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以“强作风 求突破 促担当 提质效”主题活动破解群众“急难愁盼”民生痛点
“污水没了,路也干净了,大家走路骑车都方便多了。”7月23日,三元区江滨社区党委书记徐婷来到列东街与东新二路交叉口,对窨井盖污水返流整改问题进行回访时,商户李晓兰高兴地说。
此前,辖区商户多次反映该路口窨井盖污水返流至人行道,影响市民通行。由于历史原因,这个由小区接入市政管网的井盖产权归属不明。街道、社区、商家、物业虽经多次疏通,但问题反复出现。借助窨井盖治理契机,社区汇总上报无主问题井盖。市城管局随即协调专业团队,使用大型设备对管道进行彻底疏通,并组织多方厘清井盖权属,明确后续养护责任,问题终于得到解决。数据显示,此类问题并非个例,过去一年e三明平台收到的窨井盖相关投诉达93件,占投诉总量的6.1%。其中井盖破损、不平、跳响、污水返流等问题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痛点。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的过程中,三明市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检验作风建设的试金石。结合“强作风 求突破 促担当 提质效”主题活动,窨井盖治理被列为市级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市领导带头领办,深入一线调研督导,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现场办公等方式,全程跟踪项目推进,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部门压实责任、倒排工期、狠抓落实。
市城管局迅速行动、担当作为,牵头组织各权属单位对市区11288个窨井盖开展“拉网式”普查,精准排查出问题井盖365个且高效完成整改,其中针对122个易投诉井盖进行逐一分析并整改,推进无主井盖确权87个。将“当下立与长久治”相结合,制定出台相关井盖管理规定,同时注重科技赋能,在重点路段布设308套窨井盖监测设备,运用智慧化管理手段筑牢“脚下安全”防线。整治成效立竿见影:学习教育开展以来,e三明平台收到窨井盖投诉12件,较去年同期显著下降45%。
窨井盖治理的实效,是三明市坚持开门教育、以实干转作风、用实效惠民生的一个切面。全市各地开门听取群众意见,精准调研体察民情,多渠道汇集民生民意。各级党组织累计召开征求意见会807场、开展专题调研691次,通过12345热线、e三明等渠道收集意见建议4248个;依托“近邻恳谈会”、在职党员社区报到服务、机关党组织“四联四促”等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推动各级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开展志愿服务、领办微心愿等1.31万余次,解决群众诉求1.93万件次。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三明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脚步从未停歇,每一个为民办实事项目的推进,都让群众的获得感在细微处不断升温。
“路口宽了,视线好了,路也平整了,出门更放心!”近日,站在焕然一新的国道G534线枣树坑路口,家住三元区中村乡上洋村的陈仁祥由衷感叹道。这条连接三明与闽南地区的交通要道,曾因山高路陡、急弯多而事故频发,群众对提升出行安全的需求尤为迫切。
回应民生关切,三明市公路部门以“强作风 求突破 促担当 提质效”主题活动为契机,强化“一路三方+N”协同机制,联合相关部门系统排查道路隐患,开展了为期近两个月的安全精品化提升工程。
新建及改造交通标志1231套,施划标线5.4万平方米,新增护栏3814米、防撞墙1900米;增设3处科技治超点、10套卡口抓拍设备、1处边坡监测预警系统及8处电子警察系统……随着一系列改造措施的落地,该路段实现了从“被动防护”到“主动管控”的转变,智能管控水平得到全面提升。G534线三明段中村、枣树坑、大佑驾校等8个路口事故数由治理前的91起锐减至16起,降幅达84.6%。昔日的“险路”已成为群众交口称赞的“放心路”。
从窨井盖污水返流的彻底解决到山区公路的安全畅行,从细微处的民生关怀到关键点的安全守护,三明市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引领,动真碰硬抓整改,用心用情办实事。截至目前,市级领导干部带头领办发展难题19个,县处级及以上领导班子梳理打通工作堵点问题177个,有力推动667项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地见效。让百姓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变化中,真切感受到学习教育成果带来的民生温度。(陈 睿 通讯员 陈淑华 余 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