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发力铺就残疾人就业“阳光路”
在清流县长兴南街,水流声与欢笑声是“乐程洗车”最动听的音乐。10月13日,20岁的小锦仔细擦完当天最后一扇车窗,收获了顾客“擦得比家里还干净”的称赞,他腼腆地笑了笑,计划下班回家后要把这话告诉奶奶。
这个由清流县残联联合爱心企业打造的全县首家智力残疾人洗车中心——乐程洗车辅助性就业基地,藏着12名智力残疾人的“蜕变密码”。
在这里,培训课程根据员工认知特点细化操作步骤,从手握海绵的力度到与客户简单沟通的话术,均通过“演示—模仿—纠错—固化”四步训练法强化记忆。残疾人收获的不仅是谋生技能,还有“家”的归属感——晨起有营养早餐,工时有专业督导,小憩有温馨宿舍。
自“乐程洗车”2024年10月正式对外营业以来,他们先后用双手擦洗了5000多台汽车,从“困于方寸之间”到实现家门口就业,不仅每月拿到稳定工资,更找到了与外界对话的全新方式。
“乐程”的成功,并非偶然。它是我市残联部门以政策为引擎、创新为驱动,在全市范围内系统性推进残疾人“造血式”就业的样本之一。
就业,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价值的关键一步。市残联严格落实省、市两级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督促各县(市、区)残联按规范推进项目实施。今年上半年,全市已下拨139万元省级“扶助农村困难残疾人就业创业”项目补助资金,受理审核通过残疾人申请社保补贴1090人,安排残疾人就业补贴项目13个。
“岗位不是等来的,是跑出来的。”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给残疾人争取更多适配岗位,残联主动打破部门与行业壁垒,常态化联动各领域爱心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用工需求与残疾人就业能力的契合点,通过政策宣讲、需求对接、服务保障等多种方式,引导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开发更多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
今年以来,我市残联部门已集中举办43场专项招聘会,提供岗位392个,达成就业意向81人。同时,针对高校残疾毕业生就业,全市推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机制,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应届残疾人大学生服务率达100%。
岗位有了,技能也得跟上。放眼全市,直播短视频、手工藤编、中西式糕点、沙县小吃等主题培训班相继开班。“直播带货”课上,学员们对着手机实操卖货;藤编教室里,手指翻飞编出花样收纳篮;沙县小吃营里,锅铲敲击声与手语交汇成独特节奏……近百名学员通过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
截至今年6月,全市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118人,完成省上下达任务的98.33%;农村新增残疾人就业387人,完成省上下达任务的94.39%。
任务条接近满格,就业“阳光路”仍在延展。沿着这条路,三明越来越多残疾人在政策的支持与服务的关怀下,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走向更有尊严、更加出彩的人生。(梁梦婷 通讯员 蔡俊峰 李秋梅)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