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小故事(三明日报)

日期:2025-10-22 09:58 来源:三明日报
| | | |

  ●刘辰炅

  “我们是院前急救人员,随时待命,只要急救电话响起就出发,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10月11日,刚从村里出诊回到单位的大田县总医院急诊科护士林丽娟感慨道。自从入职大田县总医院当护士,林丽娟多数时间在急诊科从事院前急救工作,无论白天黑夜还是严寒酷暑,她和同事们一起坚守岗位,时常奔赴急救现场与生命赛跑。

  今年9月25日5时许,医院急诊科的120急救电话骤响,对方称家里有人突发抽搐,已经没有意识。情况紧急,值班医生陈高远迅速拿起急救包,三步并作两步走冲向救护车。

  “我们到达现场后,迅速给患者检查身体,监测生命数据,并采取急救措施。”林丽娟介绍,患者是一位老人,身高约170厘米、体重约55公斤,突发意识障碍已经有1个多小时,伴肢体抽搐4次。当时,患者躺在床上身体僵直,呼叫没有反应。

  患者的住处是县城老旧小区,楼房没有安装电梯,楼道小。其身边只有一个儿媳妇和年幼的孙子,病人搬动困难。

  “老人有中风的可能,如果拖延救治时间,后期恢复会有影响。”陈高远顾不上思考,迅速背起老人下楼。最终,老人得到了及时救治。

  9月18日凌晨,患者李某在石牌镇金象温泉城一栋烂尾楼的二楼摔下,嘴唇出血,下肢无法动弹。值班医生陈其睿和护士立即前往现场。

  “金象温泉城烂尾楼外有铁皮围栏,我们一时无法进入。”陈其睿说,医务人员与患者时刻保持通话,询问患者所处的详细位置以及进入烂尾楼的路口。后来,找寻了10多分钟无果。考虑患者病情危重不能拖,于是大家直接拆卸铁皮门的链子步行进入,同时大声呼喊患者,得到回应确认具体位置。经体格检查:患者口腔门牙断裂,下唇贯通伤,右侧大腿根部压痛、畸形。陈其睿立即对患者的患处进行包扎止血、固定制动、开通静脉通路扩容等紧急处理。

  “患者是安徽人,无家属和亲戚在福建省内,且短时间内叫不到人来帮忙抬担架转运。”林丽娟介绍,情况紧急、特殊,必须尽快到达医院治疗,医务人员用担架将患者抬出烂尾楼至救护车上。

  到达医院后,医院领导秉持先救命后缴费的原则,给予患者走绿色通道。经头颅、颈部、胸部、全腹部、骨盆CT等辅助检查,明确患者骨盆骨折、右侧股骨颈骨折。最后,医院给患者走绿色通道办理住院,从急诊科护送患者至骨科住院进一步治疗。

  8月7日15时,患者俞先生游玩大鼓山时不慎摔伤,导致下肢无法动弹,需要医护人员现场急救。大田县总医院接警后,立即派医护人员前往现场。因为受到大鼓山地形条件限制,救护车无法进入,医护人员只能背着急救包携带担架步行前往。

  “大鼓山地势险峻、道路曲折狭窄,只能允许单人单次通过。”陈其睿介绍,经过20多分钟爬山,医务人员找到了患者。“经体格检查后初步判断患者股骨骨折可能,给予患处固定制动。”

  但由于道路狭窄,担架抬着患者两侧无法站人帮忙。为了尽快转移到医院治疗,医务人员轮流交替抬患者下山,最后到达医院,患者得到了妥善的治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