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健康为中心!三明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新型卫生保障体系建设情况专题询问(一)

日期:2020-11-04 11:47 来源:三明市卫健委信息科
| | | |

  10月28日下午,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对我市以健康为中心的新型卫生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詹积富,副主任廖小华、肖长根、张知通、刘万年、余建地、王立文,秘书长蔡金明及常委会其他组成人员出席会议。廖小华主持会议。

 

  詹积富主任在会上强调:

  ◆市县政府要切实承担办医责任,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

  ◆医改还在路上,三明医改还未完成,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继续深化和推进三明医改,当好全国医改工作的排头兵。

  ◆要坚持以健康为中心,努力建设好健康管护组织,切实让医疗回归医学本质,切实提高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人民健康保障水平。

  ◆我市各级人大要加强监督,共同推进全市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保障体系。

  张元明副市长代表市政府表态:

  要进一步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不断强化外防输入、“人物同防”,加强重点地区来明人员健康管理,加快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强化医疗防疫物资储备,积极构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本土病例底线。

  要进一步推动三明医改走深走实。把预防为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推动医改各项措施落地见效。不断完善医保基金监管智能监控系统,加强深化医改相关重点指标监控,持续强化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建立健全区域健康管护体系(总医院),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改革,有序推进医防协同融合发展。

  要进一步推进卫生健康能力建设。切实加快市第一医院生态新城分院、市疾控中心等项目建设,做好6大临床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强化“3+1”医学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我市卫生健康能力。

  下一步,将以此次专题询问为契机,持续深化提升“三医联动”改革,不断开创健康三明建设新局面,努力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两个半小时的询问会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市人大代表先后提出问题22个,涵盖健康管护组织建设、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薪酬制度改革等方面。14个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直面问题,有针对、有重点地作出了回答。

  现场问答实录请继续往下看

  (按问答先后为序)

  关于健康管护组织建设问题

  赵明(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三明医改在经历重点整治“以赚钱为中心”,进而转入“以治病为中心”后,现已进入“以健康为中心”阶段,正在构建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主要是建立区域健康管护组织来管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工作。

  请问:当前全市区域健康管护组织建设的总体情况如何?

  肖世宣(三明市卫健委主任):我市组建区域健康管护组织主要抓了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组建总医院(紧密型医联体)。2017年,三明市以县医院和中医院为龙头,将县域内所有县、乡、村公立医疗机构整合为一体,建成一个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医联体(总医院)。同时,将医保基金打包给健康管护组织,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预防关口前移。目前,全市12个县(市、区)全部组建总医院(紧密型医联体),县域内建立了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三级一体化卫生健康服务网络。

  二是实行部分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改革。2017年,在市妇幼保健院、皮肤病医院、台江医院(精神专科)参照执行公立医院薪酬政策。动态调整、持续完善专业公共卫生单位考评机制,特别是今年明确在三家专科医院实行书记(院长)基数年薪制,在公立医院内从事预防医学的公共卫生医师执行医生目标年薪标准,与同级别医生享受同等待遇。

  三是探索疾控机构改革。2019年12月起,在市区和永安启动了疾控中心试点改革,今年5月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沙县和明溪县,目前已在全市推开。探索实施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打破职责分工界限、医防业务界限和服务收费界限,允许疾控中心在完成法定职责的前提下开展社会化公共卫生技术服务,并实行新的绩效薪酬制度。从半年多来的试点情况看,综合改革极大调动了疾控中心公共卫生人员主动融入区域健康管护组织建设的积极性。

  池明流(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调研中了解到,我市健康管护组织建设不够平衡,请问卫健部门,目前该项工作哪个县推进最慢?请该县总医院谈谈推进较慢的原因。

  肖世宣(三明市卫健委主任):建宁县推进相对比较缓慢。

  郑世文(建宁县总医院院长):在市医改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对医改工作高度重视。我院医改也经过了治混乱、堵浪费和建章程、立制度两个阶段,现在进入治未病、大健康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我们也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是推进慢性病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和县乡一体化建设,医防协同融合发展已经起步,重点建设了中心村卫生所,落实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但是和工作走在前列的兄弟医院相比我们还有差距,主要原因是基础设施薄弱、医务人员结构性缺乏、设施设备相对落后,村医不足且年龄老化,还有就是总医院统筹管理力度不够。

  关于健康管护组织作用发挥问题

  郭颖(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市组建了10个总医院和2个市区紧密型医联体,把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合为总医院分院,作为老百姓的健康管护组织。

  请问:目前,健康管护组织做了哪些工作,发挥了什么作用?

  肖世宣(三明市卫健委主任):主要做了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突出能力提升,有效促进分级诊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选派专业人员定期到总医院进修,实行医师驻乡驻点制度,定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医疗、护理、院感等临床带教,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此外,总医院还定期通过远程培训,强化临床医疗技术培训,提升医疗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49.74%,同比提高2.17个百分点,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模式初步形成。

  二是推动服务下沉,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托总医院(紧密型医联体)建成消毒供应、心电诊断、临床检验、医学影像诊断、病理检验、远程会诊中心60个,并在总医院内部积极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一级医院的报销待遇、二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据统计,今年以来,县域医疗服务平台向总医院内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远程心电服务达18985人次、远程病理服务1833人次、远程会诊1672人次、消毒供应服务969包次、临床检验11523人次。

  三是推动医防协同融合,有效开展健康管理行动计划。以县域范围内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防治为重点,构建“预防、医疗、慢病管理、康复”一体化的医防协同服务模式。以健康筛查全覆盖、健康管控全人群、健康干预全过程、健康教育全天候为目标,让老百姓少生病、晚生病、不生大病,努力实现全民健康。

  主要发挥了七个方面的作用:

  2017年起,总医院专门设立公共卫生科,积极、主动承担起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发挥统一指挥协调、统一业务培训、统一资源调度、统一疫情管控、统一救治管理、统一督促检查、统一医保支付等“七统一”作用,呈现出集结迅速、力量集中的特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第十三指导组指出三明医改在防控工作中发挥了积极有效作用。

  关于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问题

  谢辉添(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但信息化水平与满足一体化管理的要求差距较大,市县及各地总医院(医联体)之间的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等应用数据还不能互联互通,总医院内部信息也还未完全联通,成为制约患者方便、快捷、顺畅就医的短板之一。

  请问:市、县上下之间、总医院内部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问题什么时候能够解决?

  肖世宣(三明市卫健委主任):由于信息化新技术不断涌现,建设预期、功能不断优化,建设需要的投入资金量大,现有系统维护升级成本高,难以通过一次性建设就解决所有的问题。目前,我委正抓紧开展“民生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

  一是加快县域平台互联互通建设。投入5535.63万元,引导总医院(医联体)开展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实现医共体内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实现与市级电子健康档案浏览器的数据回传,实现横向整合县级医疗资源,纵向畅通医疗资源下沉。

  二是加强世行贷款医改促进信息化项目。开展基卫系统拓展应用建设,为基层部署电子病历、医学影像、检查检验、数字心电及双向转诊子模块,实现基层与总医院新功能新数据的互通。

  三是推进电子健康卡“多码融合”项目建设。待项目资金到位后,将加强全民健康市级平台建设,推进电子健康卡“多码融合”普及应用,探索互联网医院、检查检验云平台等新模式,推广医疗CA电子签名认证平台,以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增强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

  关于医保医师代码制度落实问题

  林承日(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为进一步加强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2016年我省就出台实施了医保医师代码统一管理制度。

  请问:目前这一制度在我市落实执行情况如何?对发现有违反医疗规范或收受回扣等行为发生的医院或医保医师如何处罚?

  徐志銮(三明市医保局局长):

  2016年9月起,我市建立医保医师代码管理,对于全市定点医疗机构医保医师发生人员变动或者执业地点、执业范围发生变更的,都要求及时到所在地的医保经办机构办理医保医师代码信息变更,并将医师库管理纳入医保在线智能监管系统。

  2018年4月起,我市又在全省率先建立药师库,将全市定点医疗机构药师纳入医保在线智能监管系统。目前,通过医保在线智能监管系统关联医保医师库、药师库共有6177名医师、337名药师。

  我们还组建了一支专门的稽查队伍,在做好日常稽核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线上、线下两条线来加强医疗违规行为监管,严格按照医疗服务协议对发现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理。对医院,视违规行为的轻重程度,给予拒付违规金额、按1-5倍违约金等处罚;对医师,给予拒付违规金额,暂停医保医师处方权等处罚。2018年以来,已开展两轮全市定点医药机构全覆盖稽查,累计查处违规549家次,暂停医保结算业务24家次,暂停违规使用中药饮片的医保医师12人,追回违规金额1778万元。

  

来源: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研究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