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模式:“大国医改”敢于亮剑(中国经营网)

日期:2020-01-06 16:39 来源:三明市卫健委信息科
| | | |

  正如每一个系统性工程运作需要条修叶贯,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亦是如此。

  取消药品加成、药品带量采购、重点监控药品目录、推进分级诊疗,一个个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紧密相连的关键词,串起十年以来的新医改之路,建构着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

  其中,大部分改革举措都可以在三明医改中找到原型。福建省三明市自2012年开展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卓有成效地破解了以药养医、过度治疗、大处方等沉疴痼疾。其改革方法和经验荟萃而成的“三明模式”,逐步走出福建,走向全国。时任三明深化医改小组组长、现任三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詹积富,正是“三明模式”的操盘手。

  如今,历经十年的新医改已开启从“治已病”转向“治未病”的新篇章,大国医改更进入到攻坚克难阶段。

  抚今追昔,方可鉴往知来。近日,詹积富接受了《中国经营报》记者独家专访,从三明医改途径中探寻大国医改走向。谈起三明医改推进中的阻力与斗争,他眼中光彩闪烁。

  访谈间,詹积富多次强调,“三明医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把医疗、医保、医药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保障,由政府来主导,采用市场手段采购药品耗材,挤出虚高水分,同时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提升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实现多方共赢的格局。”他的谈话之中,时常带有“敢于担当”“敢于斗争”等词,其中的实干笃定,溢于言表。

  “治药为先”首破局

  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发布,我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式启动。

  这一年,詹积富担任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其间,他曾上书省里,剖析了药品招标“越招越贵”的状况。彼时,新医改帷幕初启,改革路径尚处于探索之中。地处闽中山区的三明市,也走到了医改的十字路口。与众不同的是,受累于连年猛涨的医药费用,三明市的医保基金亏空严重。2011年,三明市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收不抵支逾越2亿元,占全市当年本级财政近15%,更是排到福建省前列。

  医保亏空压力当头,改革如箭在弦。由谁来为三明医改把脉掌舵?敢言直谏的詹积富,在药监部门工作长达十余年,詹积富对“以药养医”积弊的认知,足以成为主导三明医改的最佳人选。

  2011年8月,詹积富调任三明市政府副市长、党组副书记,兼任三明市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原本分由三位副市长各管一摊的医疗、医保、医药三项工作,统一交给了詹积富主管。自此,詹积富与他主导的“三明模式”在中国医改进程中开始书写重要一笔。

  上任后,詹积富深入三明市12个县市区调研,而后提出了三明医改顶层设计的“三回归”原则——公立医疗机构回归到公益性质,医生回归到看病角色、药品回归到治病功能。

  2012年2月,三明正式启动医改。第一个动作就是将福建省第八批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目录(三明片区)中的129种辅助性、营养性且历史上疑似产生过高额回扣的药品品规,列为第一批重点跟踪监控对象。措施实施一个月后,原本一直刹不住的“医药费用猛涨”,终于回落。2012年5月,三明市22家公立医院药品费用环比下降1673.03万元。

  这129种药品品规的使用监控,是三明医改疾风骤雨的开始。破除以药养医机制,“治药”成为突破口。斩断医药与医院之间的利益链条,正是“三明医改”的关键路径。

  “药价虚高、回扣促销导致‘大处方’‘大检查’等不正确的医疗行为。最终让老百姓花冤枉钱、吃冤枉药还伤害了身体。追根溯源,出现药品回扣的原因,一方面是生产企业过多,依靠回扣促销。另一方面是药品流通环节中的管理失控,导致‘过票’‘洗钱’严重。政府主导,采用市场手段来调节,把药品耗材的虚高水分挤出去,药品回归正常生产、流通的合理利润,斩断了‘双虚高’的黑色利益链条。”詹积富阐释着当初的改革思路。

  十年医改十年路。自2009年以来,取消药品加成、推行“两票制”、重点药品监控、“带量采购”试点扩围等系列举措,均着力于挤掉药品流通过程中的“利益水分”。以医药改革亮剑,三明医改实施八年以来,累计减少药品耗材支出逾95.85亿元。

  “三明医改进行到现在,只是举三明之力挤出了药价虚高的‘水分’。要实现全国医药市场上零回扣,必须依靠国家的力量来挤水分。”詹积富说道。

  “腾笼换鸟”促回归

  堵住“以药养医”的老路,一方面要斩断医药与医院之间的利益链条;另一方面,还要杜绝公立医院掉过头去又用多做检查化验的办法“堤内损失堤外补”。

  由此,通过“治药控费”为医保基金腾出空间,统筹推进补偿机制、薪酬制度、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才能开拓“公立医疗机构回归公益性质、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的新路。

  三明医改动力源于医保基金收不抵支的压力,而这种压力的最大感受者,莫过于三明市尤溪县总医院党委书记杨孝灯。

  今年55岁的杨孝灯,20世纪80年代就在尤溪县的医疗系统内工作,从乡镇卫生院到县防疫站,再到2012年担任尤溪县医院院长。他对尤溪这个山区县的卫生医疗状况有着更深的体察。

  担任县医院院长后,杨孝灯发现,在医院原有体制下,前任院长们的主要精力一度放在如何为医院创收上。“当时县域内的医疗机构各自为政,为了抢‘医保蛋糕’过度医疗,真正是屁股指挥脑袋。”杨孝灯无奈地说道。

  自2012年三明启动医改,如何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基本医保基金使用效益,就成了杨孝灯这个时期的县医院院长面临的共同难题。

  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则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基本路径。医保基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人头对医共体总额付费,实行总额包干预付、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确定结余的医保基金可直接纳入医务性收入。

  以尤溪县总医院为例。2017年,尤溪县建设以医保支付为利益纽带的紧密型医共体,依托原县医院和县中医院,整合县、乡医疗机构及村卫生所,组成一个总医院。原来的15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县总医院的下属机构,各自负责辖区内的村卫生所管理。

  2017年,尤溪总医院医保基金结余1980万元,经过上级主管部门考核决定,结余基金中的580万元用于薪酬支出。这部分结余基金,综合医院职工数、医疗服务结构、分级诊疗参与度等绩效考核结果,在县域医共体内的医疗机构调配。

  “现在县里的所有公立医疗机构都是一家人,总医院院长为唯一法人代表,县中医院、分院设执行院长负责医院管理、财务审批等具体事务,共同为基层群众健康服务”,杨孝灯说道。

  在詹积富看来,“医保基金的最终使用主动权应该归医疗机构。医疗改革的前提是医药改革到位,在此之后,如果医疗改革不到位,极可能浪费医保基金支出。谁能把医保基金花得让老百姓健康最有价值,医院和医生是最主要把关人。所以,要把花钱的主导权和责任交给医院,让各个总医院成为老百姓的健康守护人,让医疗、医保、医药等有限医疗资源的使用,为百姓带来最大的健康效益,这就是三明市成立12个总医院的初衷。”

  “三医联动”再出发

  以医药为切入口、医保为引擎、医疗机构为载体的“三医联动”,是“三明模式”的核心路径,更成为全国复制推广的纲要。

  2019年11月,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通知》,要求2019年12月底前,各省份结合实际制定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医改经验、深化医改的工作方案,明确本地区各地市和相关部门具体任务并组织实施,落实七方面24项重点任务。

  “改革原理不复杂,关键要有这个勇气、这个担当、这个魄力,敢于同药品耗材的腐败作斗争。”詹积富说道。在他看来,药价虚高本质上是药品流通中的腐败问题,治理药价虚高问题,本质上就是一场反对药品流通回扣的反腐败斗争。

  如今回忆起当年三明推行医改时的境况,詹积富感慨道:“我们当时多艰苦,那是到处被围剿。医药代表在一个省做一个品种一年能赚几千万。这类医药代表分散在全国,做成千上万个品种,背后有多少利益链。” (高瑜静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