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局着力稳定粮食生产

日期:2020-11-05 10:23 来源:三明市农业农村局
| | | |
 

为落实中央提出的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要求,保障粮食安全,市农业农村局采取针对性措施,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确保全市粮食生产和供应稳定,力争为粮食供应多作贡献。

一、生产情况

据农情统计,截至115日,全市已播种粮食面积238.99万亩,占省下达任务的98.80%,其中水稻178.89万亩,占年初计划任务的100.11%;薯类24.39万亩(马铃薯5.88万亩,占年初计划任务56%;甘薯18.51万亩,占年初计划任务100.05%),占年初计划任务的84.10%;豆类16.8万亩(主要是大豆),占年初计划任务的98.82%;玉米等杂粮18.91万亩,占年初计划任务的109.94%。总体上,水稻面积、薯类面积基本与上年持平,大豆面积因种植效益较低,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玉米面积因种植效益较高,与上年相比增加较多。

全市已收获粮食面积224.78万亩,产量91.92万吨,平均亩产408.93公斤,其中水稻168.89万亩,总产78.65万吨,平均亩产465.66公斤;薯类23.76万亩,总产7.14万吨,平均亩产300.33公斤;豆类15.02万亩,总产2.13万吨,平均亩产142.05公斤;玉米等杂粮17.11万亩,总产4.00万吨,平均亩产233.55公斤。总体上,今年气候条件较上年好,预计粮食平均亩产会比上年增加2-3公斤,从各类作物来看,预计水稻平均亩产比上年增加3公斤左右,薯类平均亩产与上年持平。

二、主要措施

(一)落实粮食面积。按照稳稻谷、增旱粮的思路,突出抓好稻谷、薯类、玉米等三大重点粮食作物,210日,下发《关于下达2020年粮食生产指导性计划的通知》,将面积241.9万亩、产量94.4万吨粮食生产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39日,下发《关于下达春种旱粮指导性计划的通知》,进一步细化分解春种旱粮面积到各县(市、区);市政府粮食安全生产和储备工作专题会议召开后,415日,下发《关于进一步抓好粮食生产的通知》,提出从推行“单改双”、调种植结构、复耕边远地、扩大旱杂粮等四个方面进一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58日,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印发2020年三明市粮食生产目标的通知》,将粮食播种面积241.9万亩、产量94.4万吨作为约束性指标分解下达到各县(市、区),压紧压实属地责任。同时,市局与十二个县(市、区)政府签订了粮食生产任务清单,并报备市政府,明确各季节、各粮食作物生产任务,进一步压实粮食生产责任。

(二)开展生产调研。春耕春种以来,结合开展“稳稻谷扩旱粮保丰收”活动和“抓生产解难题促发展”服务活动,组织人员深入县(市、区),开展春季农业生产情况调研和技术指导,特别是早稻播种情况,促进各项粮食生产措施的落实。4月上旬,结合市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评,对全市十二个县(市、区)粮食生产进行督导,促进各级政府抓好粮食播种面积的落实。5月上旬,组织4个调研组开展粮食生产情况专题调研,重点了解粮食生产任务落实情况、实地查看早稻、春种旱粮面积是否落实到位、中稻播种进度等,督促各地落实粮食生产面积和惠农稳粮政策。

(三)落实惠农政策。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和监管力度,切实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水稻种植(制种)保险补贴、稻谷最低收购价、再生稻催芽肥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种粮大户补贴和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粮食生产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312日,下发了《关于印发<三明市2020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补贴对象、补贴范围、补贴标准、补贴程序、发放时间等,进一步增强农业补贴政策精准性、指向性和实效性,并分别于4月和7月下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1.81亿元。截止8月底,全市十二个县(市、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按照省农业农村厅要求通过“一卡(折)通”全部发放到位,共发放资金1.82亿元,比省上下达资金多0.01亿元,资金发放率100.55%,且将补贴资金录入省扶贫惠民资金网在线监管系统,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四)开展综合服务。一是加强科技服务,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多措并举做好线上线下技术培训、指导服务和答疑。二是加强农资调剂,密切监测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市场,及时协助调剂调运,推进农资到村到户。三是加强农机服务,做好农机调配、机具检修和机手培训,开展全程托管、环节托管、联耕联营、联合作业等服务。四是加强农资监管,按照“属地管理、检打联动、部门协同、标本兼治”原则,强化源头治理和全程监管,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保证农业生产安全。五是加强防灾减灾,针对春播期间气候异常、极端天气频发的情况,密切与气象部门沟通会商,研判灾害发生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落实防灾减灾关键技术。加强病虫测报,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指导科学防治病虫害。

(五)推动“五新”应用。组织实施粮食产能区增产模式攻关与推广、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地力提升“3323”工程、优质稻示范推广和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等项目,因地制宜建立种粮“五新”示范片,集中展示一批新品种、新技术等,大力推动种粮“五新”应用,着力提高粮食单产,促进粮食生产节本增效。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粮食产能区9.4万亩,建立优质稻核心示范片58个,面积1.74万亩,带动全市粮食生产向优质、高效发展。

(六)扶持粮食生产。为稳定粮食生产,进一步挖掘粮食生产潜力,我市尤溪、沙县、将乐、大田等县相继出台粮食生产扶持措施,如《沙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八条措施的通知》,从发展再生稻、土地流转种稻、复垦荒地种粮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尤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农业生产保障市场供应若干措施的通知》,从政策上鼓励扶持发展再生稻生产等,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复垦种植粮食面积达5370亩。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