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特色现代农业交出亮眼答卷

日期:2025-10-18 09:54 来源:三明日报
| | | |

  “十四五”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闽来明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质效双升。202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621.6亿元,较2020年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比从2020年2.01:1缩小至1.82:1,优于全省2.06:1、全国2.34:1的平均水平,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显著。

  筑牢“米袋子”“菜篮子”,供给安全底色更足。作为全国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大市,三明制种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国1/5和1/4,拥有7个达标国家级制种县、8个万亩制种大乡镇,243个水稻新品种“十四五”期间通过审定。粮食生产始终稳定在240万亩面积、95万吨产量以上,同时蔬菜、水果、食用菌产量稳居全省前三,蛋鸡存栏量全省第一,为区域农产品供给提供坚实保障。

  此外,三明成功获评全国第三批、福建省唯一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超98%,919个产品获农业“三品一标”认证,46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舌尖上的安全”得到有力守护。

  激活产业新动能,乡村发展活力迸发。围绕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三明已建成1个国家、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7个国家、8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170个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9个县纳入5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休闲农业蓬勃发展,累计打造9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9个省级美丽休闲乡村,7条线路入选全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线路,泰宁县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闽台农业融合持续深化,永安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重点项目总投资超5.8亿元,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新引进台资企业21家,累计引进台湾新品种53个、新技术23项,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科技赋能+绿色转型,农业发展成色更优。“十四五”期间,三明建成高标准农田75.99万亩,实现“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耕”;2个项目入选福建省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推广应用项目,成为全省唯一市级项目承办单位;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77.25%,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4.11%,全市入选8个省级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22个省级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科技装备为农业提质增效。

  绿色发展方面,2024年化肥、农药使用量较2020年减少8%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4.48%,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3%以上,废旧农膜回收率超84%,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65%以上,农业生产向绿色循环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改革创新破题,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市全面完成255.73万亩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为44.03万户农户颁发经营权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24万人,完成集体资产股份量化109.56亿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成效显著,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56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128家,市级以上优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780家、734家,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朱丹宇 通讯员 宋 毅)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