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半年全市金融运行态势良好
今年来,全市金融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信贷投放加快增长。持续开展提升信贷获得便利化专项行动,用好金服云线上融资平台,进一步简化办贷手续和流程,推进融资担保“白名单”扩面增效。上半年全市各类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98%,增速全省第5位,连续17个月保持2位数增长;贷款增加121.43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0.1亿元,贷款余额1819.69亿元;增量存贷比175.9%,高于全省113.51个百分点。
信贷结构更加合理。聚焦制造业、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开展融资对接服务,大幅增加纾困专项资金贷款等政策性优惠贷款、首贷、纯信用贷款的投放。上半年制造业贷款余额188.15亿元,比年初增加33.82亿元,同比增长28.92%,连续5个月增速在20%以上;信用贷款占比21.67%,高于全省4.33个百分点。
利率水平不断降低。落实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开展“阳光费率行动”,加大无还本续贷投放。1-6 月,全市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51%,同比下降0.25 个百分点。其中,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91%,同比下降0.27 个百分点,低于全省0.31个百分点;法人机构贷款利率6.3%,全省最低。
直接融资取得新进展。出台《三明市扩大直接融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措施》,梳理优质上市后备企业45家,6家入选省级上市后备企业;发行债券3期、13.5亿元。注册成立2支共2亿元规模基金。资本市场福建对接大会对接项目16个,中国银河证券成功签约合作、闽西南发展投资基金签约合作国家储备林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投融资规模72亿元)。
信贷资产质量持续向好。加强政司银企联动,进一步发挥涉金融案件“白名单”制度作用,着重突破重大风险项目化解处置。6月末全市不良贷款余额15.69亿元,全省最少;不良贷款率0.86%,低于全省0.23个百分点,为全省第二低,创近8年新低。上半年新发布涉案“白名单”企业7批次、15家,累计发布14批次、33家企业,涉及对外担保金额5.15亿元,帮助临时启封、转贷续贷14.6亿元。
金融改革成效明显。形成“1+33”的绿色金融政策支撑体系;发布全省首个地方性绿色企业及绿色项目评价认定办法,建成全省首个三明绿色认证服务平台并嵌入金服云;设立8个绿色金融事业部、7类86个绿色金融服务中心、104个专门服务窗口;全国全省首创碳排放权绿色信托计划等17款绿色金融产品,3项创新成果全省推广;绿色贷款余额17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5%,高于全省32.67个百分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