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四大慢病综合防治的“三明模式”
“近10年来,三明地区人均寿命增加,健康状况改善。但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至2023年,慢病已成为三明的最大健康威胁,四大慢病死亡人数占比总量的66.77%。”7月15日,在健康效益驱动数智化全生命周期慢病共管体系建设及推广应用项目启动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介绍道。
宁光分享的这些信息,既展现了三明在健康领域取得的进步,也揭示了当前面临的突出健康挑战,凸显了加强慢病防治的紧迫性。而这一挑战并非三明独有。近年来,我国慢病防治存在成本高、效率低、惠及人群少等痛点、难点,亟须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推广慢病综合防治技术加以破解。
当天,三明正式启动健康效益驱动数智化全生命周期慢病共管体系建设及推广应用项目。这是三明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示范试点,标志着三明慢病防控体系迈入“精准化管理、数智化赋能”新阶段。
项目依托三明医改领先的体制机制创新成果,以“癌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为重点,着力构建以健康效益驱动、数智技术赋能的全生命周期慢病管理新模式,进而实现慢病管理低成本、广覆盖、高效率,为全国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明之所以能承担这一国家级战略项目,缘于其深厚的改革积淀。2012年以来,三明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切入点,走出了一条“四级联推”“三医联动”的医改新路。特别是2016年以来,三明聚焦党中央建设健康中国的新部署,顺应人口老龄化的新趋势,扭住慢病防治等关键点,通过体制机制系统性重构,做实县域健康管理,完善健康引导机制,成功走出群众健康“有人管、愿意管、管到位”的三明路径。
三明的改革探索并非止步于既有成果,而是在实践中持续深化延伸,不断催生出具体的创新实践:去年2月,全生命周期“六病共管”中心在三明落地,该中心覆盖预防、筛查、诊断、治疗、管理、康复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体系建设,有力推动了从“管病”到“管人”的转变;去年6月,三明市新时代健康研究院成立,助力三明医改从“管医疗”走向“管健康”……
在宁光看来,13年深耕积淀的三明医改机制体制创新成果,为健康效益驱动数智化全生命周期慢病共管体系建设及推广应用项目的顺利开展筑牢了根基、铺平了道路。
“与传统的慢病管理模式相比,健康效益驱动数智化全生命周期慢病共管体系运用了更多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极大提高慢病管理的效率,进一步推动三明医改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宁光说。
作为健康效益驱动数智化全生命周期慢病共管体系建设及推广应用项目的参与方,瑞金医院常年派遣医生在三明市第一医院驻点,已全面融入三明的慢病管理工作,他们不仅带来了慢病防治的新技术,还通过技术平移的方式,推动新技术更快、更精准地在三明地区推广。
项目在三明落地后,通过早期筛查和精准干预,可有效降低慢性病重症发生率,推动医疗资源从“后端救治”向“前端预防”流动,三明百姓无须舟车劳顿前往外地就医,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瑞金医院、中山一院、广安门医院等顶尖医院的慢病管理服务。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从项目落地到“开花结果”,仍需久久为功。宁光表示,将以这一项目为抓手,通过搭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和市县乡村四级协同共管体系,发展数智化慢病防治技术,实施四病用药联采,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健全机制保障等,多措并举打造四大慢病综合防治“三明模式”,创建城市健共体“三明标准”,为全国慢病管理体系建设探索更多的三明经验。(黄宝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