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局多点发力提升农村建设品质

日期:2022-05-30 16:49 来源:三明市农业农村局
| | | |

  市农业农村局深化落实“156”乡村建设工作机制,发扬“冲冲冲”的工作作风,抓支点、攻重点、破难点,全力提升农村建设品质,推动乡村振兴再出发。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建设品质提升年度5类23项重点建设任务计划投资18.82亿元,已完成投资11.60亿元、占比达61.64%,农村安全生态水系、改造农网10千伏线路、村庄规划编制等8项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位居全省前三。

  一、巩固支点,强化统筹力。坚持“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理念,强化举措、健全机制,确保如期完成各项年度目标任务。一是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用好“一把手”推进、规划先导、农房建设管控、共建共享、党建引领等各项机制,构建“市级统筹主导、县级组织实施、镇级抓好落实、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推动规划蓝图走向现实。二是健全项目跟踪机制。落实项目推进“四个一”,即每月一调度、每月一通报、每季一观摩、每年一考核,抓好农村建设品质提升工作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建立下派帮扶制度,组织11支技术服务队,深入70个重点村庄、132个重点项目一线,协调解问题55个。三是健全激励督促机制。用好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优先保障省级以上各类农村建设补短板项目;结合年度23项建设目标任务,按月对9个牵头部门、11个县(市、区)工作进度进行排位,实行末位表态,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二、聚焦重点,提升执行力。按照“三个高”要求,重点推动农村厕改、乡村振兴、村容村貌等项目建设。一是改厕工作力求高质量。指导各地以村为单位开展改厕,在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农民群众自主改造提升未达到卫生规范的厕屋和不符合建设技术规范的三格化粪池。建立市县两级农村厕所革命技术支撑服务体系和户用厕所标准体系,严格改厕质量管控,加大产品质量市场监管力度。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1005户,完成率达53.92%,进度居全省第三位。二是精品示范线力求高标准。围绕“产业发展、生态宜居、文明乡风”振兴目标,按照“串点连线成片”的思路,指导各县(市、区)重点打造1条“特色鲜明、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线路,力争年底前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三明乡村振兴经验。今年省上下达各类建设项目115个、计划投资1.48亿元,目前全市已开工项目185个、完成投资约1.54亿元,分别占任务数的160.87%、104.13%。三是闽赣交界村容村貌整治力求高颜值。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建设闽赣交界宜居宜业宜游新农村。截至目前,累计争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补短板项目资金800万元,为全省设区市最多;累计整治裸房180栋,占任务数60%;拆除各类杂物间和附属房342栋,占任务数68.4%;开展美化绿化16300平方米,占任务数81.5%;创建市级美丽庭院52户,占任务数52%。

   三、破解难点,扩大影响力。坚持问题导向,对条件成熟的率先突破,对难度较大的村集中攻坚,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一是破解“多规冲突”问题。建立“一张图”规划先导机制,按照应编尽编的原则以及“多规合一”要求,编制“村民看得懂、政府用得上”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2021-2022年,省上累计下达村庄规划编制任务数658个,目前已开工938个、开工率142.55%,已完成533个、完成率81%,完成进度全省排名第一。二是破解“有新房没新村”问题。健全“两统筹、两统管”农房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创新推行县乡村三级“房长制”,提升农村风貌管控水平;该做法得到省住建厅认可并向住建部推荐,中国建设报、自然资源报、福建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宣传推广。截至目前,累计整治裸房4035栋、完成率40.35%,全省排名第二;全市20个农村新型住宅试点小区落实用地758.95亩,672户进行房屋主体建设,其中583户完成封顶(284户入住)。三是破解“重建设、轻管护”问题。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办法,推动村庄保洁、垃圾转运、污水治理等项目市场化运营;建立“红黑榜”“积分制”等长效管护机制,形成乡村建设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全市已有1069个行政村建立“积分制”,三元、清流、宁化、大田等县(区)正在推进以县域为单位,实行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打捆打包的市场化运营模式,进度全省排名第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