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的中医药传承(三明日报)

日期:2025-09-22 16:48 来源:三明日报
| | | |

在台溪乡坑美村卫生所,严绍锦(右)为村民看诊。

●尤溪记者站 肖 丹 通讯员 纪丽萍 文/图

“儿童多日泄泻不止、水样便症状,可在香砂六君子汤中适量增减五苓散煎服;小儿脾胃不和、食欲不振,可使用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并适量搭配砂仁等多味中药材;孕期出血者,可使用四物汤加减阿胶、生艾叶、香附、旱莲草等多味中药材煎服……”9月4日,在尤溪县台溪乡坑美村,年过七旬的严绍锦娓娓道起他多年行医中所运用的中药方剂,言语间尽是从容。

坑美村地处偏远,距县城约45公里,离台溪乡集镇32公里,村中仅有一家卫生所。自1976年成为乡村医生以来,严绍锦已在此坚守了49个春秋,擅长以中医方法治疗不孕不育、痛经等妇科疾病,以及厌食等儿科常见病。

“我的父亲严文卿是一名中医,从小我就跟随他辨识草药,对中医产生浓厚兴趣,并在坑美村行医一生。”严绍锦说,为精进医术,他还参加过县里开展的进修培训等,“日常看诊时,我主要开中药,以调理慢性病见长。经这么多年行医经验,我认为中医只要辨证准确,对于一些慢性病和耐药性类病种的疗效更为显著。尤其对于哺乳期的幼儿和孕妇,中药性情更温和。”

一位在外工作的村民受口干症困扰,在外多次求医未见好转,遂趁今年春节返乡之际找严绍锦求诊。服用了3次中药方剂,其症状得到了缓解。因其节后需返岗,严绍锦便为他调整药方剂量,并将药材配齐后通过邮寄方式持续为他提供调理服务,直至康复,就此完成了一次跨越地域的健康守护。

除了本地村民,不少来自西城镇、坂面镇以及溪尾乡等周边乡镇的患者,也慕名前来求诊。一位来自西滨镇的孕妇自怀孕后便呕吐频繁,因担心安全,不敢随意服药,后经人推荐来坑美村求诊。“经过望闻问切,我仔细辨证了这名孕妇的体质虚实,随后以四君子汤为主方,搭配砂仁、当归、川芎、枇杷叶等中药材,为她开了3天的药量。之后,她再次上门说效果很好,想再开一些药调理。”严绍锦说到这里,语气中满是欣慰,“如今,她的孩子已平安诞生,长得活泼可爱!”

随着年岁渐高,儿女们多次想接严绍锦出村安享晚年,都被他婉言拒绝。“村里就我一位医生,我放心不下。只要乡亲们还需要我看病,我就待在村里,能守几年,就再守几年。”严绍锦说。

在尤溪的乡野深处,还有众多像严绍锦一样坚守基层的村医,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守着小小的村卫生所,凭借一双妙手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无论是妇孺老人的慢性调养,还是急症外伤的及时处理,他们总能以世代相传的中医药智慧,化解着乡亲们的病痛。一味草药,一份温情,一次次坚守,编织成了乡村坚实的健康防护网。

年过五旬的雷瑞在坂面镇吾园村卫生所已服务28年,尤其擅长诊治水火烫伤,以及运用中医药技术调理风湿骨痛等慢性疾病。除本地村民前来就诊,还有不少患者从古迹村、山面村等周边村落慕名而来。

“20世纪90年代,我在沙县卫校系统接受了中西医结合教育,后在吾园村当了一名村医。早年行医时,我多以西医药为主。经过长期实践,我发现在慢性病并发症控制、风湿性疾病治疗以及体质调理等方面,中医药具有独特优势。”雷瑞说,此后,借助公派与自费方式,他开始专注研习中医适宜技术。

“小柴胡汤治疗伤寒,麻黄桂枝汤应对发热……近年来,随着群众对中医药的认知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尝试中药、信任中医,这让我很欣喜。”在日常诊治中,雷瑞不仅熟练运用中药饮片、部分非药物疗法为患者看诊,还自行研发了一款治疗烫伤的药粉,“我选用多种草药研磨成粉,经过10多年反复改进,如今烫伤治疗周期从原来的10天缩短到5天,还不易留疤,颇受患者信赖。”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