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推进“三大整合”工作综述
三明这座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城市,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歇。
去年来,我市聚焦资源整合提升,以更大力度推进矿产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园区平台和旅游资源整合提升工作,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再添新动能。
山水一盘棋 文旅融合再升级
眼下,以“环大金湖旅游度假区”为中心的金湖大道提升工程、大金湖(南会)旅游集散中心、锦江国际度假酒店、山水实景演绎等项目正紧锣密鼓建设中。这些项目的完工将有力打响“环大金湖旅游度假区”品牌,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品牌和世界级旅游度假目的地。
青山绿水造就了我市以自然风光为主的多个景区:世界自然遗产泰宁大金湖,以丹山和碧水的完美组合,呈现出水上丹霞奇观;建宁金铙山海拔1858米,是福建省境内的最高峰,素有“秀起东南第一巅”之誉;来自两亿七千万年前的将乐玉华洞,用时间沉淀出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变“单打独斗”为“组团发展”。能不能把泰宁县、建宁县、将乐县3地丰富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实现风景变“钱景”?答案是肯定的。
去年起,我市成立领导小组,多次赴上海、福州等地,重点对接上海锦江国际集团、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等旅游龙头企业,并经过前期充分调研考察、征求意见、反复修改,于今年2月印发《三明市环大金湖旅游度假区旅游资源整合提升方案》(简称《方案》)。
《方案》以泰宁大金湖为区域中心,全面整合泰宁、建宁、将乐等3县优质旅游资源,推动创建“环大金湖旅游度假区”,主要包括2个世界级旅游品牌(泰宁入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泰宁县),1个5A级旅游景区,7个4A级旅游景区。
文旅资源整合提升工作正加速推进。我市先行整合“环大金湖”区域内核心旅游资源和经营项目,再逐步推进扩展,推动区域内各类涉旅资源统筹利用,三明旅游资源将实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
整合提升,赋予文旅发展以意义,赋予未来以答案。如今,伴随着泰宁锦江国际度假酒店、建宁渔人码头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推进,将乐龙栖山、泰宁大金湖、建宁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等旅游景区的串点连线,全市“一盘棋”打造“万寿三元、食赏沙县、桃源永安、观鸟明溪、怡养清流、红色宁化、福源建宁、静心泰宁、山水将乐、闽心尤溪、茶美大田”11块特色品牌的文旅经济发展框架初见雏形。奋楫笃行,再出发,我市还将加快创新,谱写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资源再分配 产业发展加速跑
连日来,大田县新岩水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一包包水泥顺着传送带被装运上车,生产紧张有序。
2018年底,公司资产重组,并对项目进行全面技改,投产后日产熟料水泥5000吨,可年产水泥200万吨。
“技改在扩大产能的同时,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企业负责人周晖介绍,技改项目采用了高新技术,从原料入库生产到产品出库,均采用全自动无人化生产环节,如无人化地磅、生产原材料在线自动检测、自动化包装等,既节约劳动力,又提高生产效率。
技改提升、产能扩大,标志着企业在高质量发展领域上了新台阶,但新的难题又摆在企业面前:原材料供应不足。技改新项目的投产,使得企业对石灰石等矿产资源的需求较过去翻了一倍。
针对企业“没米下锅”的问题,我市立足矿产资源禀赋,突出延链补链强链,梳理氟新材料、石墨和石墨烯、硅基材料、新型建材、稀土和金属等重点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链,明确资源导向型优势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印发了《关于推动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的若干意见》《三明市推动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实施细则》,着力把“工业粮食”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促进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
“有的矿山企业因技术不过关、管理不规范等因素,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造成资源搁置利用、供应紧张等不利影响。下游深加工企业增资扩产和新引进的项目投产后,先进产能快速释放、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亟需上游原料保障,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通过整合并盘活存量矿业权,促进资源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市工信局有关同志介绍。
目前,我市正不断挖掘矿产的潜力,不断强化集约节约意识,不断推动矿产资源往产业集中、往园区集中、往深加工拓展。
“和同为一家” 提升园区竞争力
“高效服务暖人心、携手共进谋发展”“心系企业、排忧解难、真情服务、保驾护航”。日前,三明高新区管委会接连收到茵嘉新材料、三明恒隆顶创两家公司两面锦旗,让社会对园区整合有了更多期待。
茵嘉新材料为京闽合作项目,2023年1月签约,2月完成施工许可证办理并开工建设,实现交地即开工,创造项目开工新速度。
顶创钒合金项目由上市企业福建阿石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于2022年3月签约,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上规模以上企业。
三明高新区在加快整合提升过程中,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中之重,通过采取一个项目一个“管家”+N个部门联动的“1+N”模式,开展一对一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精细服务,项目由“多头跑、串联办”向“一次跑、平行办”转变,跑出项目建设新速度。
去年11月,我市启动市区工业园区整合提升工作,依托“三明经济开发区、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块牌子,分别整合三元区、沙县区相关工业园区,拓展市区工业发展空间,推进园区集中连片开发,促进园区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1月1日,三明经开区、三明高新区分别挂牌成立。三明经开区规上工业企业134家,整合后实行统一管理,按照“一支队伍、多块牌子、多个园区”的模式,让资源更集中,力量更汇聚,步调更一致,推动园区管理更完善、家底更清楚、公司化运营更进一步。
三明高新区整合后,共有规上工业企业101家,引进项目37个,通过对管理制度办法进行梳理完善,拟定新的绩效考核制度,为平稳过渡提供制度保障,促使经济发展更加稳健、招商引资更富实效、项目建设更快推进、科创水平更上台阶、服务发展更有力度。
通过园区平台优化资源整合、平台集聚、要素匹配,我市正推动资源向产业集中、向园区集中、向深加工拓展,促进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加快做大中心城市、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园区竞争力。(朱丹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