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全力打造“全福游、有全福·绿都三明、最氧三明”品牌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7月16日
(此件主动公开)
全力打造“全福游、有全福·绿都三明、最氧三明”品牌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和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力打造“全福游、有全福”品牌总体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19〕18号)文件精神,发挥三明在环闽高铁动车通道中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全力打造“全福游、有全福·绿都三明、最氧三明”品牌,加快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助力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力争实现2019年、2020年游客接待总量和旅游总收入比增20%以上。
二、工作举措
(一)打响“全福游、有全福·绿都三明、最氧三明”特色品牌
1.打好绿色山水牌。三明是全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之一,享有“中国绿都”和福建“绿色宝库”等美誉,拥有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2个世界级品牌、3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5家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处、国家级森林公园6处,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5处,旅游品牌的等级和质量居全省前列,是清新福建生态旅游的核心区。
2.打好生态康养牌。三明共有7个县入围“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12个县(市、区)都是“中国候鸟旅居县”,进入三明,就等于进入一个天然的“大氧吧”,能满足游客避霾旅行与休闲康养的需求,是生态康养的福地。
3.打好红色苏区牌。三明具有光荣革命传统,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伟人重要的革命实践地,已创建建宁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等4家红色旅游A级景区,有8个红色旅游资源点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是了解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激情的旅游胜地。
4.打好研学文化牌。三明的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朱子(闽学)文化、抗战文化等,都是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拥有“闽人源、闽江源、闽师源、闽学源”优势,有开发“世遗探秘、地学科考、朱子游学、追忆苏区、体验客家”等研学旅行产品的条件,是研学修身的绝佳去处。
(二)建设“全福游、有全福·绿都三明、最氧三明”品牌形象
1.构建二级品牌。在“全福游、有全福”品牌的统领下,开发“全福游、有全福·绿都三明、最氧三明”二级品牌,不断挖掘品牌内涵,向全国游客推荐“绿都三明,最氧三明”的文旅产品,打造渴望回归自然的“绿色旅游者”的天堂。
2.塑造品牌形象。配合省文旅厅做好“全福游、有全福”形象标识“六进”工程的推广和品牌形象的广泛应用,加强“全福游、有全福·绿都三明、最氧三明”二级品牌与主品牌的应用设计,拍摄形象宣传片,邀请三明籍名人担任形象大使,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
3.构建品牌体系。各县(市、区)负责开发“全福游、有全福”三级品牌,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三级品牌标识(LOGO)、吉祥物、形象大使(当地名人或旅游达人)等。
4.注重整合推广。依托“三明深呼吸旅游联盟”和“三明品牌景区营销中心”两大联合营销平台,优化营销联动机制,进一步整合市、县各级政府、旅游企业和社会媒体资源,运用媒体推广、消费者推广、名人推广等多元化营销手段,强化对“全福游、有全福·绿都三明、最氧三明”品牌的宣传推广。
(三)构建“全福游、有全福·绿都三明、最氧三明”营销体系
1.推出精品线路。设计推出三明“三大经典产品”和“十条主题线路”,引导旅游企业开发符合游客需求的市场化产品,主动融入“全福游、有全福”的旅游线路产品矩阵。三大经典产品:三明中国绿都康养游,三明客家风情休闲游,三明“风展红旗如画”苏区游。十条主题线路:世界遗产之旅,百里画廊之旅,客家风情之旅,闽学溯源之旅,静心洗肺之旅,竹海茶香之旅,礼佛禅修之旅,乡村休闲之旅,红色苏区之旅,饕餮美食之旅。
2.开展品牌营销。坚持“政府推形象、企业做营销、经费相统筹”原则,进行精准化、主题化、网络化、差异化、创意化的宣传营销。全面实施“引客入明”行动计划,冠名环闽动车品牌专列,策划实施富有创意的目标市场宣传推介活动,组织参展重要旅游展会,借“全福游·有全福”的东风有效拓展省内外客源。
3.加强区域协作。进一步推动与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大武夷(南平·三明)旅游联盟区域旅游协作,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效益共赢的原则,健全协作机制、整合旅游资源、推进产业对接、加强品牌塑造,在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旅游市场的营销和拓展、旅游线路的编制和推广、旅游品牌的培育和打造、旅游行业的管理和监督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双边、多边合作,形成携手并进协同发展的旅游联盟新局面。
4.建立宣传矩阵。营造立体化推介渠道,注重交通干线周边广告资源的投放,形成广播电视、户外大型广告牌、高铁(动车)媒体、平面媒体、移动媒体相呼应的覆盖传播格局。强化主流媒体宣传,在报纸、电视、网站开设“全福游、有全福·绿都三明、最氧三明”宣传专栏、专刊。注重新媒体营销,加大融媒体营销力度,组建三明文旅新媒体宣传矩阵,邀请旅游达人全方位、多角度、趣味性地讲好“绿都三明、最氧三明”文化旅游故事。
(四)开展“全福游、有全福·绿都三明、最氧三明”活动
1.提升四季活动。以市县联办的形式,持续做好“绿都三明四季行”大型主题营销活动,采取“主题定位+产品创意+活动策划+线上推广+线下执行”的方式,整合媒体宣传资源、挖掘地区旅游特色,每年推出四场以上主题活动。加强与媒体平台的合作,采用网络专题宣传、达人自媒体传播、新浪话题炒作、全媒体新闻报道、自媒体KOL推送等办法,做好主题活动全媒体宣传。
2.推出“三明三好全游你”宣传推广活动。深入挖掘三明这座以数字“三”开头的城市与数词“3”之间的奇妙缘分,策划推出“三大名山、三大名洞、三大名峡、三大文化、三大小吃、三大名人、三大遗址”等系列宣传,从不同的角度细数三明文旅资源,叫响“好山好水好风情,数一数二数三明”旅游口号。
3.启动“三明旅游产品”盛夏推广季活动。以“红色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康养旅游产品、研学旅游产品”为推介重点,通过现场展示、推介、促销、优惠等方式进一步对接重点客源市场,推动三明夏季旅游市场蓬勃发展。
4.策划“讲好三明故事”景区宣传活动。以提升旅游景区、旅游目的地文化传播功能为目的,充分挖掘我市各品牌景区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在品牌升级上,以新媒体新技术新应用为载体,开展品牌景区短视频征集活动;在服务提升上,编写《三明美典》,丰富导游讲解内容;在人才选拔上,与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共同举办导游员、讲解员大赛,提升导游队伍服务水平。
(五)实施“全福游、有全福·绿都三明、最氧三明”工程
1.实施智慧旅游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我市涉旅企业数据与“全福游、有全福”智慧旅游平台对接工作,借助“全福游”手机APP强大功能,为我市行业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撑,为来明游客提供智慧化、个性化、精准化的全方位服务,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2.实施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工程。推进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开通定点旅游大巴路线,支持开通武夷山至泰宁、福州至尤溪“旅游直通车”。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业务,逐步形成市区、永安、沙县一体化的旅游圈。加强与国家电网合作,力争至2020年基本实现我市4A级以上旅游景区充电基础设施全覆盖。依托泰宁风景旅游区,积极对接南平市有关部门,共同编制武夷山-邵武-泰宁风景道建设总体规划,合力打造碧水丹山旅游风景道。
3.实施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建设全市三级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市12县(市、区)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全覆盖。指导已投入运营的旅游集散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配套功能。完善和规范南龙铁路沿线通往全市4A级以上景区高速公路、国省道旅游交通标识标牌体系,提升永安贡川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一批休闲驿站。鼓励梅列、三元和泰宁、尤溪、建宁、永安等全域旅游示范区建立智慧公交系统,在重要交通节点、星级饭店提供旅游资讯。)
4.实施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工程。力争在南龙铁路沿线1小时汽车车程范围内建设和提升5个综合配套服务设施齐备的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集营位区、管理服务区、公共生活区、休闲服务区等四大功能区块于一体的标准化露营地,满足自驾游住宿、餐饮、观光、休闲和文化体验等多种需求。
5.实施旅游“厕所革命”工程。力争到2020年新改扩建旅游厕所289座,全市4A级及以上景区至少各有一个“第三卫生间”,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着力打造一批高水平建设、高质量管养、高品质服务、高标准监管的示范旅游厕所。
6.实施旅游服务品质提升工程。推进“1+3+X”监管模式,建立“旅游巡回法庭”。持续开展“满意在三明·利剑伴我行”活动,对旅行社、营业部超范围宣传、经营等现象进行专项清理整治。以5·19中国旅游日、重大节假日为契机,组织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活动。开展“推选全市文化旅游诚信经营(服务)企业”活动,引导文旅企业及从业者提供优质诚信服务。与三明学院合作成立文旅人才培训基地,构建常态化培训机制,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文旅人才队伍。
(六)构建“全福游、有全福·绿都三明、最氧三明”产业产品体系
1.建立产品目录。结合红色、客家、闽学、生态、滨湖、温泉、茶、中医药等资源,推动建立涵盖景区、旅游新业态、旅游商品等产品目录,加快发展红色体验、森林康养、购物娱乐、体育健身、文化传承、特色美食、文艺演出、健康疗养等优质旅游项目和产品。推动新业态、新产品开发,建设18个省级以上生态旅游示范区,10个养生旅游休闲基地、5个体育旅游休闲基地、2个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开展“三明美食”推广行动,创新开发一批具有地方文化内涵、突显三明地域特色文创旅游商品。
2.推动旅游景区转型升级。加快向莆、南龙、在建的兴泉铁路周边包括金湖、闽江源、桃源洞-鳞隐石林等A级旅游景区和龙栖山生态旅游示范区创新提升,引导3A级以上旅游景区向综合型旅游区转型。突出打造三钢工业旅游区、万寿岩遗址公园等市区及周边旅游产品。通过标准引领,完善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游步道、停车场、智慧旅游等配套服务设施,推动景区文化演艺项目、旅游休闲集镇、旅游村等建设,增强景区休闲度假与在地文化体验功能。
3.培育建设旅游目的地。突出“一县一品”,差异化打造重大旅游区域标志性产品项目建设,重点打造“静心泰宁”旅居康养小镇、尤溪朱子康养小镇、尤溪古溪星河农耕文化、永安安贞堡旅游景区,培育宁化客家祖地、尤溪朱子文化园、建宁莲海玉家、大田“桃源里小镇”等第一、第二批区域标志性项目。各县(市、区)要重点培育1~2个集休闲、娱乐、文化、康养为一体的大型旅游综合体项目,争创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4.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推动工艺文化馆、文化主题公园、演艺剧场、文化广场等文化场馆打造成为适于休闲旅游的产品。引导全市博物馆创建3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依托历史名镇名村、传统古村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强泰宁县红军街、清流县红军标语遗址、明溪县红军战地医院遗址、永安市抗战遗址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打造建宁水尾红军村、尤溪闽赣省苏维埃旧址、永安洪田红军标语群旧址等一批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推动主要旅游城市、重点旅游景区开发1~2款旅游演艺产品。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全福游、有全福·绿都三明、最氧三明”品牌建设工作,将其作为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积极构建政府引导、部门联动、行业促进、市场推动的“全福游、有全福·绿都三明、最氧三明”建设工作格局。市文旅局牵头市直相关部门成立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实施方案的部署,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二)提供政策支持
1.设立专项资金。各县(市、区)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旅游奖励,配套设立专项资金,出台具体扶持政策,统筹推进“全福游、有全福·绿都三明、最氧三明”品牌建设。品牌景区营销中心各成员单位每年要专项安排5-10万元、深呼吸旅游联盟各成员县每年安排100万元,市级配套相应经费,集中用于品牌景区和深呼吸旅游联盟成员的文旅宣传、市场推介、区域合作。
2.支持品牌创建。从市级旅游专项中对新评定为世界级品牌的奖励200万元,新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奖励100万元,新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或其他由国家部委确认授牌的奖励30万元;新评定为五星级旅游饭店的奖励50万元,新评定为四星级旅游饭店的奖励30万元,对四星级以上旅游饭店引进国际、国内品牌连锁酒店的,一次性奖励项目业主20万元;首次进入全国百强旅行社的奖励50万元,首次进入全省20强旅行社的奖励20万元。
3.加大市场拓展。出台惠民旅游措施,推动重点旅游景区门票打折,惠及更多国内外游客。发挥旅游企业宣传的主体作用,鼓励市内旅行社在省外设立旅行社分社,经营期满2年,年均输送游客量达5000人次(含)以上的,一次性最高奖励10万元,由受益地财政以企业当年上缴地方税收贡献额为限。
(三)强化部门协作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对“全福游、有全福·绿都三明、最氧三明”工作予以积极支持。文化和旅游部门要切实发挥好统筹协调、指导推动品牌建设的职能。规划部门在编制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区等专项规划时要结合“全福游、有全福·绿都三明、最氧三明”工作统筹考虑。宣传部门要组织各类媒体开展系列宣传工作,全面推广“全福游、有全福·绿都三明、最氧三明”品牌。交通运输部门要科学安排营运线路,为游客提供交通保障。公安、市场监管、卫生、安全等部门要负责游客安全保障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真正打响“全福游、有全福·绿都三明、最氧三明”品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