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持续发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教育惠民导向,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从基础设施的强化到教学资源的优化,从师资队伍的建设到教育理念的创新,全方位提升办学条件。随着一批批教育民生工程的落地见效,教育发展短板加速补齐,教育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为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3年,我市支出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75.50亿元,比上年增长2.44%。
加快建设 补齐短板弱项
9月1日,泰宁县丹霞实验学校迎来建校后的首批学生。
“新学校漂亮宽敞,学习生活设施齐全,我非常喜欢这里。” 泰宁县丹霞实验学校初一新生邓庆林兴奋地细数着新学校的诸多优点,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泰宁县丹霞实验学校占地面积6.72万平方米,总投资3.4亿元,是一所集小学、初中于一体的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可开设60个教学班,容纳3000名学生。
作为泰宁县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之一,学校的建成投用不仅缓解了周边地区学位紧张的状况,也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我市持续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补短板、强弱项,加快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
尤溪县第二中学初中学生宿舍楼、尤溪县第二实验小学教学综合楼等项目顺利开工;明溪县第一中学新校区、宁化县翠城实验中学、建宁县实验中学揭牌启用……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了一批园所校舍,改扩建了一批教学楼、运动场地、公寓宿舍,不仅解决了学位紧张、入学难等问题,也改善了部分学校班生额较大、活动场地不足等现象,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和发展空间。
每一所学校,每一栋建筑,都见证着市委、市政府对民生难题的积极回应和补齐基础教育短板弱项的坚实步伐。2023年,我市通过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等方式,续建、新建、改扩建各类教育类民生项目114个,新增学位1.33万个。
强师筑梦 培育时代新人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队伍的建设关乎教育基础的稳固,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市持续扩大高水平中小学教师培养规模,积极探索教师成长激励机制,持续深化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县管校聘”等举措。同时,持续提升学校班子能力,注重校长能力培养,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强化师资储备,夯实基础教育人才根基,增强教育事业发展后劲。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根据实际需求,建立了市域内教师交流模式,提升师资配置效率,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助推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
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曾是我市基础教育工作中的一大难点问题。随着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的持续推进,以“3456”总校制办学改革为主线的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作,迅速改变了我市基础教育的格局和生态。
在“总校制”办学框架下,通过以强带弱、以大带小、以城带乡的方式建立链接,教师们在交流中互学共长,不仅实现了总校与分校的链式管理和深度融合,还促进了学校教研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目前,全市共组建总分校 353 所,形成了全市基础教育“一盘棋”的良好局面。
三明全域均属中央苏区范围,是毛主席诗赞“风展红旗如画”的中央苏区核心区、中央红军长征的四个出发地之一。红色文化已成为我市思政教育的宝贵资源和天然载体。围绕“赓续红色血脉 培育时代新人”主题,我市积极挖掘红色资源,将其融入各学科教学和“大思政课”中,编印《三明红色文化读本》,通过中小学德育学堂、主题班会,开展研学实践教育等形式,全面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探索创新 赋能教育发展
跨越山海同逐梦,春风化雨共育苗。
借助沪明对口合作“东风”,我市积极引入华东师范大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成功创办了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三明中学。
经过一年的创新实践,学校发展已步入正轨,学校师生在各类竞赛中崭露头角,已然成为沪明校地合作的典范。沪明携手打造教育新标杆的生动实践,为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崭新活力。
紧抓沪明教育对口合作以及泉三教育山海协作的宝贵契机,我市大力推动学校间的合作交流,先后有 87 所学校与上海结对共建,52 所学校与泉州开展合作。通过全方位、多领域的创新探索,沪明、泉三教育实现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目前,上海已协调 2555 万元资金用于永安三中硬件提升、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三明中学科学素养培育中心等 6 个项目,教育对口合作成效显著。
教育合作的良好态势,也为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职业教育领域,我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功创建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国家级 3 所、省级 3 所,入选国家、省级“1+X”证书制度改革试点项目105个。三明学院成功入选“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通过省第二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省首批改革发展示范校验收。
以探索创新为引领,我市不断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未来,我市将继续推动教育事业迈向新高度,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中彰显三明担当作为、贡献更大力量。(陈 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