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乡村绘新景——我市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日期:2023-09-25 09:19 来源:三明市农业农村局
| | | |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动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完成177.31亿元,增幅4.2%,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83元,增幅7%。

产业兴旺 提升特色现代农业水平

  不久前,在泰宁县杉城镇胜一村杂草丛生的田地上,机声隆隆,挖掘机翻起枯黄的草根,撂荒多年的土地被耙松,焕发出别样的生机。

  “这片原本是荒地,现在准备种夏稻,村里提供了机械协助和种植指导,我对今年收成很有信心。”胜一村村民丁社保说。

  耕地撂荒是资源的浪费,为加强耕地保护,发挥农田效益最大化,杉城镇领导干部成员分4个片区下沉到22个村,深入田间地头和村民家中,了解群众复耕情况、土地撂荒原因,向群众解读关于撂荒地复耕复种的决策部署,并大力推广宣传良种良法,提供技术指导,引导村民恢复耕种。

  在各级部门合力推动下,杉城镇有效推进撂荒耕地复耕156.6亩,种植水稻、花生、玉米、薯类等各类高品质粮食作物,其中水稻预计亩产量可达550公斤以上,产量可观,效益高。

  紧盯粮食安全生产底线,我市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目前,全市已落实粮食面积242.3万亩,超省上下达任务0.2万亩,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39.72万亩,新建成高标准农田8.2万亩。

  眼下,建宁杂交水稻种子已经进入收购环节,溪口镇半元村杂交水稻种子收购仓库内,农户们正用机器对种子进行精选、装袋、称重、登记入库。

  作为国家级制种大县,全国每十粒杂交水稻种子就有一粒来自建宁。做好制种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品种培育、品种改良、新技术推广,培育种业龙头企业,实行订单农业……近年来,建宁县紧抓三明市建设“中国稻种基地”契机,杂交水稻制种面积不断扩大,受益农户越来越多,今年全县制种面积达15.7万亩,预计全年将生产水稻种子3800万公斤。

  今年以来,围绕杂交水稻制种、蛋鸡、特色果蔬、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全市136个省级现代农业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30.52亿元,占年度计划数的58.6%。此外,借助沪明对口合作东风,全市400多款农特产品登陆上海“百县百品”等25个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引进上海祥欣明溪核心育种场、上海佳伊食品将乐预制菜加工厂等5个总投资7.5亿元的沪企合作项目。

生态宜居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瓦窑民宿群、儿童乐园、小吃特色一条街……初秋时节,走进“沙县小吃第一村”沙县区俞邦村,许多人都惊叹于它的变化:“越来越宜居宜游了!”

  牢记嘱托,砥砺前行。俞邦村按照“四美三宜”美丽乡村建设总体目标,加快推进村庄道路“白改黑”、安全生态水系俞邦段等一批项目,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依托秀美的乡村环境,俞邦村实施夜景改造提升工程、打造特色民宿、推出特色旅游线路,辐射带动周边联建村共同发展,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如今,俞邦村里古樟树群、龙峰溪与田园风光相互映衬,完成了风貌统一的新房建设,现代化配套设施完善,正逐步探索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并结合“沙县小吃第一村”延伸文旅康养产业链条。2022年,全村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人均收入2.8万元,村集体收入38万元。

  通过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我市全力推进农村建设品质提升重点任务建设,加快乡村振兴“百镇千村”试点示范工程和乡村“五个美丽”建设。今年上半年,我市年度5类32项重点建设任务完成投资19.69亿元,完成比例76.05%,总体建设超序时推进;推动实施省级试点示范项目647个,已开工602个,完成投资3.27亿元。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今年3月,建宁县荣获2022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成为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

  走进建宁县濉溪镇器村畲族村,放眼望去,错落有致的畲乡民房,整齐划一的绿化庭院,处处释放着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红利”。

  “我们村原来到处都是附属房、猪牛栏,这两年政府对全村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村民主动进行了拆除,现在村里的畲族风味更浓了,房前屋后更整洁了,大家都很满意。”濉溪镇器村村民吴传滨说。

  这些山水田园间的“诗意图景”,都得益于建宁县乡村建筑风貌管控提升工程的实施。如今,器村畲族村正按照美丽建宁“三清双提”行动部署要求,着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度,争取早日实现幸福和美新畲乡发展目标。

  近年来,我市推动全市5个乡镇、61个行政村入选2022年度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创建全国生态实践创新基地2个、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2个,林长制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通报表扬。

治理有效 探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在宁化县安乐镇丁坑口村,党支部书记陈瑞华正和村民忙着整理货架,准备在抖音直播间售卖当地的鲜笋和笋干。

  2021年,在厦门工作的陈瑞华积极响应宁化县“人才回引”号召,返乡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两年来,他带领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农特产品销售额达28万元,30多户村民户均增收3000多元,村集体经济增收2.3万元。

  陈瑞华返乡创业是我市大力实施“人才回引”工程,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的生动例子。近年来,我市坚持党建引领,以人才驿站为载体,通过摸排在外的退休干部、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优秀人才情况,全面掌握他们的基本信息、工作领域、职业特点等,推出服务优秀人才政策,在土地使用、项目申报、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为实施“人才回引”打好基础。

  目前,我市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平均年龄43.4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54.3%,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吸引251个团队(企业)、822名人才入乡创新创业,动员189名退休或退居二线公职人员回乡任职,为乡村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不仅是“人才回引”政策,我市持续丰富“跨村联建”“人才回引”“积分制”“清单制”等特色乡村治理模式内涵,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走进永安市贡川镇龙大村,一幢幢乡村别墅整齐干净,美丽庭院花香四溢,让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乡野田园画卷之中。这是龙大村创新“积分制”管理模式,探索培育文明乡风新路径的实践成效。

  近年来,龙大村制定“积分制”管理办法,以长期居住家庭为单位,开展美丽庭院、文明家庭、党员示范户、好家风好家训等专项评比,鼓励村民参与志愿服务,积分每月一评、每季一综合、每年一总评。同时,为激发村民参与的积极性,村部还设立了“我爱我家”积分超市,标明商品积分,定期组织兑换。

  “积分制”推行后,村里没人乱扔垃圾了,邻里纠纷少了,村民主动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也高了。大家都说,现在“站着看”的越来越少,“抢着干”的越来越多。

  新希望播种在广袤田间,新动能孕育在美丽村落。我市将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细,努力奏响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嘹亮赞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