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SM00101-1200-2021-00245
  • 备注/文号: 明政办〔2021〕48号
  • 发布机构: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 2021-09-28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失效
  • 有效性:废止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明市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明政办〔2021〕48号
来源:市政府办 时间:2021-10-09 10:23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三明市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928

(此件主动公开)

 

三明市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47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2129号)精神,推进我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人工影响天气的基础性、公益性定位,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能力建设,完善体制机制,加快科技创新,提高作业水平,为防灾减灾、农业生产、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活动提供坚实保障,更好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二、发展目标

2025年,“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军地协同、综合监管”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制运行更为顺畅,“规范化、标准化、快速化”的人工影响天气安全作业体系更加完善,实现“科学、精准、安全”作业,人工增雨年均增雨量0.6亿吨以上,人工防雹年均保护面积35万亩以上。开展精细到乡镇的干旱、冰雹等灾害风险区划,人工增雨和防雹服务作战图实现县级全覆盖。更新57套新型地面火箭发射系统,全面改造发射控制器安全加密装置。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信息实时监控率达100%,人工影响天气火箭弹、装备物联网监控覆盖率达100%,人工影响天气火箭弹实现规范化存储、运输,基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专业化程度显著提升。建设福建省人工防雹研究基地,积极争取福建省人工防雹野外科学试验基地落户三明,关键技术攻关取得明显进展。

2035年,全面建成满足地方需求、制度完善、技术先进、保障有力的高质量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科技、服务能力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三、重点任务

(一)完善监测能力。构建监测精密、技术先进的综合立体大气云水资源探测体系,开展云雾、降水物理特征探测,实施三明新一代天气雷达双偏振技术升级,在尤溪、永安、建宁等地建设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毫米波测云雷达、大气垂直廓线集成系统等新型现代化探测设备。

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提升指挥能力。基于我市干旱、冰雹灾害历史数据,针对重要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开展灾害风险精细化评估,建立精细到乡镇的干旱、冰雹灾害风险区划。编制全市人工增雨抗旱和防雹服务作战图、周年服务一览表、年度工作计划(“一图一表一计划”)。升级改造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一体化终端,提升作业决策指挥、安全监管、作业效果评估、跨区域指挥等水平,强化指挥调度的时效性、科学性、有效性。

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应急管理局、农业农村局、烟草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强化作业能力。基于我市各部门、行业需求和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结果,优化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布局,推进5个作业站点标准化改造,配套建设相应的安防监控设施以及相关的气象观测设备。推进火箭发射系统、地面烟炉等作业装备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改造,逐批淘汰落后和老旧装备,更新具有安全加密装置的57套地面火箭发射系统。强化人工影响天气职业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加强作业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聘用管理与激励制度,根据人工影响天气业务需求,在天气系统频繁经过的乡镇建立军民协作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

责任单位:市气象局、烟草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规范安全管理。应用物联网、智能识别、电子芯片、信息安全等技术,升级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终端,强化安全运行的综合管控,动态跟踪安全隐患排查,在火箭弹存储运输、作业点等关键部位和场所加强安全防护。分区域配置大田、泰宁、宁化等县标准化存储库房,实现人工影响天气火箭弹安全存储的要求。气象、公安、应急等部门要进一步明确人工影响天气火箭弹规范化运输、作业安保、人员备案、作业站点巡查、空域申请等环节的安全监管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综合监管工作局面。将多种形式人工影响天气科普教育作为公益性科学宣传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并作为防灾减灾基地、科普场馆等场地建设内容。

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公安局、应急管理局、教育局、科协、三明军分区,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福建省人工防雹研究基地,建设实训中心、技术交流中心、研究中心、指挥中心等,引进省内外专家到三明建设工作站或工作室,举办全省人工防雹论坛与技术培训。积极争取福建省人工防雹野外科学试验基地落户三明,布设精细化闪电监测、多波段双偏振雷达等强对流天气特种观测设备,联合骨干企业开展新型装备外场试验研究,建立冰雹大数据历史资料库,完善人工防雹作业指标和作业技术。

责任单位:市气象局、烟草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军地协同、综合监管”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制。健全市、县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运行机制,统筹协调各地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制机制、规划布局、安全监管、政策法规和科技创新等重大事项。

责任单位:市、县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二)加大财政投入。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要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相关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各需求部门、企业要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所需经费的支持。坚持人工影响天气的基础性、公益性定位,相关部门要按照公益性工作有关规定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所需经费实行收费优惠或减免。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局、林业局、气象局、烟草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强化人才支撑。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科技创新人才、业务骨干人才、基层作业队伍等人才队伍建设,联合相关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建设,着力在云水资源评估、作业条件监测预报、作业催化、效果检验和效益评价等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健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劳动保护、人身意外伤害和公众责任保险等保障制度,按规定落实津补贴政策,保障合理待遇。根据有关规定,对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

责任单位:市气象局、科技局、人社局、烟草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附件下载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