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三明市提增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质效若干措施》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4月29日
(此件主动公开)
三明市提增民营小微企业融资
服务质效若干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深入推动“四领一促”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做实做细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坚决消除阻碍民营小微企业融资的各种隐形壁垒,全力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克服困难、健康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措施:
一、强化机制建设
1.落实尽职免责制度。鼓励银行机构积极向上争取分支机构民营小微企业信贷审批权限。督促银行机构修订落实尽职免责管理规定,建立多维免责清单,细化免责、追责情形,重点明确对分支机构和基层人员的尽职免责认定标准和免责条件, 设立内部问责申诉通道,支持免除对已尽职但出现风险的基层机构和信贷人员全部或部分责任,包括内部考核扣减分、行政处分、经济处罚等责任。(责任单位:三明金融监管分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均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不再列出〉)
2.建立信用修复机制。发挥金融纠纷协同化解机制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强化贷款分类管理,合理使用信用报告,避免“一刀切”拒贷,对主动履行完毕的当事人,实施差异化、个性化金融服务,打通重获信贷支持通道。在信贷审核中以环境信用评价结果修复行政处罚影响,引导企业通过补报年度报告、履行行政处罚决定中规定的义务等修复经营主体信用。(责任单位:人行三明市分行、三明金融监管分局,市中院,市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
3.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引导商业银行提高民营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考核分值权重,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将服务民营小微企业指标完成情况纳入监管考核评价体系。运用好年度监管考核评价结果,作为银行机构财政资金存管、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劳模评选等的重要依据。(责任单位:三明金融监管分局、人行三明市分行,市财政局,市总工会)
4.完善风险防范机制。推动银行机构建立贷前多维评估机制,充分考量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水平、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坚决防止盲目放贷、停贷、压贷、抽贷、断贷。合理提高民营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协调银行机构对生产经营正常、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小微企业稳贷、续贷。优化民营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机制,加强贷后动态监测,提升信贷风险识别、预警、处置能力。加强银行保险机构合作,鼓励将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融入民营小微企业融资环节,提供多方位的保险风险保障。(责任单位:三明金融监管分局、人行三明市分行)
二、提升融资质效
5.加强货币信贷政策引导。保持对民营小微企业稳定有效的增量信贷供给,引导各银行机构发挥政策工具组合效用,充分运用降准释放的长期资金和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提供的资金,将新增信贷资源重点投向民营小微企业,鼓励单列民营小微企业信贷额度,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的民营小微企业贷款的支持力度。(责任单位:人行三明市分行、三明金融监管分局)
6.落实专项贷款政策。鼓励银行机构积极向上级行争取专项优惠政策,持续发挥各项政策性优惠贷款产品作用,用好“提质增产争效贷”“科技贷”“外贸贷”“商贸贷”等专项贷款,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创新转型、开拓市场、提质增效。鼓励银行机构发放首贷、信用贷以及1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加大民营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支持力度,对于流动资金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的,提前开展贷款调查与评审,确保符合条件的流动资金贷款“应续尽续”。(责任单位:人行三明市分行、三明金融监管分局,市政府办公室、科技局、工信局、商务局)
7.创新融资模式。引导各银行机构强化科技赋能,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探索以“人工智能+”创新服务模式,加快推进“信易贷”平台建设和各类信用信息归集,发挥科技金融服务信贷决策作用。结合民营小微企业特点,积极探索知识产权、林权、碳权、股权等权利质押融资业务。推动运用“闽光云商”等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模式,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无需抵押担保的订单、仓单、应收应付账款融资。结合各产业链行业特性和链上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引导金融机构研究制定供应链金融专项信贷产品和政策,针对重点产业链核心企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责任单位:人行三明市分行、三明金融监管分局,市发改委、工信局、市场监管局、数据管理局)
8.优化信贷流程。优化授信审批标准和工作流程,建立“贷款全流程限时制”,明确贷款受理、审批、放款等环节时限,实现信贷业务“应贷快贷”。建立银担“直连”系统,推广“福农e林(三明林业金融服务)平台”、专利质押登记在线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总对总”直连等线上化、智能化信贷流程,提高贷款效率。(责任单位:三明金融监管分局、人行三明市分行,市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管局、林业局、国资委、数据管理局,市投资集团)
9.加大增信支持。发挥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对于正常经营的民营小微企业,因抵押物价值缩水、纳税金额减少或不连续等因素导致授信额度调降的,指导银行机构采取追加纯信用贷款、用足抵押率、保险增信和线上转线下审批等措施,维持原有授信额度。推广应用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平台,加大注册登记、税务、用水、用电等公共信用信息对金融机构的开放力度,推进涉企信用信息共享。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大民营小微企业增信服务力度,建立资本金补充机制,提高对银担合作业务出险的容忍度,确保政府性融资担保放大倍数5倍以上,切实解决民营小微企业缺信用、缺担保问题。(责任单位:人行三明市分行、三明金融监管分局,市政府办公室、财政局、国资委、市场监管局、税务局、数据管理局,市投资集团、国网三明供电公司)
10.推动对接资本市场。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和国企产业投资基金作用,用好福建资本与产业对接大会平台,引导基金通过“母基金+参股+直投”方式,对接民营小微企业股权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引导民营小微企业到海峡股权交易市场、“新三板”挂牌展示、融资。(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财政局、国资委,人行三明市分行,市投资集团)
11.稳步降低融资成本。鼓励各银行机构积极争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持续开展“阳光费率专项行动”“民营小微企业减费让利行动”等活动,采取抵押品自评估或免评估、降低助贷机构收费标准、下调保证金存款占比等措施,降低民营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加大对银行机构贷款延迟支付、以贷转存、借贷搭售、违规转嫁收费等各类变相推高融资成本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责任单位:三明金融监管分局、人行三明市分行)
三、强化服务保障
12.落实公平信贷原则。通过监管通报会、年度监管会谈、现场检查、监管约谈等形式,督促各银行机构进一步完善民营小微企业授信审批和服务准入制度。引导金融资源向民营小微企业倾斜,落实“ 一视同仁”要求,贷款审批不得对民营小微企业设置歧视性要求,同等条件下民营小微企业与国有企业贷款利率和贷款条件保持一致,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在新发放公司类贷款的比重,力争到2026年底,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贷款比重分别占各类贷款的35%、25%以上。(责任单位:三明金融监管分局、人行三明市分行)
13.优化金融服务组织架构。鼓励有条件的银行机构设立服务民营小微企业专职部门,制定专门管理制度,做实做精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民营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推动大型金融机构加强普惠金融事业部和相关专营机构建设,中小金融机构坚持差异化市场定位,下沉经营管理和服务重心,贴近民营小微企业提供特色化、专业化服务。(责任单位:三明金融监管分局)
14.常态化开展对接服务。建立行业主管部门融资对接服务机制,定期召开政银企联席会议,分行业、分阶段开展“四链融合政银企对接会”“民营企业项目推介会”等产融对接活动,提升融资对接成功率。完善金融科技特派员制度,从金融机构选任一批懂金融、懂科技、懂产业的高素质人才,加强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充分发挥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专业服务能力,深化与商会协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常态化合作机制,帮助民营小微企业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提升经营管理能力。(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司法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市工商联,人行三明市分行、三明金融监管分局)
15.强化协调服务。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市场前景和信用记录等情况,建立融资“白名单”企业库,定期发布、动态更新,对纳入“白名单”的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办公室要持续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行动,单列外贸、民营板块,不定期收集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对部分企业开展二次走访,筛选审核形成“申报清单”“推荐清单”,精准推送银行机构。加强跟踪协调,对已获贷的企业,关注后续经营情况并了解融资效果和需求变化;对没有获得贷款的企业,建立反馈机制,及时跟进辅导,推动修复解决获得贷款;实在无法解决的,做好相关的沟通解释工作。(责任单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办公室,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商务局,市工商联,三明海关)
16.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注重线上线下结合,依托“易企办”“政企直通车”等平台,宣传解读民营小微企业信贷政策,提高政策和金融产品知晓度。总结提炼金融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的经验、成效,打造可复制推广的典型案例,确保政策持续落地见效。(责任单位:人行三明市分行、三明金融监管分局,市政府办公室、发改委、工信局,市委宣传部,市工商联,市融媒体中心)
本措施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三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