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明两地全力推进产业合作提质增效
8月28日,在尤溪经济开发区城南工业集中区,六融运动服装制造产业链项目一派繁忙,技术工人正加紧进行设备安装、调试。
“项目从2月正式立项至今,得到了各级各部门在供地、用电、用工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项目得以快速实施推进。”六融运动服装制造产业链项目负责人郑秉增说。
该项目总投资35亿元,由尤溪本地企业福建鑫森合纤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优泰嘉盟制衣有限公司、上海至纤至悉公司共同投资建设,打造从锦纶纺丝到运动品牌全产业链工厂,对尤溪纺织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沪明两地推动产业合作的一个缩影。经过一年多的交流,沪明两地间开展互访百余批次,签订各层级、各领域对口合作协议134份,上海浦东、虹口、杨浦、嘉定等4个区结对三明11个县(市、区),明确园区产业、文旅康养、现代农业等10个重点合作领域……一系列交流推进落实的过程中,沪明两地交流愈加深入,产业合作成效显著。
项目招引落地见效。我市建立沪明对口合作项目管理平台,梳理储备项目89个,编制完成《上海对口合作三明产业对接规划》初稿。今年年初,我市在上海市举办重点产业招商推介会,签约21个沪明对口合作项目,其中产业项目18个,计划投资106.31亿元。目前,16个产业项目进展明显,其中,永安年产50万套半导体及光伏用热场材料、环保竹制品产业链等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挚达新能源数字服务中心项目已完工投产。通过“以投带引”,与上海圆周基金合作设立高新区产业引导基金,成功引入人良生物科技投资的上海人良纤维项目。
文旅产业增添新动能。我市与上海锦江集团共同推进“环大金湖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沪明合作研学旅游大本营。健全常态化客源互送机制,启动“上海三明周末游”,举办沪明非遗美食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开行泰宁至上海直达动车,建立15个上海疗休养基地,上海成为三明第一大省外游客市场。
农业领域合作扎实推进。三明400多款优质农特产品进入上海25家农特产品销售平台。先正达水稻种子供应链创新中心、上海祥欣明溪核心育种场、上海佳伊食品将乐预制菜加工厂等5个总投资7.5亿元的现代农业项目开工建设或投产。以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罗利军教授命名的节水抗旱稻工作室在建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挂牌成立,中心在建宁县建立节水抗旱稻科研基地10亩、种子生产基地5000亩。
沙县小吃产业再壮大。今年年初,沙县小吃华夏行走进上海市环球港,更好地向上海市民展示沙县小吃制作技艺、分享地道沙县小吃。目前,沙县小吃已进驻部分上海市高校、机关食堂,参与上海早餐工程。沪明两地共同探索“上海企业+沙县资源”“上海研发+沙县制造”“上海总部+沙县基地”等模式,在沙县区规划建设1000亩预制菜产业基地。
园区合作取得新进展。上海墨砾新材料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前驱体项目落地三明经开区,上海纬景储能锌铁液流电池生产项目落地三明高新区。目前,各方正全力以赴,做好项目用地等服务保障,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产业合作,互利共赢同向未来。从工业项目落地见效,到农业领域、民生事业、文旅产业、园区合作的全面“开花”,沪明两地全力推进产业合作提质增效的步伐愈发坚定、前景更加光明。(吴文凯)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