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三明市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录
三明市人民政府
2014年1月2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
三明市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录
一等奖(5项):
蔡维灿(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管理相关问题研究(三篇系列论文):《基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财务战略》,《经济管理》2012第7期;《基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构建》,《江苏大学学报》2012第6期;《基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与利益制衡》,《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2第8期。
曾令超(三明学院):《共富观与共享论的理论内涵分析》(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1第10期。
黄弘、廖光升(三明市农业局):《福建三明市新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策》(论文),《福建农业学报》2011第5期。
张盛文(福建水力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水文化研究》(专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
廖开顺、刘善群、蔡登秋等(三明学院):《石辟客家述论》(专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
二等奖(12项):
陈德钦(三明学院):《论科学发展观与狭义社会文明建设的关系》(论文),《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1第1期。
余达忠(三明学院):《原生态文化:资源价值与旅游开发——以黔东南为例》(专著),民族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
金文凯(三明学院):《论张孝祥的记体散文》(论文),《清华大学学报》2011第6期。
蔡维灿(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经营预测与决策分析》(专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
邓天杰主编(三明学院):《中国文化概述》(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
蔡丽青(沙县富口镇党委):《解决当前农村征地矛盾的若干思考――以福建省沙县为例》(调研报告),《三明论坛》2012第4期。
包绍亮(中共三明市委党校):《客家文化力与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论文),《三明论坛》2012第1期。
吴细玲(三明学院):《城市社会空间与人的解放》(论文),《哲学动态》2012第4期。
纪圣森(中国人民银行三明市中心支行):《山区农村消费信贷的调查与思考――以宁化县为例》(调研报告),《三明财会》2011年第2期。
三明市公安局课题组:《新形势下治安管理社会化研究——以三明市1+N警务模式为视角》,《公安研究》2011第12期。
邓享璋(三明学院):内陆闽语语音的比较研究(三篇系列论文):“内陆闽语的同化与合音现象”,《方言》2012年第4期;“古去声在内陆闽语的演变”,《三明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古入声在内陆闽语的演变”,《龙岩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林克明(三明职业技术学院):《支持三明苏区老区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论文),《重庆与世界》2012年第4期。
三等奖(26项):
涂大杭(中共三明市委党校):改革开放以来三明精神文明建设经验研究(三篇系列论文):《改革开放以来三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过程探析》,《福建党史月刊》2011第16期;《改革开放以来三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福建党史月刊》2011第24期;《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三明精神文明建设经验》,《福建党史月刊》2012年第12期。
陈 晖(三明市公安局):《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与社会稳定问题研究》(论文),《公安研究》2012第1期。
钟卫华(三明学院):《不应用西方“普世价值”否定“中国模式”――兼与秦晓先生商榷》(论文),《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第6期。
叶清珠、沈卫平、李良源(三明职业技术学院):《服装品质管理》(教材),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
肖文波(三明市公安局):《刍议警察“适度容忍”与社会和谐》(论文),《公安研究》2011第3期。
吴细玲(三明学院):《西方空间生产理论及我国空间生产的历史抉择》(论文),《东南学术》2011第6期。
刘友水、丁寰翔(尤溪县人民法院):《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构建与实践》(专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
刘文英(三明市统计局):《促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跨跃发展》(调研报告),《福建统计》2012第3期。
胡东生(中国人民银行三明市中心支行):《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调研报告),《福建金融》2011第4期。
陈德钦(三明学院):《社会环境文明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建设路径》(论文),《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11第2期。
郑丽珍(三明学院):《论人权的道德性——兼与莫纪宏教授商榷》(论文),《道德与文明》2011第6期。
余美珠(三明学院):《低碳经济背景下海西旅游发展变革研究》(论文),《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第2期。
黄 弘(三明市农业局):《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合作社角色—以三明市为例》(论文),《三明论坛》2012第6期。
陈其忠(大田县博物馆):《闽中大田文物精粹》(专著),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海峡书局2011年1月第1版。
张盛文(福建水力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共谋·共创·共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重向度》(论文),《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第6期。
中国人民银行三明市中心支行课题组:《绿色信贷政策实施效应与优化选择路径研究――以福建省三明市为样本》(调研报告),《福建金融》2012第5期。
李清水(三明学院):《基于LOGIT模型的农村居民对零售终端选择行为研究—以福建省为例》(论文),《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1第6期。
陆 燕(三明学院):《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隐喻研究(四篇系列论文):《走向对峙:霍尔顿人生成长的前阈限――〈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隐喻解读》,《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阈限:站在青春门槛上的人生――〈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隐喻研究》,《龙岩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向内的反抗:霍尔顿人生成长的后阈限――〈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人类学仪式分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隐喻研究》,《世界文学评论》2011年第1期。
倪义福(三明市公安局):《论刑侦发展与刑侦支撑体系建设》(论文),《公安研究》2012第4期。
程德通(三明学院):《三明市旅行社大规模定制化服务研究》(论文),《三明学院学报》2012第1期。
舒均治(三明学院):《美台投资关系发展研究》(论文),《三明学院学报》2012第1期。
邓兆盛、李芙琴、邱泽忠(中共沙县县委宣传部):《对沙县繁荣发展文化工作的调查思考》(调研报告),《三明论坛》2012第4期。
中共尤溪县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尤溪地方史(1949—1978)》(专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5月第1版。
黄长明、张卿子(沙县文化馆):《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志》(专著),海峡文艺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
郭丽红(中共清流县委党校):《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对策思考》(论文),《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第8期。
李芙琴、罗先琳、高小凤(中共沙县县委宣传部):《论现代宜居城市的休闲融入问题》(调研报告),《三明论坛》2012第2期。
市直有关单位:市委宣传部、政研室、党校、党史办、讲师团,市发展改革委、教育局、公安局、农业局、统计局、人行,三明学院、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市社科联。 抄送:市委。 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 |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1月2日印发 |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