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明市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明政〔2018〕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现将《三明市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三明市人民政府
2018年5月8日
(此件主动公开)
三明市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发展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明委发〔2018〕1号)和《关于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实现赶超的意见》(明委发〔2018〕5号),加快我市特色现代农业提升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数字农业,突出绿色优质供给,深入实施“1363”工程,加快构建三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把农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实现赶超任务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一)做强五大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坚持全产业链推动,加快建设水稻制种等3条高优粮食产业链;木制品加工等8条绿色林业产业链;果蔬等5条精致园艺产业链;禽类制品等3条生态养殖产业链和现代烟草产业链。到2020年,五大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630亿元以上。
(二)做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三明(沙县)国家农业科技园、福建农民创业园、台湾农民创业园等“一区三园”为载体,大力推进12个省级、15个市级、40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集聚规模,提升层次,形成特色明显、结构合理、共同发展、梯次推进的发展格局。到2020年,“一区三园”实现园区产值120亿元以上。
(三)做优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引导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多元融合发展、多路径提升规模经营水平、多模式完善利益分享机制、多形式提高发展质量。到2020年,全市形成年销售收入40亿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1家、10亿元以上4家、5亿元以上8家,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00家,市级以上家庭农场示范场300家。
(四)做响“生态三明·绿色农业”品牌。继续实施农特产品十大龙头品牌创建提升工程,积极推进农业品牌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开发利用,着力培育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到2020年,全市“三品一标”累计达到400个以上,“三品一标”生产基地的面积或产量占全市农产品的40%以上,农特产品十大龙头品牌和一批区域公共品牌的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三、重点任务
(一)高优粮食产业
到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20万亩,产量115万吨以上,粮食产业总产值达90亿元。
1.水稻制种产业链。以六三种业、科荟种业、禾丰种业等企业为龙头,以建宁、泰宁、沙县、尤溪、宁化为核心区,加快推进建宁种子产业园、泰宁省级现代种业产业园、夏茂水稻主题公园等项目,加快建设一批高标准制种示范基地、信息化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高优水稻制种面积25万亩,进一步做强中国稻种基地。到2020年,形成年产值10亿元的水稻制种产业链。
2.优质米产业链。以宁化河龙贡米、永安大丰米业、建宁裕芳等企业为龙头,加强优质稻新品种示范基地建设,每年建立优质稻生产基地25万亩以上,带动推广100万亩。大力发展优质米加工业,打响河龙贡米、宁化薏米等品牌,推动宁化河龙贡米产业园、薏米种植及深加工等项目建设,以永安、明溪、三元、大田为重点区域大力发展富硒大米产业。到2020年,形成年产值30亿元的优质米产业链。
3.粮食制品产业链。以福建天清食品、福建潘氏食品、新三和食品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粮食制品加工,加快建宁新三和冻干食品生产、清流赖坊农产品加工集中区项目建设,做大做强清流豆腐皮、赖坊花生等品牌。到2020年,形成年产值50亿元的粮食制品产业链。
(二)绿色林业产业
到2020年,全市林地保有量保持在188万公顷以上,森林蓄积量稳定在1.73亿立方米,总产值达980亿元以上。
1.木制品加工产业链。以永安林业、尤溪红树林木业、三明家园木业等企业为龙头,建设速生丰产原料林基地,推动永安林业人造板厂三期生产线干燥尾气除尘加湿系统技术改造、尤溪红树林装饰装修材料生产、清流生态免漆板、泰宁生态板材加工等项目建设。每年组织实施一批林产加工产业重大项目,推动传统林产加工业技改升级。到2020年,形成年产值400亿元的木制品加工产业链。
2.笋竹制品加工产业链。以沙县三和食品、永安和其昌竹业、将乐华田家具等企业为龙头,建设丰产竹林基地,推动和其昌竹业竹木复合集装箱底板二期扩建、尤溪景竹家居用品加工生产、泰宁鑫玥竹制品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引导培育生态健康竹林,支持推广电烤笋干、竹林轨道运输等机械设备,推行“以竹代木”。重点发展竹木新型复合材料、森林健康食品等高附加值精深加工产品,继续推进竹板材、竹纤维、竹缠绕、竹家具、竹工艺等开发。到2020年,形成年产值300亿元的笋竹制品加工产业链。
3.生物质利用产业链。以永安森美达、沙县青州日化、明溪天馨香料、泰宁鑫绿林产品、建宁源榕生物科技等企业为龙头,建设互叶百千层、马尾树、芳香樟、无患子等原料林20万亩,开发互叶百千层油、芳樟油、生物柴油、杉木油、玫瑰精油等油料、油脂系列产品。到2020年,形成年产值50亿元的生物质利用产业链。
4.药用植物萃取产业链。以明溪南方制药、泰宁汉堂生物、三元三真药业等企业为龙头,建成药材种植基地50万亩,加快红豆杉、雷公藤、罗汉果、黄精、虎杖、草珊瑚等药用植物提取技术应用,开发药品、保健品、天然甜味剂等系列产品。到2020年,形成年产值20亿元的药用植物提取产业链。
5.金线莲产业链。以永安移山莲、明溪金草等企业为龙头,加快金线莲工厂化育苗、林下套种等产业化项目建设,建成年产组培苗3亿株、林下种植1000亩的金线莲生产基地,推进金线莲药用、保健等系列产品开发。到2020年,形成年产值10亿元的金线莲产业链。
6.红豆杉产业链。以明溪南方制药、紫杉园生物等企业为龙头,大力推广红豆杉药用林GAP种植,建成年产红豆杉绿化苗木1亿株、盆景10万盆生产基地,建立药用红豆杉种植示范基地2万亩。大力发展红豆杉全株利用产业,深度开发紫杉醇抗肿瘤药物、红豆杉叶枕、红豆杉床垫等系列产品。到2020年,形成年产值10亿元的红豆杉产业链。
7.油茶产业链。以清流县昊天、尤溪沈郎、大田三九军大等企业为龙头,采取“公司+企业+农户”模式,发展企业原料林基地,开展油茶综合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尤溪“互联网+油茶产业”区域化链条化试点工作,推进省级财政资金扶持油茶项目建设。实施以扩穴拉带、科学施肥、修枝整形、灌溉等为主要内容的油茶低产林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到2020年,形成年产值20亿元的油茶产业链。
8.苗木花卉产业链。以将乐金森林业、清流春舞枝花卉、明溪和谐园林等企业为龙头,加快推进清流花卉苗木现货交易中心、三明耿道理兰花文化博览园等项目建设,建成苗木花卉基地30万亩,发展盆栽植物和观赏苗木加工,完善花卉交易电子商务平台,打造清流鲜切花产业园,开发花卉食品、保健品、香料、化妆品等系列产品。到2020年,形成年产值170亿元的苗木花卉产业链。
(三)精致园艺产业
到2020年,全市蔬菜产量稳定在280万吨,水果产量125万吨,茶叶产量4.7万吨,食用菌产量28万吨,莲子产量4500吨,精致园艺产业总产值达360亿元。
1.果蔬产业链。以福建沈佳有机农业、永安旺丰生态农业、尤溪久泰等企业为龙头,加快推进梅列水培蔬菜、尤溪久泰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建立中高海拔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以建宁县为中心的南方优质早熟梨优势产业带和三溪流域中下游的优质柑桔产业带,大力发展夏秋高山蔬菜和早熟梨、早熟柑橘、猕猴桃、黄桃等特色果类,发展果蔬罐头、果蔬饮料、果蔬休闲食品及冷链物流,推进果蔬精深加工。到2020年,形成年产值185亿元的果蔬产业链。
2.食用菌产业链。以祥云生物科技、龙威生物科技、天益菌业等企业为龙头,加快尤溪省级智慧农业园洋中食用菌核心区、尤溪县羊肚菌设施栽培、白玉菇工厂化栽培扩建等项目建设,促进尤溪省级农民创业园食用菌核心区健康发展,大力提升园区设施装备、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打造食用菌高端产业聚集区。加快推进以工厂化食用菌为重点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引进和扶持大型龙头企业,重点培育香菇工厂化生产示范企业。大力发展食用菌精深加工,开发菌类药用和保健食品。到2020年,形成年产值100亿元的食用菌产业链。
3.茶叶产业链。以福建仙顶实业、大田大方广、宁化春辉、清流苏福等企业为龙头,加快大田霓上精制高山茶、大田苦茶引种繁育和加工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发展观光休闲茶园,推进拓展茶叶精深加工,开发罐装茶饮料、茶浓缩液、速溶茶粉等系列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到2020年,形成年产值30亿元的茶叶产业链。
4.莲子产业链。以建宁文鑫莲业、闽江源绿田、福鑫莲业等企业为龙头,推动企业建立生产基地,确保稳定建莲种植面积在5万亩。开展建莲美食、建莲文化、建莲品牌的宣传推介,做强建莲、通心白莲品牌。持续培育壮大莲子加工销售龙头企业,鼓励涉莲企业、合作社等开发莲子鲜食、即食等新产品,大力发展莲主题休闲体验游。到2020年,形成年产值30亿元的莲子产业链。
5.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链。深入挖掘文化遗产、民俗文化、农事节庆等人文内涵,大力推广农事体验型、休闲农庄型、农耕文化型、休闲度假型、民俗风情型的建设模式,推动建宁托斯卡纳农业旅游观光果园、尤溪七尺村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三元坂星线现代农业特色休闲景观带等项目建设,培育全国休闲农业(渔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基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福建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福建省水乡渔村等品牌。到2020年,形成年产值15亿元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链。
(四)生态养殖产业
到2020年,全市肉蛋奶产量22万吨,水产品13.8万吨,生态养殖产业总产值达160亿元。
1.肉奶制品产业链。以光华百斯特、明一乳业、中梁集团等企业为龙头,加快建设尤溪汤川努比亚羊繁育养殖基地、建宁乳牛养殖基地,推动明一集团建宁友兰生态牧场、沙县中梁肉兔加工、泰宁冠达标准化生猪养殖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优质肉制品、奶制品生产。到2020年,形成年产值90亿元的肉奶制品产业链。
2.禽类制品产业链。重点建设以清流大丰山禽业、沙县大通农牧、将乐温氏为龙头的百万羽优质蛋鸡养殖基地,推动将乐温氏集团养禽产业园、大田蛋鸡产业化、永安丰禾公司肉鸡养殖等项目建设,精心培育乐子鸡蛋等一批名牌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到2020年,形成年产值40亿元的禽类制品产业链。
3.水产品产业链。以泰宁大金湖渔业、福建华盛三明冷冻食品、永安九龙湖农业等企业为龙头,抓好高优新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鳗、鳖、鲟、鳟、泥鳅、鳕鱼等为重点的特色渔业发展,推动泰宁大水面万吨生态有机鱼生产基地、清流澳洲鳕鱼现代渔业产业园、清流鳗鱼产供销一体化、明溪鲟鱼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贮运和冷链配送,持续扩大烤鳗等大宗特色品种加工规模。到2020年,形成年产值30亿元的水产品产业链。
(五)现代烟草产业
现代烟草产业链。以“翠碧一号”品种为重点,持续彰显特色风格、提升烟叶质量、优化烟叶结构,进一步做强“金三明”烟叶品牌。加强13个品牌导向型烟叶基地单元建设,强化三明金叶复烤4个“烟叶区域加工中心”建设,提高烟叶有效供给和加工服务水平,持续开拓烟叶市场。到2020年,全市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烟叶收购量75万担以上,现代烟草产业总产值达40亿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现代农业提升发展行动计划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有效整合有关部门和各方面的力量,建立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各尽其责的工作机制,明确目标、明确责任、明确措施,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为现代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确保建设任务和目标的全面完成。
(二)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涉农资金重点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要引导信贷资金、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向农业领域,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投融资机制,形成全社会各行业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格局。
(三)加快项目建设。按照“五比五晒”项目竞赛活动要求,精心谋划组织实施一批能够代表现代农业高水平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强招商引资,做到生成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储备一批滚动发展的良好态势。要加强项目建设服务,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跟踪项目建设动态,力争早日取得成效,尽快形成产业集群。
附件:1.三明市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重点产业项目汇总表
2.三明市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重点龙头企业汇总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